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押注岚图港股上市,销量上涨,欧洲市场挑战不断

“说真的,谁能想到呢?一个深耕传统燃油车几十年的东风,突然有一天不声不响地把未来的赌注压在了岚图这个还算新鲜的新能源品牌身上。”

这样的问题一抛出来,老车迷都得“坐下了”,资本市场的哥几个脑袋瓜也开始飞速转。

到底是岚图自信满满、底气十足,还是东风集团被大势推着走,只能“ALL IN”投了一把大的?

东风的算盘好打,市场的眼睛又不是摆设。

岚图月销过万辆,这成绩不能说差,甚至比很多新造车选手都硬气——可毕竟还在新能源圈层混个脸熟的阶段,要说能不能撑起整个港股上市的重头戏,外人怎么看、说法可多了去了。

东风押注岚图港股上市,销量上涨,欧洲市场挑战不断-有驾

港股一开市,东风的股票就跳水般地飙上去,高点冲到了10.10港元,直接干了快70%的涨幅。

市场气息扑面而来,隔着屏幕都能嗅到味道,不出意外一大堆前一天埋伏的短线资金直接美滋滋套现。

其实吧,新能源一直是资金喜欢的热土,主打就是赛道永久扩容,谁都能做点什么,谁都怕错过下一个牛股。

东风近几年传统业务大家心里都有数,往大了说要保业绩,往小了讲得找出路。

架不住岚图今年表现还真不错,销量连涨五个月、同比增速70%,给市场交了个满意答卷。

东风押注岚图港股上市,销量上涨,欧洲市场挑战不断-有驾

但,这波东方翻身仗,到底靠得住吗?要是躺平就能飞起来,别家品牌都得笑死人。

转念一想,资本动的,永远不是企业的情怀,而是对“明天会更好”的那种憧憬。

现在新能源这锅“粥”又稠又香,大家都在围观谁能最后舀上最肥的那一勺。

岚图港股上市,除了圈钱,更重要的其实是揪住了“国际化”的方向。

东风要是真的想退场,也得给自己留块后花园。

造车这行,说出口那可不是一拍脑袋的事。

2022年岚图往挪威一运就是500辆,算是给整个出海战略开了个好头。

先不说产品真正卖得好不好,这气势是先造足了。

“Let’s VOYAH 共岚图”,名字都这么带劲,就差全球用户跟着喊了。

官方口径说,2026年岚图要差不多遍地欧洲国家,顺便啃右舵市场,到2030目标是大杀四方,全球60个国家500家销售网点——你说这预期,谁看完都想鼓掌。

现实就没那么童话。

欧洲人卖新能源车是挺猛的,市场确实成熟,但绝大多数消费者追求那叫一个“实用为王”。

买小不买大,买节能不买噱头,各位,不信去超市门口转转,全是小胖车。

岚图偏不,这主打产品一个比一个高大威猛。

中型SUV“知音”都比欧洲排行榜前十的新能车大一圈,MPV更是跟主流消费群体的胃口八竿子打不着。

谁能想到,欧洲新能源排行榜热卖的,基本都是特斯拉、比亚迪、宝马那种“拿得出手又开得了街”的家伙。

咱岚图呢,体型撑得住赛道,外形气场两米八,真要说核心卖点,其实也能自圆其说——就专攻那些高净值小众用户。

东风押注岚图港股上市,销量上涨,欧洲市场挑战不断-有驾

销量数据不会骗人,2025年前七个月岚图欧洲出口3905台,99%扎堆在俄罗斯。

其它国家?都还喘着气慢慢磨呢。

有网友调侃,这像极了爸妈硬塞给你一件“尺寸过大”的羽绒服,说冬天了挡风保暖,实际你一出门全班同学都盯着你笑。

但谁规定非得照主流定律来?

