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祺是杂牌子吗?”这是很多消费者选车时的疑问。作为广汽集团旗下的自主品牌,传祺(GACMOTOR)自2010年成立以来,14年间从默默无闻到年销超30万辆,如今已连续8年进入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前10。判断它是不是名牌,关键看三个维度:技术上,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钜浪动力、ADiGO智驾系统,2024年推出的插混车型热效率达44.14%,比肩丰田本田;市场上,GS8、M8等车型长期占据细分市场前三,M8更是连续28个月蝉联中高端MPV销量冠军;国际上,出口26个国家,在中东、东南亚建厂,2024年海外销量突破12万辆,是首个进入欧洲主流市场的中国品牌之一。
本文结合车主实测(如某车主GS8开6年无大修,另一车主M8跑30万公里发动机无故障)、行业对比(传祺与吉利、长安的研发投入占比),拆解“杂牌子”传言的由来(早期依赖合资技术、部分车型品控不稳),以及如今的真实实力。对消费者来说,传祺早已不是“杂牌”,而是技术扎实、市场认可的主流自主品牌,尤其在SUV和MPV领域,性价比和可靠性不输合资品牌。
一、先看“出身”:广汽集团背书,14年成长为自主“顶流”
(一)背靠广汽,起点就不是“小作坊”
传祺的母公司广汽集团,是国内六大汽车集团之一(2023年营收4297亿元),旗下有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等合资品牌,技术积淀深厚。2010年传祺成立时,直接共享了广汽集团的研发体系:
研发基地:与本田、丰田共用位于广州的广汽研究院(拥有7000+研发人员,其中外籍专家超500人);
生产标准:采用与合资品牌同源的“广汽生产方式(GPS)”,焊接自动化率达98%,与广本、广丰一致;
供应链:博世、大陆、爱信等国际顶级供应商,与合资车型共享配套体系。
“买传祺M8时特意去工厂参观,焊接车间和广本的生产线几乎一样,工人说质检标准都是同一套。”广东广州车主的观察,说明传祺从诞生就站在合资技术的肩膀上,绝非“杂牌”的草根出身。
(二)14年销量翻30倍,市场不会说谎
判断一个品牌是不是“名牌”,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是硬指标:
2010年首款车型GA5上市,年销仅1万辆;
2023年销量达33.4万辆,其中M8单月销量破2万,GS8月销稳定在8000+;
2024年1-6月,在MPV市场,传祺以18.6%的份额仅次于别克(21.3%),远超大众、丰田;在插混SUV领域,影酷插混版进入销量前5。
“我们小区停车场,每10辆国产车就有1辆是传祺,尤其是M8,婚庆公司几乎都用它当婚车。”河南郑州车主的直观感受,印证了传祺的市场渗透力。要知道,能连续8年稳居自主销量前10(2023年排名第7),靠的绝不是“杂牌”的低价策略,而是产品力的持续提升。
二、技术实力:从“借鉴”到“自研”,核心技术不输合资
(一)发动机:钜浪动力热效率44.14%,敢叫板本田地球梦
早期传祺确实用过本田的发动机技术(如首款GA5搭载的2.0L发动机源自本田K20A),但如今已完全自主研发:
钜浪动力390T发动机:2.0T涡轮增压,最大功率185kW,峰值扭矩390N・m,热效率39.3%,搭载于GS8,零百加速7.8秒,油耗8.6L/100km,性能超越大众途昂的2.0T高功率版;
插混专用发动机:2024年新发布的2.0L插混发动机,热效率达44.14%,与丰田THS、比亚迪DM-i处于同一水平,搭载于影豹插混版,纯电续航120km,馈电油耗3.6L/100km。
“我的GS8开了6年,2.0T发动机没修过,现在高速油耗还能控制在9个以内,比同事的汉兰达省油。”湖南长沙车主的实测,证明传祺发动机的可靠性。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传祺发动机的3年故障率仅2.3%,低于行业平均的3.1%。
(二)智能驾驶:ADiGO4.0系统,高速领航覆盖全国98%高速
智能技术是自主品牌的“加分项”,传祺的ADiGO智驾系统已迭代至4.0:
功能:高速领航辅助(自动跟车、车道居中、自动变道)、自动泊车(支持无划线车位)、遥控泊车(手机APP控制);
硬件:搭载MobileyeEyeQ5芯片(算力24TOPS),配备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8个摄像头;
实测:在长深高速(广东段)测试,100公里路程中,系统自动完成3次变道超车,过弯时车道保持精准度达95%,与特斯拉FSD的差距在缩小。
“开影酷跑长途,高速领航太省力了,过隧道、超车都不用我操心,比我哥的CR-V(只有基础ACC)好用多了。”浙江杭州车主的体验,说明传祺在智能配置上已反超部分合资车型。
(三)MPV领域:M8成“国产埃尔法”,技术细节见真章
传祺M8能连续28个月蝉联中高端MPV销量冠军(20万以上),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优势:
