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2万公里的猛兽披上2万公里的新皮
长沙某二手车展厅内,一台路虎揽胜的仪表盘闪烁着诱人的低里程数字。
买家签合同时不曾想到——
金属外壳下跳动的是一颗行驶过12万公里的心脏。
行业潜规则撞上消费者觉醒
"调表不是我调的!"商家甩出这句话时,展厅的冷气突然刺骨。
"愿打愿挨"四个字,像把生锈的刀划开二手车市场的遮羞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
2022年二手车调表投诉量同比激增67%
里程欺诈已占消费纠纷的"半壁江山"
魔幻现实主义的维权战场
北京王女士购得"8万公里"宝马,却在4S店档案里发现16万公里维修记录
深圳陈先生买的"准新车",轮胎磨损度暴露真实里程
而长沙这位路虎车主收到的"解决方案"更令人窒息:
商家指着合同补充条款里蚂蚁大小的"里程不保证"字样冷笑
法律利剑正在出鞘
《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明文规定:
经营者应当提供真实里程信息
2023年浙江某车商因调表被判"退一赔三"
但维权者要穿越三重荆棘:
举证难|鉴定贵|耗时长
方向盘该握在谁手里?
当检测机构报告与仪表盘数字打架
当商家把责任推给"上任车主"
我们突然看清了:
二手车市场的水晶球里
倒映着诚信经济的未来
问:若你手握检测报告,对方甩出"不知情"三字,下一枚棋子该落在何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