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的风有点急,Model Y的保险单也快过期了。家里电车用的是后驱标准款,去年头回买保险时还挺好奇,特斯拉APP上自己捣鼓,三大件:交强、车损、三者,都加一起五千多吧。那会儿还特意问了邻居老吕,他家也是电的,结果他说南城电车保险贵得离谱,我那五千八都算便宜的。
可这东西一年一换,变数老多。我那会打电话问了三四家,后头保险公司电话一个劲儿来的,电话销售嘴皮子厉害,但刀倒砍得快,最终还是被我在电销买成了,全套下来3880,还顺手反了个小红包,外加送我一把看着还行的折叠椅。后头老婆拿椅子去楼下遛娃用上了。
河北这片地儿,电车险差价真大——老王儿跟我说,去年他北方老家,标配险种报出来比南方还便宜点儿。其实吧,这电车保险的价跟车本身关系不大,反倒是地区说了算。北京、天津报出来比南方低点,但比咱河北贵一截。山东、河北差不多。这事儿车友群里早都炸了锅——有人出险一次,第二年险费就起码原价买,两三次直接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屁股上贴个“高风险”标签。
下午车友群里还聊呢,说前阵子有地区奇葩规定,对方事故都能摊自家保费。真够呛,驾驶习惯不说,连别人都能影响到你自家钱袋子——群主吐槽说,保险公司脑回路深得很。
扯回新车,电车修起来比油车还是烧钱。特斯拉这车门被面口子磕一下,师傅说光喷漆加拆装就得一千五。电池别提,吓人,群里前两天有兄弟去店里换模块,小几万就出去了。去年听保险公司的人顺嘴一提,那些附加险——第三方充电意外、玻璃破损、电池单独险,全加上能往上蹿一千多。其实想挑大头买就行,杂七杂八的附加险能不买就别买了,自己赔钱心疼。
买渠道这事,河北这边大家琢磨着各App对比。特斯拉自己的报价倒省事,把车牌号往里一输,几家公司报价一目了然。但实际网上报价都偏贵,销售不是电话追就是短信轰炸,个人信息还得填一大堆,稍不留神手机号都销给全县推销员了。微信、京东金融也能买,仨步搞定报价,总觉得没明面那么实惠。师傅私下说:“线下才好砍价,网上套路深。”这话真没错。
保险销售报的价,总是变着法隐性上套餐。“尊享保障”、“超额赔付”这些字眼,听着唬人,其实没用。媳妇看不上这些花头,直说:“不用的啥也不买。”去年试过,如果不加附加险,就得车主自己投保,写配偶名还不行,霸王条款一套一套的。电话销售临门一脚还要再推推,但咱有碎嘴功夫,硬是砍到最低。群里有哥们使过“报a压b”手法,效率还真高。
旁边楼的技术员王大刚常说:“投保险,买用得上就行。”他家老款唐EV但车损险老贵,从来不买杂项。虽说特斯拉新车有权益包,众说纷纭——APP显眼广告写包里送上不少花哨功能,可真正买时才发现要单独掏钱,白激动一场。
有意思的是,现在电车保险还有件没人提的小配置,叫“自燃保险”。去年车圈有人真遇上过,冬天电池加热太猛,接口糊了——理赔师傅来现场,查了一圈说:“这种玩意,你不买附加险,保险公司一分不会赔。”
拍照无聊那几天,正好和朋友去了草原边上的天路。从达达线到美林谷,路还算顺,只是电的车有时感觉底盘滤震比油车硬点。路上碰上个老本地人,跟我调侃:“你们电车能跑这块儿?我是怕断电困在半路!”其实我一路都记着保险快到期,路过网红大青山还收到保险销售短信,边听歌边把电话挂了。
师傅说,买完新保险最好再过一阵琢磨下车子底盘零件。去年有车友投保险,轮胎爆胎理赔卡在二手配件没法全赔,这种冷门梗不少,保险公司“能躲则躲”。养护圈里听得多了,知道啥能保啥不能保。
过了保险这茬,电车还能陪着我去更多没踩过的路。折叠椅现在躺在后备箱里,昨天娃还用它野餐。那张三千八的保单,说到底,除了字面数字,还有故事埋里面。街坊都说,下回得试试朋友那家本地保险,有些没上过APP的冷门渠道,也许价更合适,只是得问清楚那几项暗搓搓的保障。
参考消息来源就杂着用了:有王大刚、电车师傅、特斯拉保险专员的只言片语,还有群里去年真理赔的事故段子,和老婆切身体验。价格浮动跟大白菜似的,谁说得死哪家好,电车险这玩意,每年都得再折腾一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