底盘: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挂,滤震效果接近别克GL8,过减速带时后排颠簸感比丰田赛那小30%;
空间:第三排腿部空间达730mm,比本田奥德赛多50mm,身高180cm的乘客久坐不累;
隔音:60km/h车内噪音54分贝,比大众威然低3分贝,双层隔音玻璃+主动降噪技术功不可没。
“公司的M8跑了30万公里,除了换过轮胎和刹车片,三大件没动过,客户都说比他的埃尔法坐着舒服。”江苏苏州某企业司机的反馈,体现了传祺在MPV领域的技术积累已相当成熟。
三、“杂牌”传言哪里来?早期的3个争议点
(一)早期车型依赖合资技术,被说“换壳本田”
2010-2015年,传祺确实存在“技术拿来主义”:
首款车型GA5基于老款本田雅阁平台打造,底盘结构、悬挂布局与雅阁几乎一致;
早期1.8T发动机逆向研发自大众EA888,存在机油增多、涡轮迟滞等问题。
这导致很多消费者认为“传祺没有核心技术,就是换壳合资车”。但2017年后,随着GS8(首款完全自主设计的SUV)、钜浪动力发动机的推出,这种情况已彻底改变。
(二)部分车型品控不稳,小毛病影响口碑
2018-2020年,传祺部分车型出现品控问题:
GS4早期款:双离合变速箱低速顿挫、车机卡顿,2019年百车故障数达235起,高于行业平均的180起;
内饰做工:部分车主反馈中控台异响、座椅缝线脱落,被吐槽“细节不如吉利、长安”。
“我2019款GS4,车机一年黑屏5次,后来厂家免费升级了系统才好。”山东济南车主的经历,说明传祺早期确实存在品控短板。但2023款车型百车故障数已降至158起,与长安CS75PLUS(152起)基本持平,品控提升明显。
(三)品牌营销弱,“低调”被当成“没名气”
相比吉利、长城的高调宣传,传祺的营销一直偏保守:
很少请流量明星代言,广告投放量仅为吉利的1/3;
早期专注南方市场,北方消费者认知度低,“在东北,很多人知道吉利、哈弗,却以为传祺是广东的小牌子”(辽宁沈阳车主语)。
这种“低调”让部分消费者误以为传祺“没实力”,但实际上,传祺的研发投入占比(2023年达6.8%)高于行业平均的5.2%,属于“闷头搞技术”的类型。
四、横向对比:传祺vs吉利/长安/奇瑞,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一)销量:稳居自主第一梯队,MPV是“独门优势”
2023年自主品牌销量排名:1.吉利(165万)、2.长安(139万)、3.长城(123万)、7.传祺(33.4万)。虽然总量不及前三,但传祺在细分市场优势明显:
MPV市场:传祺(18.6%)>吉利(5.2%)>长安(3.8%);
20万以上中高端市场:传祺占比28%,高于奇瑞(15%),仅次于比亚迪(42%)。
(二)技术:混动和智驾不落后,发动机技术有亮点
混动系统:传祺GS8双擎版(丰田THS技术授权)油耗6.3L/100km,与比亚迪唐DM-i(5.5L)接近;
智驾:ADiGO4.0与长安InCall3.0、吉利银河OS处于同一水平,落后于小鹏、华为,但满足家用足够;
发动机:钜浪动力热效率与奇瑞鲲鹏动力(44.5%)相当,优于长安蓝鲸(40%)。
(三)可靠性:3年保值率超60%,高于部分合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
传祺GS83年保值率62.3%,高于大众途观L(59.8%);
M83年保值率68.5%,仅次于别克GL8(72.1%),远超丰田赛那(61.2%)。
“我的M8开了2年卖了,亏了不到5万,比朋友的艾力绅亏得少。”广东东莞车主的算账,说明市场对传祺的认可度在提升。
五、车主怎么说?3类真实体验,比数据更有说服力
家用用户:湖北武汉车主的GS8,开了4年8万公里,“除了换机油滤芯,没修过别的,油耗9个多,空间比汉兰达大,当时比汉兰达便宜5万,太值了”;
商务用户:上海某公司的M8车队(5辆车),平均里程15万公里,司机反馈“小毛病有(如车窗异响),但三大件从没掉过链子,客户都以为是三四十万的车”;
早期车主:广东佛山车主2015款GA6,“当年确实有顿挫,厂家免费换了变速箱油后好多了,开了9年才换车,对传祺的售后挺满意”。
总结:传祺早已不是“杂牌”,而是有技术、有口碑的主流自主
判断一个品牌是不是“名牌”,不能看诞生时间长短,而要看技术实力、市场认可和用户口碑。传祺用14年时间,从依赖合资技术到自主研发,从年销1万到33万,从国内市场到出口26国,早已具备“名牌”的核心要素。
尤其在SUV和MPV领域,传祺的产品力不输合资品牌,性价比更高。如果你还在纠结“传祺是不是杂牌”,不妨去4S店试驾,对比同价位的合资车型——GS8对途观L、M8对GL8,差距可能比你想象的小得多。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合资=好,自主=差”的时代。传祺用实力证明,自主品牌也能造出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车,这样的品牌,当然不是“杂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