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人堵成鸳鸯锅!200公里开5小时,新能源4小时才充上电
辰女士今年国庆走的这趟路,计划周全、准备充足,车子仪表盘写着满电800公里,导航说650公里,心里美滋滋以为一次性回家没问题,结果不到一半路,电量眼瞅着像水漏一样往下掉,冷风一吹,高速服务区里全是低头刷手机等号的新能源车主,十二个充电桩前,二十多辆车排队,老车主说已经等了两个小时,轮到她还得一小时,辰女士愣是等到天黑,插上充电枪,机器还三番五次跳“设备故障”,一小时变成一小时十五分钟,充满再赶路,导航又没提醒高速封路,白白绕了四十公里,最后凌晨一点才到家,十七个小时,平均时速二十四公里,她一路上骂着仪表盘虚标,觉得新能源的“省钱”简直是笑话。
不是她一个人倒霉,京哈高速、江苏刘老庄、山东、河南,哪哪都是这样,晚上服务区冷得发抖,有人干脆不等了,踩着快没电的车子去下一个服务区碰运气,国庆这几天,全国高速服务区充电需求涨了三倍,部分热门服务区一位难求,江苏刘老庄日均500辆新能源流量,只摆了20个充电桩,凌晨五点天还没亮就开始排队,旁边燃油车停车位倒是空着,新能源车主看着心里直犯堵,停车位没法临时改成充电区,谁来都得等。
这些年新能源车企说得天花乱坠,当年宣传“纯电长续航,买车等于省钱”,车展上老板们吹牛说“明年全国跑高速不用愁”,那会儿大家信得跟信老中医似的,现在到了节假日,一充电就是四五个小时,高速上熄火趴窝成常态,APP上各种“堵成鸳鸯锅”段子满天飞,网友嘲笑说“新能源长途出行靠运气”,还有人调侃“买新能源送充电焦虑”,群里都在比谁堵得久。
充电桩运营商也有话说,政策要求每个高速服务区、乡镇都得配足充电桩,平时设备六成都闲着,节假日突然人挤人,维护成本一年一万多,单台桩采购加安装五万块,平时每月收入几百元,节假日再忙也补不回来,运营商说“现在全靠政策补贴撑着,长期下去根本亏”,一边国家电网发数据说充电桩使用量同比翻三番,一边充电桩报修量涨了45%,设备老化、功率不稳、软件一卡壳,等上四五个小时,等来的还是慢充,有的桩用三年就歇菜了。
有地方为了破局,山东那边把充电区和休息区分开,建了遮阳棚、加了座椅,专门划区让新能源车主不至于人挤人,改造后效率提升四成,导航APP也上线了“充电桩热力图”,车主提前规划,冤枉路少了27%,充电等候时间也砍半,山东还试点磁悬浮新桩,充电速度快一半,四十分钟能搞定,不过设备贵,车还得适配,短时间根本普及不开,车企也在搞“车载储能小型化”,说2026年能量产,能不能解决长途焦虑,还得看实际。
说到政策,最近《价格法修正草案》也提了,充电桩定价要透明,不能乱收服务费、乱加价,政策上头天天喊要管,下头很多地方还是“一桩难求”,有的地方甚至变着法儿赚快钱,节假日服务费蹭蹭涨,用户投诉无门,运营商说“我们亏本”,用户喊“我们被割韭菜”,两头都不满意,真实现状就是这样。
新能源车行业这几年,早年那会儿买车送积分、送家用充电盒,朋友圈里都是“绿牌不限号”,现在买车送焦虑,充电还得抢号,充电桩运营商、车主、政策三方互相埋怨,谁也不让谁,网友一边吐槽一边还得继续用,燃油车主看热闹,新能源车主自己心里苦,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是趋势,就是这“长途出行”一到节假日就露馅。
普通人要想不踩坑,第一条,节假日走高速,新能源车提前查清楚沿线每个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和排队情况,导航APP的热力图必须用起来,别凭经验蒙,多走一公里都是冤枉路,第二条,长途出行最好别把希望全压在一个充电桩或者一块电池上,能租燃油车就多花点钱,省得一路上心惊肉跳,第三条,等技术真有突破再考虑大规模换车,别被吹牛忽悠,别再让家人被堵成鸳鸯锅。
高速服务区的夕阳下,新能源车主还在排队,手里捏着充电枪,嘴里嘟囔着“下次长途我宁愿加油”,但又忍不住看了看车上的“满电续航”,车流滚滚,谁也没法回头,这就是现在的新能源长途出行,谁踩坑谁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