宝马最近整了个大活儿,一个能把三体人看了都气活的大活儿。
简单讲,就是在美国召回了快20万辆车,理由非常朋克:你的车,可能随时随地,没有任何征兆地,表演一个原地自燃。
不管是停在车库里思考人生,还是在高速上激情狂飙,都可能突然就悟了,直接开启修仙渡劫模式,顺便把你的车库一起带走。讲真,这已经不是车了,这是移动的炼丹炉,买车附赠一键火化,主打一个物理超度,服务非常到位。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发动机启动继电器有问题。这玩意儿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个小开关,结果宝马的金钟罩铁布衫没练好,这玩意儿一沾水就直接短路,比雷电法王杨永信还急。一个本该安分守己的零件,现在心态爆了,决定不务正业,还要拉着整台车一起陪葬。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真的很难理解。一个百年豪华品牌,能把能联网能K歌的车机做得花里胡哨,像个移动的KTV,结果连一个基础零件的防水都搞不定?这就像你请了个米其林大厨,他颠勺像跳街舞,一套操作猛如虎,结果做出来的蛋炒饭是咸的。这合理吗?这非常不合理。天天吹什么驾驶乐趣,车都快烧没了还乐趣个屁!
你以为这只是在美国的限定返场活动?格局小了。德国老家同步跟进,全球加起来33万辆车喜提“火属性”附魔。而且这事儿吧,它不是个例,是连续剧。属于是典中典了。
几年前在韩国就爆过一次,一年烧了50辆,当时就罚了1000万美元,宝马当时的操作就是经典三连:隐瞒,拖延,最后不得不召回。你以为他们会长记性?不,他们只会觉得上次罚得不够多。这次从美国烧到德国,全球超33万辆信徒现在看自己的车库都像在看火山口。甚至国内之前也召回过一批,理由异曲同工,凑了个“安全漏洞双杀”的成就。就问你6不6?
这已经不是品控问题了,这是企业文化问题,一种“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的强大精神内核。
更魔幻的还在后面。宝马说:“大家别慌,我召回!”
然后经销商两手一摊:“但是,诶,没新护身符给你们换。”
全球芯片短缺,供应商博世也麻了,第一批零件只够塞15%的车主的牙缝。剩下的85%怎么办?宝马的建议是:把车停远点。我真的会笑。这哪是解决方案,这是让你把家里的定时炸弹搬到邻居家门口。经销商那边也紧张,停车场里的宝马车都被单独隔离起来,那场面看着跟学校里被孤立的坏学生似的,还挺可怜。说起来我上学那会儿也挺调皮的。
这操作直接把车主干沉默了,转头就组团发起了集体诉讼,说你宝马“明知有缺陷还拖延”,属于是坏了菜了。
毕竟买宝马图的是什么?不就是那个蓝天白云标带来的“玄学”光环吗?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宝马也一样。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我开的是宝马”的自我认同。购买这些品牌的用户,其决策逻辑与性价比无关,而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
现在好了,信仰崩塌了,每天出门前都得拜一拜,祈祷今天别在路上“得道飞升”。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一个汽车继电器比作定时炸弹,可能有点侮辱定时炸弹了,人家至少爆炸是可控的。
如今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什么存量竞争,而是黑暗森林。不存在体面和共赢,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施压。当“百年豪车”连启动继电器这种基础部件都频频出问题,它卖得贵的道理就站不住脚了。但在今天这个连桌子都给你掀了的市场上,你的标再亮,也挡不住隔壁老王给你来个背刺。
所以你问宝马怎么办?
凉拌。
换换零件,道个歉,发几篇公关稿,等风头过去,该买的还是会买。毕竟,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会买宝马的人,也是一样的。这种信仰,你修不好,也劝不退。唯一的解药,可能就是隔壁的电车直接把价格打到地板上,让你的信仰直接物理破产。当价格足够低,所有的玄学,都将不复存在。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