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要是多留意一下路上的货车,可能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那些跑在街上送货的白色小货车,个头好像越来越大了,而且跑起来悄无声息的,一看就是电动的。
这可不是什么偶然,背后其实是一场正在上演的商业大戏。
就在前不久,国家工信部公布了最新一批准备上市的新车名单,这份名单就像一张晴雨表,一下子就让我们看清楚了现在汽车厂家们都在琢磨些什么。
在这份名单里,新能源厢式货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VAN车,一下子冒出来五十二款新车型,其中块头最大的那种,我们叫它“大面”,居然占了三十六款,差不多占了七成。
这就让人好奇了,为什么大家好像约好了一样,都拼了命地往“大”这个方向使劲呢?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
咱们先来看看都有谁在牌桌上。
这次申报新车最积极的,要数鑫源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和江铃汽车这三家了。
不过他们虽然都看好这个市场,但各自心里打的算盘可不太一样。
鑫源汽车本来就是大VAN市场里的老大哥,市场份额占了快一半,这次他继续推出大VAN新车,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保住自己的领先地位,不给对手任何可乘之机。
同时,他还顺手推出了几款更小的“微面”,想在另一个细分市场也抢占一块地盘,这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而上汽通用五菱呢,大家都很熟悉,他们造的那些小车特别受欢迎,在中型VAN车市场里也是绝对的霸主。
但这次,一直很稳健的五菱也坐不住了,第一次推出了自己的大VAN车型,叫五菱扬光PRO。
这就像一个一直称霸中量级比赛的拳击手,突然宣布要挑战重量级冠军,说明大VAN这块蛋糕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连行业巨头都忍不住要来分一口。
最狠的要数江铃汽车,他这次申报了七款新车,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全都是大VAN。
这架势,就是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这个方向上,准备一条道走到黑了。
其实不光是这三家,这次申报VAN车的十七家企业里,有十三家都只申报了大VAN车型,这个比例高得有点吓人。
这说明,在厂家们看来,未来的物流运输市场,大空间、高效率的车型才是绝对的主流。
大家都在抢着上车,生怕自己动作慢了,连个站票都买不着。
除了尺寸变大,这次的新车名单里还有一个现象特别突出,就是带窗户的VAN车,我们叫它“明窗版”,数量也特别多,占了所有新申报VAN车的六成以上。
这种车和全封闭的“盲窗版”不一样,它侧面有窗户,既能拉货,也能坐人,用途更灵活一些。
按理说,车企造什么车,肯定是市场需要什么。
但这次明窗版大VAN的数量多到让人有点看不懂了,好像一夜之间,所有人都需要这种又能拉货又能载客的大车了。
可市场真的消化得了吗?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可能会让你觉得更有意思。
在过去的一年里,明窗VAN的销量的确是飞速增长,涨幅超过了两倍,看起来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但是,我们再看另一个数据,就是市场集中度。
销量最好的前十款车型,几乎包揽了整个市场百分之八十多的销量。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虽然市场这块蛋糕变大了,但绝大部分还是被原来那几个受欢迎的车型给吃掉了。
新来的这些车型,想要从这些大佬嘴里抢走一块肉,难度非常大。
所以,这么多车企一窝蜂地推出明窗大VAN,很可能最后会发现,大家挤在同一条赛道上,不仅没能弯道超车,反而造成了交通堵塞,真正能脱颖而出的寥寥无几。
既然大家都往一条道上挤,那要想赢,就必须得拿出点真本事了。
聪明的车企已经意识到了,光靠把车造得大是不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解决用户的实际痛点,特别是续航里程和运输效率。
于是,在这次的新车名单里,我们看到了几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一种,是最直接的办法:加大电池。
五菱新推出的扬光PRO就是这么干的。
它的逻辑很简单,用户怕跑不远,那我就给你装一块超大的电池。
它的货厢空间做到了接近九立方米,电池容量也接近七十度电,申报的续航里程达到了三百八十公里,电动机的功率也很大,保证你就算拉满了货,上坡过坎也毫不费力。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粗暴,但效果立竿见影,就是用实打实的硬件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二种,是更灵活的办法:增程式动力。
上汽大通和南京金龙就选了这条路。
什么叫增程式呢?
说白了,它本质上还是一台电动车,用电机驱动。
但它车上还多带了一个小型的汽油发动机,这个发动机不负责开车,它只做一件事,就是在电池快没电的时候,启动起来给电池充电,就像一个随车携带的充电宝。
这样一来,既能享受到电车驾驶的平顺和安静,又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万一在路上找不到充电桩,随便找个加油站加上油,车就又能继续跑了。
这对于那些经常要跑长途,或者工作地点充电不方便的司机师傅来说,简直是解决了天大的难题。
第三种,可以说是最具颠覆性的办法:换电。
远程汽车和江淮汽车就在尝试这个方向。
他们的思路是,既然充电慢、等得烦,那我们干脆就不充电了。
车开到专门的换电站,几分钟之内,机器就会自动把没电的电池卸下来,再换上一块充满电的电池。
整个过程比加一箱油快不了多少,彻底解决了电动车补能慢的问题。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江淮汽车,他们的新车不仅能换电,还用上了一种叫“钠离子电池”的新技术。
这种电池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怕冷。
我们都知道,普通电动车一到冬天,尤其是在北方,续航里程就会打很大的折扣,但钠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要好得多。
江淮汽车这一步棋下得非常精准,明显就是想凭借技术优势,专门去开拓北方市场。
总的来看,这次的新车公示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虽然大家都在涌入大VAN这个看似拥挤的赛道,但真正的竞争已经从过去比拼谁的空间大、谁的价格低,升级到了核心技术的较量。
无论是通过加大电池、采用增程技术,还是布局换电模式,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为了解决用户的实际困难,做出的积极创新和尝试。
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恰恰说明了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活力和智慧。
虽然这些新车型、新技术最终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这种不断探索、力求突破的精神,本身就非常值得我们肯定。
它预示着,未来我们普通消费者能用上的电动货车,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用、越来越可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