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亿没了,就像水进沙子,蒸发得连点响动都没剩。
谁能想到,这么大的一个车企,说倒就倒了?
广汽菲克,挂着合资的金字招牌,背靠两个巨头,风头最劲那几年,感觉能把半边天都顶起来。
可转眼,连自己的牌子都保不住了,成了个让人唏嘘的笑话。
你说这事荒唐不荒唐?
明明是两大集团联手,钱砸下去,技术也有,品牌不差,2016年、2017年那会儿,Jeep卖得可欢,一年21万台的车,路上到处跑。
电视上广告打得飞起,“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成了流行语。
那阵子,经销商都忙不过来。
可到了2018年,天像翻了脸,销量就直线下坠。
亏损一个劲地飙,170亿烧成了灰。
最可气的是什么呢?
负债都超过了110%。
搞拍卖,起价19个亿,没人搭理,最后12亿也没人要。
不是没钱,是没信心。
广汽菲克的家底,比电视剧还跌宕。
2022年9月,账面上已经是负债多于资产。
10月,股东一合计,申请破产。
11月底,法院接手。
2025年7月8日,法院盖章,宣布破产清算。
堂堂合资车厂,一朝之间,关门大吉。
有些人说,市场无情。
可这真是市场的问题吗?
2016年那阵,国产品牌也没现在这么强。
那会儿靠合资、靠技术、靠外来的光环,日子过得飞起。
可现在新能源风头正盛,自主品牌一个赛一个猛,广汽菲克还搂着传统燃油车不放,这步棋走得慢,等于自己堵死了路。
合资模式,说白了,是两家一起开铺子。
理论上好听得很,技术和市场双保险。
可真到了关键时刻,双方一拉扯,谁都不想让步。
2022年1月,外方突然想把股份从一半干到75%,广汽直接怼了回去。
表面一团和气,背地里各种掐。
7月份,外资直接甩手退出。
合资这一锅粥,到了锅底,全是夹生饭。
有网友吐槽,说这就是“不是自己的孩子,疼不疼无所谓”。
说得有点狠,不过仔细一想,还真有点意思。
广汽菲克靠外方技术,自己这边创新力不足,出了问题没人兜底。
2018年,自由光的“烧机油”事件,闹到央视315,售后服务一团糟。
最早时候,企业不承认,能推就推,等被盯上了才召回。
口碑早被砸了个稀碎。
消费者心凉,那还会再信你吗?
谁都想省事,可省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广汽菲克押宝Jeep,全力搞SUV,连轿车市场都不管了。
你只靠一个品牌,万一风向变了,怎么顶得住?
到头来,Jeep品牌自己都难保,公司也跟着一起垮了。
靠情怀吃饭,靠广告撑场面,可技术、产品、服务跟不上,市场不留情面。
其实很多人都在看,新能源兴起,国产品牌崛起,合资品牌的地盘一天比一天小。
技术优势没了,决策还慢半拍。
左等右等,等来了市场的冷漠。
2022年,还想注资40亿救命,结果连个响都没听到。
拍卖没人接盘,公司彻底凉了。
再说说员工和车主,这下有点惨。
公司倒了,员工工资、社保、补偿谁来管?
买了广汽菲克的车主,售后、配件、保值率,一个都头疼。
谁能想到,买辆合资车,最后成了没人认的“孤儿”?
就算企业破产,有些事,也不该让用户和员工买单。
市场变得太快。
以前合资品牌是香饽饽,现在谁还稀罕那一套?
有网友说,170亿学费交得不亏。
也有人说,这就是合资时代的终结。
还有人关心,那些车主和员工怎么办?
企业赚了跑路,赔了就散,这样的事儿谁还敢信?
合资神话碎了,国产品牌还在往上冲。
你会不会还为洋品牌买单?
手握那么多资源和资金,最后全打了水漂,谁该为这170亿负责?
谁能保证,下一个倒下的,不是别家?
有的人说,企业要跟上市场,别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
可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再看看市场上的新势力,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小鹏,一个比一个活泼。
广汽菲克还在怀念过去,等明白过来,已经来不及了。
合资就是这样,开始好,结局糊涂。
技术不是自己的,主意也不是自己的,出事了,谁都不想背锅。
有句话说得明白:产品不行,服务跟不上,迟早被淘汰。
广汽菲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170亿,烧得干干净净。
合资车的金饭碗,到头来成了泥饭碗。
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长盛不衰,不创新、不努力,迟早会被市场踢出去。
有网友觉得,这就是给合资企业上了一课,也有人说员工和车主最惨。
170亿没了,企业拍拍屁股走人,剩下一地鸡毛。
你说,这样的结局,谁能不心疼?
合资车神话还值得信吗?
国产车今后能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评论区见,谁有真话谁来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