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国内销量三连跌,出口猛增却难掩焦虑
今年夏天,身边那几个老早买了比亚迪的朋友,一个个都开始琢磨着要不要换车。前阵子去小区楼下修电瓶,碰上老王,他嘟囔着说,比亚迪最近咋越卖越“冷清”了?我一查数据,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2025年这仨月——5月、6月、7月,比亚迪国内市场的销量,每个月都没能迈过30万台的大坎。尤其是7月份,全国才卖出去不到26万辆,这跟去年同期相比,差不多少了五万出头。出口倒是厉害得很,一个劲儿往外冲,那会儿在群里还听说有人专门托人从东南亚捎零件回来,说国外现在路上跑的新BYD多得像菜市场里的白菜。不过咱们自己家门口,却有点“见顶”的意思。
翻回去年看一眼,其实2024年那几个月也就刚好踩在三十几万这个线上。销售小李跟我唠嗑,说以前他们店里每到月底都忙得脚打后脑勺,现在呢?“你别说新客户,就是老客户来保养,都稀罕。”他顺手递给我一张宣传单,上面写着什么“限时置换补贴”,可谁心里不明白啊,这都是为了冲业绩。
聊起配置,有些细节其实挺让人抓狂。我一个同事吐槽她家那台海豚版冬天暖风慢半拍,“座椅加热开半小时才觉得屁股有点温度”。售后师傅摆摆手:“这批用的是上一代模块,你要想快,就只能忍。”后来她琢磨了一圈,下次还是考虑带独立热泵空调的版本算了。这种“小气”操作,在中低端车型上特别常见。有时候邻居阿姨洗完车抱怨:为啥雨刮喷水嘴还是那么费劲?其实就是两年前技术一直沿用到现在,新花样没几个。
再扯远一点,比亚迪不是光靠王朝和海洋系列撑场子的嘛,中高端那些腾势、仰望啥的,看广告投的钱不少,可实际身边真买的人寥寥无几。我隔壁栋有个做汽配生意的大哥,据他说他们厂子接腾势订单一年下来还没把研发投入赚回来。“搞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不挣钱呐!”他感慨道,“听说比亚迪研发岗已经招到十万人啦,可核心技术比如固态电池、自动驾驶,一直摸不到门。”
微信群里前两天还讨论起智能驾驶的问题,有个自称试驾过鸿蒙智行的小伙发语音:“那个L2+体验真的溜,我老婆晕车都不吭声。”反观比家的自适应巡航系统,总感觉调教软绵绵,高速偶尔会莫名其妙降速,让人心跳加快。这也是为啥好多年轻人看新品牌,不怎么迷信传统大厂了。
售后这一块,也是一地鸡毛。有一次维修技师喝茶闲聊,说店面太多太杂,各地标准参差不齐。他提到上海分店最近改装休息区,加咖啡机还有儿童游乐角,但东北某县城4S店依旧脏乱差。“想学华为卷服务?哪那么容易!”
还有件怪事,我表弟去年刚提的新款混动SUV,用了一年发现导航卡顿严重,他找客服,对方支支吾吾让等OTA升级,到现在也没影。他郁闷地说:“手机能升安卓15,为啥我的车系统还是去年的?”这种体验落差,大概也是很多准车主犹豫再三的重要原因吧。
最后讲一个冷知识:据传2023年底的时候,比家曾内部讨论,要不要把部分中低端车型砍掉,把资源集中给高端线。但碍于经销商网络太庞大,这事最终不了了之。不然可能早就变脸玩精品路线去了,也许又是另一番景象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