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销量涨利润降,靠汇兑赚的钱能撑多久?
最近奇瑞汽车的股价有点蔫,股民们都在问:这车卖得挺火,咋利润上不去呢?翻开财报一看,问题还挺明显。
先说销量,奇瑞今年确实卖得欢,上半年乘用车销量118.8万辆,同比涨了14%,海外市场更是卖爆,54.6万辆出口量稳坐国内车企头把交椅。但仔细看财报,营业收入虽然涨到1416亿,可毛利率却从17.3%掉到15.2%,相当于每卖一辆车,赚的钱比去年少了。更扎心的是,汽车业务利润直接缩水,反倒靠83亿的“其他收入”撑起了利润增长——这里头汇兑收益占了34亿,说白了就是汇率波动带来的意外之财。
销售费用狂飙,钱花哪儿了?
奇瑞今年销售费用暴涨73%,59亿砸出去,广告打得铺天盖地,销售团队也扩编了。但车价没涨,促销活动一个接一个,利润被生生挤薄。有车主吐槽:“广告打得比车还多,优惠都快赶上不要钱了。”更尴尬的是,新能源车虽然销量翻倍到58万辆,但毛利率才5.2%,还没燃油车的一半。
研发投入猛增,能追上比亚迪吗?
奇瑞倒是舍得在技术上砸钱,研发费用半年涨到52亿,比去年多出16亿,专利数量直奔1.4万。但对比比亚迪,人家用14400名研发人员搞出刀片电池、DM-i混动,奇瑞的新能源车还是靠“多生孩子好打架”——iCAR、智界、星纪元堆满产品线,可爆款车型没几个。最火的智界R7月销1.5万辆,但和比亚迪宋PLUS的月销5万比,差距明显。
华为能救命吗?
和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被寄予厚望,但华为的“朋友圈”里不只有奇瑞。问界、极狐都在抢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奇瑞想靠华为突围,得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自家车机系统别总被吐槽卡顿,二是别让华为成了其他车企的“流量密码”。更现实的是,华为合作的品牌多了,奇瑞的独特性可能被稀释。
股价跌跌不休,股民在怕啥?
港股上市当天,奇瑞股价冲高到34港元,现在又跌回30港元出头。投资者最担心两件事:一是负债率高达87%,比比亚迪高出近一倍,现金流绷得紧;二是新能源车渗透率不到30%,赶不上行业平均50%的节奏。更扎心的是,比亚迪、吉利都在降价冲量,奇瑞的燃油车基本盘开始松动,高端品牌星途月销13万辆看着亮眼,但和比亚迪百万辆级的高端线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未来靠啥翻盘?
奇瑞把宝押在海外市场和智能化上。海外工厂加速建,俄罗斯、东南亚市场拼命冲量;研发投入重点砸向混动和智能驾驶,计划5年投1000亿搞技术。但问题是,海外市场政策风险大,智能化又得和华为、百度这些科技公司抢人才。股民们都在观望:这波投入到底能不能砸出个“技术奇瑞”?
说到底,奇瑞就像个拼命三郎,销量能冲、利润能保,但想从“大厂”变成“强厂”,光靠汇兑收益和华为合作可不够。股民们要的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不是财报里漂亮的数字游戏。
(数据来源:经济参考网、新浪财经、南方网)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