偏偏人家岚图明星产品梦想到欧洲35万以上的MPV市场搞了一票大的。

据说份额涨到18%,直接叫板丰田大佬。

这就好像你在一桌麻辣烫里,突然对着服务员说“给我来一份松茸刺身”,不一定没人点,但一定自带话题度。

讲真,欧洲市场的“电动化”大潮就是比别的区域来得快。

纯电动汽车新注册量同比飙升,混动倒成了小学生。

岚图的混动技术“岚海智混”能不能踢开一条缝,还得慢慢看——不过市场刚打开点,还没到拼刺刀的时候。

东风押注岚图港股上市,销量上涨,欧洲市场挑战不断-有驾

毕竟,物流成本优势是真的稳。

武汉发中欧班列,一台车运输成本才200块,比成都动辄1800块省老鼻子钱。

铁海联运通道又开,说缩短出海时间5-7天,每箱便宜600块,这一进一出,年年多赚好几个“小目标”。

别小瞧这个,出海做得大了,这些点滴节省加起来,足能拼出“性价比杀手锏”。

再说,岚图在欧洲以外的曝光度也水涨船高了。

红了以后就怕“隔壁小孩抢玩具”似的,卡塔尔都有网友上Reddit发帖嘚瑟体验感。

哪怕有经销商吐槽售后拖拉、口碑说“还得再磨”,最起码品牌算出圈了。

看看Youtube和X(推特)这些平台,VOYAH Global更新频率噌噌往上涨,表面风光体量虽小——但这架势,典型“出海加速度”模板。

要出好牌,仅靠市场还不够,本事才是硬头寸。

岚图讲究“技术派”,又有点互联网思维。

L3整车智能架构、天元智架的花头冒出来,配线控、主动悬挂、后轮转向,试图拉开与友商的差距。

一句话总结,变着法子让别人追不上的体验,当“奥运冠军”不是说说而已。

CEO卢放怎么解释?

大家都学数学,一本教材用到底,可有的人能考清华,有的人可能还得补课。

造车也是一样,智能架构牛不牛,不是华为来都管用,还得看你“地基”打得多实在。

你看辅助驾驶,鲲鹏版、乾崑版双线并行,华为那边也没把所有筹码拿走,至少技术可控不掉队。

虽然大多数人目前还选乾崑版,但新技术终归需要时间和市场来慢慢沉淀。

东风这一波也不全靠技术打天下,互联网基因可没扔下。

无论是创始时期拉用户组团取名字、设计LOGO,还是后来每一款车用户意见都能投递到产品经理案头,这套“用户共创”的套路仿佛和小米等互联网公司异曲同工。

岚图FREE后排座不可调,用户喷了,一个大版本更新直接改好。

梦想家第一代反响平平,迅速两次小步快跑,把市场份额生生推高成高端MPV销冠。

说白了,就是敢听用户骂,敢花钱改,速度比不少老车企还快半拍。

流程上,也不墨迹,学华为IPD/IPMS,什么“软硬结合”、“反馈闭环”这些新造车互联网体系,统统上马。

反应快了,销量更容易突围。

FREE+一出来,15分钟定单破万,20-30万混动SUV马上排上前三。

想当年,传统车企开会—找供应商—拉测试—拍板—投产,一个版本磨一年半载不稀奇。

现在岚图是啥节奏,“用户一开口”立马对线上桌,改起来比修微信还猛。

“靠得住”到底靠啥,其实还是看你能不能留下用户、能不能创造新体验。

资本不是慈善家,看的是能不能长久讲故事。

东风押注岚图港股上市,销量上涨,欧洲市场挑战不断-有驾

岚图的难处也明摆着,欧洲销量短期不见得爆发,产品力和当地市场契合度有待验证,就怕一个不小心吃力不讨好。

但谁敢说这个时代里,“大胆一点”就没机会?

新能源甚至整个汽车行业都变成了一个大型“开盲盒”现场,谁能最后挤进前三还真是隔三差五会变天。

机会多,变数也一箩筐。

但东风的选择,也是一种“箭已在弦”的勇气。

岚图出海,加速、提速、甚至偶尔滑一跤,都是必经之路。

如果只想着求稳,什么事都做不成,连吃螃蟹的资格都没。

说这么多,就是想和大家掰扯掰扯:你觉得岚图这波操作,有戏吗?

品牌能成东风的“定海神针”,还是会成为新能源汽车江湖里的又一回热议?欢迎你留言,咱们一起杠一杠——反正免费的讨论,谁都可以是预言家。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