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该这样了,深蓝汽车“钳制”邓承浩!

深蓝汽车,这个曾经备受瞩目的新能源品牌,如今却深陷泥潭,销量下滑,亏损严重。而这一切,似乎都和CEO邓承浩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邓承浩,一个技术狂人,对汽车技术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深蓝汽车的研发团队规模庞大,85%的员工都拥有研发背景,技术研发投入更是不计成本。邓承浩本人也经常在发布会上脱稿讲解技术参数,一讲就是几个小时,但对于潜在消费者来说,这些技术参数却难以理解,更难以转化为购买决策。

早该这样了,深蓝汽车“钳制”邓承浩!-有驾

然而,技术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市场优势。深蓝汽车的营销团队去年才刚刚组建,经验不足,营销策略更是频频出错。例如,曾向48万老车主推送车机广告,引发大量投诉和网络负面反馈。一位经销商指出,深蓝在技术投入方面很猛,却没配套市场策略,导致技术优势难以转化为销量。

深蓝汽车的产品定价也备受争议。以S05为例,上半年卖出11万多辆,但定价却与主流年轻消费群体需求不匹配,更偏向彰显身份而非日常代步。长安启源用深蓝三电系统造车,销量稳步上升,从侧面说明技术优势须与市场策略结合,深蓝当前市场表现平平,数据不及宣传预期。

早该这样了,深蓝汽车“钳制”邓承浩!-有驾

长安集团此次将执行副总杨大勇派到深蓝负责市场和营销事务,一方面是要补营销短板,另一方面是调整内部制衡关系。前期深蓝架构调整削弱了高管制衡,产品副总和研发副总相继离职,市场决策缺少有效监督。这次改动是希望让深蓝从新势力向主流品牌转身,并把研发团队与销售渠道深度联动。

对比小鹏和蔚来,两家研发人员占比约三成,剩余资源都投在市场、服务和渠道。深蓝如果不调整资源配置,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境地,研发投入至今没在价格和用户体验上充分体现,用户反馈里提到软件性能有待打磨,智能驾驶功能需频繁更新。

早该这样了,深蓝汽车“钳制”邓承浩!-有驾

要让消费者愿意掏钱,深蓝得拿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杨大勇能不能在技术派和市场派之间找到平衡,是深蓝未来能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

深蓝汽车的未来,充满变数。邓承浩的技术狂热,能否在杨大勇的市场经验下得到有效制衡?深蓝汽车能否走出困境,实现盈利,还有待时间检验。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