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最近这事儿,大家都看了新闻吧?
理想MEGA起火,然后公司很快就搞了个召回,一下子召回了超过一万一千辆车。
你说这车企,平时风风火火讲理想,讲智能,讲科技,现在遇到这么个事儿,是不是让人觉得有点屋漏偏逢连夜雨?
咱们先问一个问题,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真的安全吗?
理想不是第一个起火的,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你看,前几年电动车起火的消息层出不穷,有些车企还弄过“电池刺穿实验”,拿火跟安全做噱头。
可真到路上一辆车烧成骨架,谁都心里发毛。
理想这回发生的事儿,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新能源车的安全隐患,到底是谁在买单?
是消费者,还是企业,还是两者都在赌运气?
再绕回来,理想汽车这次为什么要召回?
官方的说法是“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导致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池热失控,甚至起火。
你听着,这冷却液就像一锅汤,大家都觉得它安全,可一旦材料选得差点,锅就漏了,汤就撒了,整锅饭都毁了。
你说,做汽车这么高科技的事儿,结果败在冷却液这种小零件上,是不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一层意思,这召回动作快得让人怀疑。
很多时候,车企出事之后都是先拖拖拉拉,先调查再研究,最后再说措施。
理想这次是主动召回,还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说,面对“万分之一的风险不能等”,你们怎么看?
是企业负责任,还是怕再拖下去舆论爆炸,销量更惨?
现在再问一句,理想汽车的销量为什么下滑这么快?
今年9月份只卖了三万三千多辆,还比去年同期跌了三成多,连续五个月负增长。
10月份又跌了六点四三个点。
你说这是巧合吗?
纯电车型本来就是理想今年押宝的产品线,但MEGA一出事,大家对纯电安全的信心就更打折。
就像你去饭店吃饭,发现厨师手上有伤,你还能吃得下吗?
其实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句话,新能源车到底靠不靠谱?
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都在渲染智能化、电动化,随时自动驾驶,语音识别,车载娱乐,灯光秀。
可老百姓关心的是啥?
就是安全。
你车再智能,电池要是烧了,一切白搭。
理想这次主动召回,看上去是对用户负责,可你细品品,实际是企业怕出事怕丢人,还怕后续影响更大。
冷却液这东西,在汽车领域很成熟,成本也不高。
以前燃油车用的冷却液基本上没啥大问题。
理想这次把锅甩给冷却液,有没有点避重就轻?
是不是供应链管理、材料把控、质量检测里边有问题?
要是冷却液真这么不靠谱,别的车企是不是也要查一查?
还是说理想自己偷了懒,压了成本,结果吃了哑巴亏?
再来问问大家,车企危机公关做得好,有用吗?
理想在官方微博上道歉,还说调查要时间,结果还没出来,召回方案已经落实。
你是车主,你会信吗?
有人夸企业有担当,也有人觉得这就是甩锅。
现在买新能源车,大家都怕买到第一批,怕做小白鼠。
你看这次召回的生产日期涵盖了将近一整年,一万多台车,谁能不心慌?
其实这也不是理想一家车企的事儿。
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在面临同样的挑战:技术更新太快,市场竞争太激烈,消费者的信任太脆弱。
你说理想MEGA起火,大家都关注,媒体跟进,网友热议。
可是下一个是谁?
特斯拉、比亚迪、蔚来,这些企业都曾经出过类似的事儿。
问题是,大家有没有把安全真正摆在第一位?
还有一个问题,理想这回召回,能不能让用户放心?
你说给车主免费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前电机控制器,这成本不低。
可是用户心里的疑问是,如果换了这些东西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一开始没用更好的材料?
如果是供应链、品控没做好,那以后还会不会有类似的隐患?
这不是补救措施能盖住的。
你看理想这两年新产品推得很猛,i6上市了,预期不错。
然后又出了i8,购车福利也一波接一波。
可是销量没起来,反而越推销量越跌。
这说明什么?
市场不是靠优惠能砸出来的,用户信心不是靠低价买来的。
现在消费者买车都精明了,谁也不愿意为风险买单。
你哪怕给我一万五置换补贴,我也会想,这车以后会不会出问题?
理想汽车这几年靠增程式混动赚了个好名声,纯电市场本来是它的新希望。
结果MEGA一出事,整个战略都被拖后腿。
你说市场压力大吗?
压力大到企业自己都没办法忽视。
李想说事故调查得花一两个月,不能等,但万分之一的风险就要召回,你说这是怕啥?
其实是怕用户流失,怕品牌塌房,怕口碑一夜之间崩掉。
新能源汽车安全这事儿,不能靠侥幸。
企业要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不能有短板,不能有漏洞。
冷却液、线路、电池、控制器,都是风险点。
你只要漏了一个环节,用户的信心就掉了一大截。
理想这次主动召回,是暂时止血,但不是长久解决。
以后类似的问题还会不会有,还得看企业能不能下狠心彻底整改。
再说说网友的反应。
有人说理想敢于主动承担责任,这企业有担当。
有人说这就是甩锅,冷却液谁不会选?
其实企业的担当不是靠口号,是靠行动。
你找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还要公开透明让用户放心。
不是说一句“我们会调查”,就能让大家心里不慌。
你得拿出数据、报告、检测结果,让大家信得过。
还有一点值得琢磨,新能源汽车卖得越多,风险也就越大。
过去燃油车一年卖几百万辆,事故率也很低。
现在纯电车、电混车每年几十万、上百万台,技术没成熟,监管没跟上,大家都在摸索。
你说理想这次召回了1.1万辆,是不是意味着还有别的品牌也有类似问题?
行业是不是要联合起来,建个更严格的标准?
用户的信心,现在是最脆弱的。
市场风口太大,信息爆炸,谁都怕踩坑。
你买一辆新车,别说十几万,几十万的豪车也怕出事。
车主最关心的是:以后我开的这辆车,到底安不安全?
不是你给我换个电池就能解决根本问题,是企业的技术、品控、服务、责任心,能不能跟上市场节奏。
理想这次事件,其实给所有新能源车企都上了一课。
安全不是嘴上说说,也不是公关稿里写写,要做到每一台车都让用户放心。
过去大家都说“创新驱动”,现在看,安全驱动才是最重要。
技术可以慢点进步,但安全不能有一丝马虎。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理想这次召回,车主会不会买账?
如果大家觉得企业真是负责任,未来还会继续支持。
可要是觉得只是公关操作,怕影响销量,那信心就彻底没了。
理想汽车的路,还长着呢,靠一次召回能不能翻身,还得看后边怎么做。
最后再说一句,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路怎么走?
不是靠噱头、优惠、营销能走远的,还是要脚踏实地,把安全、质量、服务做好。
理想这次事件就是个警钟:哪怕是万分之一的风险,都不能忽视。
车主的生命只有一次,企业的责任也只有一次。
只有大家都认真了,行业才能走得更远。
所以,买新能源车的朋友们别只看价格,也别只看配置,更要看一个企业对安全的态度。
理想这次主动召回,是好事,也是压力大的表现。
大家都盯着看,企业下一步怎么走,行业怎么进步,用户才能真正放心。
这事儿还没完,咱们继续盯着,别让安全只停在口号里,别让责任只写在公关稿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