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求生?东风集团因市值低迷拟退市,上半年净利暴跌超90%,岚图汽车将赴港单飞

8月22日深夜,东风集团股份突然宣布私有化退市,子公司岚图汽车将以介绍方式登陆港股。消息一出,东风美股ADR一小时内暴涨91%,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这场“退市换上市”的资本腾挪背后,是传统车企巨头在新能源浪潮下的生死突围。

退市动因:被低估的巨头

东风集团股份的退市直接源于长期低迷的估值。截至2025年7月31日,其港股总市值仅391.2亿港元,股价4.74港元/股,市净率(PB)低至0.25倍,这意味着市场对它的估值仅为净资产的四分之一。近20年来,东风因股价过低从未成功进行过股本再融资,上 市平台已名存实亡。

业绩颓势加剧了资本市场的冷遇。2025年上半年,东风集团销量82.39万辆,同比下滑14.7%;净利润仅0.55亿元,同比暴跌92%。核心合资品牌全线溃败:东风本田销量跌37.4%,东风日产下滑23.5%,曾经的“利润奶牛”沦为业绩拖累。

资本运作:“股权分派+吸收合并”模式

东风此次资本重组采用了一套精密设计的组合拳,由中金公司操刀,包含三个同步环节:

第一步,东风集团将所持岚图79.67%股权按比例分派给全体股东,相当于给股东发“岚图股票红包”。

第二步,岚图以介绍方式登陆港股。介绍上市不发行新股、不融资,仅将现有股份挂牌交易,实现从私有到公开的转身。

第三步,东风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东风汽车投资公司作为“吸并主体”,以每股10.85港元的价格收购流通股。其中现金支付6.68港元,剩余4.17港元以岚图股权折算,相当于股东每持1股东风H股,可获得0.355股岚图H股。

这套方案让中小股东同时获得现金落袋和岚图股权增值的双重收益。以停牌前4.74港元股价计算,交易溢价高达81.74%。

断臂求生?东风集团因市值低迷拟退市,上半年净利暴跌超90%,岚图汽车将赴港单飞-有驾

岚图崛起:东风的新能源王牌

岚图被选为“换鸟”主角,源于其逆势增长的业绩。2025年1-7月,岚图销量达68,263辆,同比激增88%,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7月单月交付12,135辆,创历史新高。

关键是盈利能力的突破。2023年岚图税后净亏损14.72亿元,2024年收窄至1,800万元,距离全年盈利仅一步之遥。2024年第四季度,岚图已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产品层面,岚图通过“全面拥抱华为”加速技术升级。新车型知音搭载华为乾崑ADS 4.0智驾系统和鸿蒙座舱;爆款MPV梦想家稳居细分市场TOP2,新岚图FREE+上市15分钟订单破万。

战略转型:央企改革的样本

此次运作被业内视为“央国企新能源转型的教科书案例”。东风集团股份作为涵盖商用车、乘用车、零部件等多元业务的控股平台,复杂资产结构导致投资者难以挖掘其价值。即便岚图表现亮眼,其估值也被传统业务拖累。

通过私有化退市,东风剥离低效资产;推动岚图独立上市,则让优质新能源业务获得独立定价权。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指出,这为传统车企“腾笼换鸟”、资源向新能源倾斜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挑战犹存: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岚图仍面临销量目标的压力。2025年上半年销量5.61万辆,仅完成全年20万辆目标的28%,下半年需月均销售2.3万辆才能达标。

港股市场的估值也存在不确定性。介绍上市虽能快速挂牌,但未同步融资,岚图需依赖后续市场表现吸引资金。其393亿元估值中位数能否被投资者认可,仍需观察。

此外,东风自主矩阵的协同问题待解。除岚图外,东风近期还整合了奕派、纳米等品牌,如何避免内部资源争夺与定位重叠,考验管理层的战略定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