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大空间SUV对比:深蓝S09和领克900谁更贴心
每次到周末,家里那俩娃就开始闹腾着要出去玩。带着老婆、爸妈、两个孩子再加一堆行李,普通五座车早就不够塞了。邻居老李去年换了辆大六座SUV,说后排能当床用,我还以为他吹牛,直到这阵子我也琢磨着换车,把目光锁定在最近热得发烫的深蓝S09和领克900上。
其实这两台车尺寸差不多——轴距也都挺接近,但真要说空间感受,还得细抠细节。前几天带娃去4S店试坐了一圈,深蓝S09的第二排移动量有530mm,这个数字听起来没啥感觉,可实际一拉二排座椅,那腿部空间一下子变成小卧室一样。我媳妇直接瘫倒下去,说“比高铁软卧舒服”。而且它那16向调节零重力座椅还能躺平到120°,配合双云感腿托,就差给你捏脚了。有意思的是,它还有180mm横滑功能,两张亲密双人位拼一起,小朋友睡觉都不用担心掉下去。
我还第一次见这种可移动吧台设计,一米长的小桌板可以来回推拉,从头排递东西到三排完全没障碍。10L冰箱温度随便调,上次群友吐槽夏天饮料放后备箱热出水泡,我看这配置是专治怕热星人的福音。另外那700mm的吧台滑轨,有师傅开玩笑说:“以后吃火锅都方便。”虽是句玩笑,但确实很实用。
第三排也是亮点,不像以前七座MPV最后一溜跟罚站似的。这车三排行程870mm,就算1米9的大个儿挤进去,也不会顶膝盖。我自己上去试过,不压抑、不窝囊,比某些同级车型强太多。
自驾游的时候后备箱容量真的关键。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四口加上一堆露营装备,大号行李箱+帐篷+婴儿推车,全往里塞才发现原来的SUV根本装不下。这回仔细看了眼数据:深蓝S09常规427L,再加44L暗格,可以放7个20寸行李箱;全部放倒之后1392L,都快赶上小面包了。而且组合方式很多,可以铺成1.9米观影床或者2.5米露营床,这点在野外夜宿时太香。有微信群友问能不能同时睡仨人?销售哥们打包票,“没问题!”
转头看看领克900,其实它第二排行程更长,有550mm,不过最大腿部空间还是略逊色一点。但最吸睛的是那个180°电动旋转座椅,看着炫酷,可惜只能静态用,每次上下车耍帅几秒钟,用久了可能新鲜劲就过去了。而且只有顶配才有零重力功能,要么旋转要么舒适,总觉得差点意思。冰箱容量稍微小一点,是9升,也够用了,就是温控区间没那么宽泛。
第三排嘛,高度没有深蓝那么友好,大人坐时间长会觉得像小时候坐矮凳子。不过短途撑撑场面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外因为旋转结构占地方,所以想弄张2.5米大床基本无望,只能退而求其次。如果你喜欢一家人在野外搭帐篷拍照,这块体验可能会落空一些。
屏幕配置现在简直卷疯了。一进门销售指着95英寸AR-HUD+30英寸6K主屏跟我们介绍,看起来很震撼。但实际上驾驶员开起车来反而觉得信息太杂乱,有时候找导航路线还真容易晃神。而且LYNK Flyme Auto系统虽然流畅,但娱乐内容没有鸿蒙生态丰富,比如爱奇艺儿童专区、AI精灵这些,在带娃路上显然少点乐趣。据说维修成本也高,以前老王家的旧款中控坏过一次,小修理厂根本搞不了,只能拖回4S店折腾半个月。所以对于追求稳定性的家庭还真得掂量掂量这一体式大屏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
辅助驾驶方面,其实大家嘴上都喊智能化,到底谁靠谱还是实际体验最重要。有位技师朋友曾经测过深蓝S09的新智驾方案,说192线雷达识别能力特别强,无论白天黑夜遇见异形障碍物响应速度快不少。在地下停车场泊车代驾,他只需要提前设定好路线,到指定位置自动入库,一把过,没有鬼探头乱报警那些烦恼,而且还能OTA升级至最新版本。他补充一句:“华为芯片现在就是卷啊。”
相对来说领克900目前辅助驾驶属于主流水准,上高速和城市NOA都有,就是复杂匝道处理一般般,需要人工介入比较频繁。在变道跟停时偶尔刹停生硬,我媳妇晕了一次之后坚决要求手动操作。所以如果经常跑市区拥堵路段或者立交桥多的小城镇(比如咱们西南地区),这个系统表现只能算及格水平吧。不信的话可以问问身边老司机,他们对智能辅助多少都有些保留意见——毕竟命只有一条不是?
动力部分,各自玩法不同但思路一致,都想兼顾油耗与性能。我隔壁做汽修的大叔提起增程技术,总念叨一句话:“别光看马力,要看续航咋样。”据他说,深蓝搭载新款混动增程器,加速平顺性接近纯电车型,而且百公里馈电油耗不到7升,在城市通勤基本靠纯电走,每月油费省下一笔奶粉钱。另外底盘悬挂用了空气弹簧和CDC阻尼,据他描述,“魔毯”模式过滤颠簸特厉害,下乡土路坑洼明显感觉柔软不少,而70毫米高度可调空气悬架在上下地库时尤其方便——以前我的老SUV每逢减速带必蹭底,现在看来科技确实进步不少!
至于领克900动力组合更多,我们试驾的是1.5T发动机配双电机版本,加速猛是真的猛,中高速超越卡车轻松写意。不过3挡DHT变速器衔接感略逊于单挡方案,有时候急踩油门偶尔顿挫一下。虽然44度多的大电池理论续航更远,但缺乏3C快充支持,对急性子的我来说等充满总嫌慢半拍。此外主动转向只给到了顶配车型,如果买低配的话掉头半径偏大,在窄巷子里掉头考验技术(群里有人吐槽停车场拐弯磕轮毂)。
安全性永远绕不开,被动保护结构各有所长。例如有人关心侧碰成绩如何?听中汽中心检测工程师透露,今年五月份他们刚做完行业首例第三排行驶状态百公里撞击挑战(业内首次三个方向),结果显示三层气帘覆盖率100%,乘员舱钢材比例高达100%。另外防撞梁长度超过1600毫米,相当扎实。这种极端工况咱普通家庭未必遇得到,不过买菜接送孩子心理踏实些总归不错。
反观SPA Evo平台强化环结构确实名声在外,全系12气囊覆盖,包括独特后舱胸部保护设计,对于喜欢全家出游的人多一道保险始终安心一点。不过邻居阿姨之前抱怨她孙女把侧气帘误触弹出来一次,好在人没事,就是维修周期较长,还好保险公司报销,否则钱包又瘦身……
价格方面,今年七月初正巧赶活动期,据销售私聊消息透露,现在锁单订购最高优惠十万块左右,下探22万出头可以买到顶配版;而另一边28万起步才能拿下基础配置,同样预算选哪个其实不用废话太多,你懂的。当然具体怎么选最终还得结合自己的需求习惯,以及售后的便利程度,比如城区有没有直营服务网点之类。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去年春节表弟借我的旧SUV跑川藏线回来哭诉一路腰酸背痛,那时候哪敢想象现在国产新能源六座“大沙发”已经做到如此贴心周全。不知道几年以后这些黑科技是不是又会成为日常标配?不过眼下选哪辆,也许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幸福选择罢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