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保时捷最近这个财报,简直就是一部恐怖片。净利润暴跌66.6%,这个数字非常讲究,三体人看了都得先敬个礼,然后当场气活过来,直呼还是我们地球人会玩儿。这已经不是腰斩了,这是直接从脖子砍到了脚后跟,只剩个头盖骨还在嘴硬。曾经的中产梦中情车,现在成了华尔街的噩梦惊魂。
所有人都觉得豪华品牌嘛,自带金钟罩铁布衫,日子再苦也苦不到他们头上。但现实告诉你,没有什么金钟罩,只有压缩毛巾,看着挺大一块,市场的水一浇,直接缩成一小坨。保时捷这个事儿,就是典型的“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那块压缩毛巾”。
这一切的根源,不在欧洲,不在美国,就在我们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国市场,曾经是保时捷最大的提款机,连续八年全球销冠,卖得比整个欧洲都多。那时候的保时捷,看咱们的眼神,就跟看自助餐一样,充满了不加掩饰的欲望。而现在呢?现在这台提款机不仅吞了你的卡,还从里面伸出一只手,给了你一个大嘴巴子。一季度在华交付量暴跌42%,这不叫滑坡,这叫直接被人从山顶一脚踹进了马里亚纳海沟。
你以为这是突发事件?坏了菜了,这叫温水煮青蛙,煮到最后直接上烧烤了。从2022年开始,中国就是它全球唯一销量下滑的市场,当时大家还觉得是小场面,技术性调整。结果呢?结果这就是决堤前的第一道裂缝。现在人家不跟你搞什么渗透战了,直接闪电战糊脸,把你的经销商网络都给你扬了,计划关掉近50家门店。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一个修仙门派,发现自己山头的灵气被抽干了,连护山大阵都维持不住,只能含泪解散外门弟子。
更魔幻的是他们的电动化转型。本来以为是一出《王子复仇记》,结果演成了《哈姆雷特》,主角一直在那儿“生存还是毁灭”,然后就没然后了。他们曾经画了一个大饼,说2030年电动车要占80%,还要搞什么自研电池,号称“重塑跑车未来”。德国政府都信了,给了5000万欧补贴。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看过的PPT比很多人吃过的饭都多,这种级别的PPT,一看就是奔着“感动自己,忽悠投资人”去的。
结果呢?项目暂停,员工裁掉,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最后变成了办公室里收拾工位的 тихо. 这不是保时捷一家的悲剧,奔驰、奥迪、福特,这些老牌列强有一个算一个,都在电动化这条路上跑着跑着,突然一个急刹车,把腰给闪了。
为什么?因为他们搞错了最核心的一件事。他们以为电动车就是把发动机换成电池和电机,其他照旧。这是一种典型的“我虽然换了智能手机,但只用它来打电话”的思维钢印。他们完全没理解,在中国这个卷到离谱的修罗场,电动车压根不是车,它是一个长了四个轮子的消费电子产品,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当我们的新势力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在卷800V快充,在卷激光雷达,在卷智能座舱的时候,保时捷的电动车Taycan在干嘛?它在纠结它的选装。诶,讲真,我看到那个选装列表的时候,太阳都要一个趔趄。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在卖“选配”这种东西?这就像你买了个旗舰手机,结果发现摄像头、快充头、甚至操作系统都要另外加钱。就问你怕不怕?
国产车现在的逻辑是什么?是掀桌子。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D都给吹灭了。他们用“全系标配”的降维打击,直接把用户的胃口养刁了。你体验过一个比iPad还流畅的车机,一个能帮你自动泊入犄角旮旯车位的辅助驾驶,你再回去看保时捷那个仿佛上古时代穿越过来的车机系统,你会觉得那不是科技,那是古董,需要供起来。
所以,问题的核心就来了:那个马头标,那个所谓的品牌玄学,还值钱吗?
过去,买保时捷买的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我成功了”的图腾。就像果粉买苹果,他不是在买手机,他是在捍卫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现在,时代变了。新一代的消费者,他们的信仰是技术,是体验,是“我比你更懂”。
当一台国产车能用三分之一的价格,给你提供不输甚至超越的机械素质,外加一个领先一个时代的智能化体验时,那个祖传光环就成了一个笑话。品牌溢价的根基,是信息不对称和技术壁垒。现在,这两样东西都被中国的产业链和工程师们,用最野蛮的方式给磨平了。加大加大加大,研发投入加大,配置加大,屏幕加大,最后把价格打下来。但能赢,就是能赢。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事实就是这么个事。保时捷的困境,是所有活在过去的传统巨头的集体困境。他们不是输给了技术,是输给了对时代的傲慢和误判。
所以它未来怎么办?是退守到那个只有少数狂热粉在乎的“驾驶乐趣”小圈子里,变成一个昂贵的手办?还是放下身段,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创公司,去学习怎么做消费电子产品?这已经不是战略选择题了,这是生死题。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真正的赢家,不是固守燃油,也不是all in纯电,而是那个能把“品牌故事”这个虚的东西,和“用户体验”这个实的东西,完美缝合起来的“怪物”。而保时捷今天的挣扎,就是给所有老钱们提了个醒:大人,时代真的变了。你的那套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了,甚至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这,就是最大的悲哀。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