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聊起来真是让人觉得又新鲜又有点不可思议。
说的是什么呢?
就是那个一百多年来都以豪华、稳重著称的梅赛德斯-奔驰,以后可能要用它老对手宝马的发动机了。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开玩笑的吧?”。
毕竟,奔驰和宝马这俩品牌,在国内大家心里,那可是“相爱相杀”的典范,竞争了一辈子,谁也不服谁。
一个代表着尊贵和舒适,一个代表着驾驶乐趣和运动。
买奔驰的人和买宝马的人,可能在选车的时候,心里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和骄傲。
现在突然说,你买的奔驰车,打开引擎盖,里面跳动的可能是一颗来自宝马的“心脏”,这确实让很多人一时半会儿转不过弯来。
这事儿可不是什么小道消息,是德国那边很有分量的媒体先报出来的,后来很多国际汽车媒体也都确认了。
据说,奔驰和宝马两家公司的高层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就差最后拍板了,预计最晚到2025年底就会有个最终结果。
而且这次合作的范围还挺广,不是说就一两个冷门车型试试水,而是可能包括奔驰旗下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车型,比如CLA、GLA、GLB这些年轻人喜欢的入门级豪华车,甚至连C级、E级、GLC这些销量主力,以及未来可能要出的那款很受关注的“小G级”,都可能用上宝马的四缸汽油发动机。
那么问题就来了,奔驰作为汽车的发明者,一个百年的豪华品牌,怎么会走到要用竞争对手发动机这一步呢?
是自己的技术不行了吗?
还是说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内幕?
其实,如果我们把眼光从这两个品牌的恩怨情仇里拔出来,站得高一点,看看现在整个汽车行业正在发生什么,就能明白这背后的道道了。
这件事最根本的原因,是整个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那就是从燃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型。
前几年,欧洲的这些传统汽车大厂,尤其是奔驰,对电动化转型表现得非常激进。
奔驰的掌门人康林松先生曾经放出豪言,说奔驰计划到2030年,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转向纯电动。
这个话说得非常坚决,给外界的信号就是:我们以后不准备在汽油发动机上花大力气、投大钱了,我们的未来是电,所有的好钢都要用在刀刃上,也就是电池、电机这些东西。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有点骨感。
市场并没有像奔驰预想的那样,迅速地拥抱电动车。
很多消费者,尤其是买豪华车的用户,还是觉得燃油车更方便、更可靠。
充电桩不好找、冬天续航打折、开了几年车价掉一半等等这些问题,都让大家在买电动车的时候心里犯嘀咕。
结果就是,奔驰的电动车卖得并不算特别理想,反倒是传统的燃油车,依然有大量的忠实用户在买单。
根据奔驰自己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它的纯电动车销量甚至还出现了下滑。
这就让奔驰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欧洲的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比如那个传说中的“欧7”排放标准,就像一个紧箍咒,逼着车企必须不断升级燃油发动机技术,不然就得交天价的罚款。
另一方面,公司的战略重心和大部分研发资金都已经投向了电动车。
这个时候,如果再回头花个几十上百亿欧元,去重新研发一款全新的、能满足未来排放标准、但注定过些年就要被淘汰的燃油发动机,从生意的角度来看,这笔账怎么算都觉得不划算。
就在这个进退两难的时候,奔驰把目光投向了邻居宝马。
宝马在电动化转型上相对要稳健一些,没有像奔驰那么激进地要跟燃油车“一刀两断”,所以他们的燃油发动机技术一直在持续更新。
对奔驰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解决方案。
与其自己费时费力又费钱地去搞研发,不如直接采用“拿来主义”,买宝马现成的、技术又新又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一代发动机。
这样一来,既能保住眼前的燃油车市场,满足老客户的需求,又能把省下来的大笔资金,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决定未来命运的电动车大战中去。
所以说,这并不是奔驰技术上“不行了”,而是在商言商,做出了一个在当前形势下最理智、最划算的战略选择。
说到这里,我们还必须看到一个更宏大的背景,那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两个德国巨头在“抱团取暖”,但实际上,真正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的,正是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力量。
我们看看奔驰现在用的一些发动机,比如新款CLA上那台1.5T的发动机,就是奔驰和吉利、雷诺三方合作的产物,在中国生产。
这说明,即便是奔驰这样骄傲的品牌,也早已在现实面前,开始借助中国的产业链力量来降低成本、维持竞争力了。
为什么奔驰和宝马这对百年宿敌,现在愿意放下身段进行如此深度的合作?
因为他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在新能源这个全新的赛道上,他们共同的、也是最强大的对手,已经不再是彼此,而是以比亚迪、蔚来、理想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
中国车企在电池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发展速度,已经让这些欧洲老牌巨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当他们还在为如何平衡燃油和电动的关系而纠结时,中国品牌已经把电动车的技术和市场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此,奔驰和宝马的这次合作,可以看作是欧洲传统汽车工业面对新时代挑战的一种“战略收缩”和“重新结盟”。
他们在燃油车这个正在慢慢成为“过去式”的战场上,选择相互扶持、共享资源,目的就是为了集中全部精力,去应对电动化这个“未来式”的战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件事不仅不是奔驰的“耻辱”,反而恰恰证明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
正是因为我们的崛起,才深刻地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迫使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百年品牌,也不得不调整姿态,重新思考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