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个车圈,突出一个不讲武德,讲究的是掀桌子。购置税新政那点事儿,本来以为是行业内部的小地震,结果现在一看,坏了菜了,这是有人直接在决赛圈扔了个天火,还是带GPS定位的那种。
2026年开始,买车免税的好日子要打个对折。更骚的是,续航低于100公里的插混和增程,直接给你红牌罚下,一分钱税都不给你免。这操作,典中典,翻译过来就是四个字:不服滚蛋。
这对那些还在吭哧吭哧卖几十公里续航小电驴,哦不,是插混车的厂家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三体人看了都得从飞船上气得跳下来。什么叫生死时速?这就是。80天之内,你不仅要把仓库里那些不合规的“压缩饼干”全清掉,还得变魔术一样,在成本爆炸的边缘搞出达标的新车。搞不定?那你就可以直接去人才市场和你的产品经理胜利会师了。
这时候,我作为一个常年被社会毒打的中年人,回头一看比亚迪在9月份那波操作,当时觉得平平无奇,现在才悟了,这哪是下棋,这简直是直接把棋盘吃了。他们提前就把秦PLUS这些主力干将,续航全都拉到了128公里。当时大家还觉得,诶,挺厚道啊,加量不加价。现在懂了,这根本不是厚道,这是预判了你的预判,在你家门口提前挖好了护城河,还往里面养满了鳄鱼。
这种感觉,就像是修仙小说里,所有人都还在炼气期为了几块下品灵石打得头破血流,结果有个哥们直接掏出一把仙器,说这是我前几天无聊炼着玩的。同行看了都得傻,心态直接就爆了。
你想想这个场景,太魔幻了。比亚迪笑嘻嘻地摆出两个选项:一个是优惠一万,只卖6.98万的55公里老秦,相当于“骨折清仓款”;另一个是续航翻倍,只要7.98万的128公里新秦,相当于“未来战士版”。这哪是让你选车?这是在对你进行灵魂拷问:你是要今天的苟且,还是要明天的远方?但无论你怎么选,他都赢麻了。老库存清得明明白白,新产品立得稳稳当当。
这事儿,绝对不是什么歪打正着。讲真,最近我琢磨着换车,脑子里全是这些破事儿,连晚上吃什么麻辣烫都分心了。商业世界里没有侥幸,只有处心积虑。比亚迪这波操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我预判了你对我预判的预判”。当别人还在研究政策文本,逐字逐句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把答案写在黑板上了。
所以你看,当新规像个紧箍咒一样套在大部分车企头上,逼得他们要么含泪涨价,要么就得在产品力上自断一臂,左右为难,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而比亚迪呢?人家早就泡着茶,看着对手们上蹿下跳,心里想的可能是:就这点场面,够干啥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把比亚迪吹得有点像个六边形战士了,但现实往往就是这么不讲道理。这种从容,表面看是对政策的精准预判。但掀开皮囊看道骨,真正的王炸,是那个整合了上下游的巨大炼丹炉——它的垂直供应链和一年400万辆的规模效应。
这才是真正的雷电法王,真正的金钟罩铁布衫。这让他有底气玩“加量不加价”这种掀桌子式的自爆打法。别人升级个电池,成本蹭蹭涨,跟要了亲命一样。他升级电池,可能就跟咱们去菜市场买大白菜,顺便让老板多给两根葱一样随意。成本,成本,还是TMD成本。这还让不让别人活了?!
所以,汽车这个战场,早就不是田忌赛马了,现在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对方的基地给扬了。当大家还在纠结怎么把蛋糕做大的时候,比亚迪想的是,如果我能直接把面粉厂给买了,那你们还做什么蛋糕?都给我喝西北风去吧。
因此,商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是你技术多牛,不是你营销多骚。而是你提前知道了考题,甚至你就是那个出题老师本人。就问你气不气?对用户来说,他们可能不懂什么叫垂直整合,也不关心什么政策风险。他们只知道,同样的价格,比亚迪给了更多。但能给,本身就是一种碾压。
能给,就是能给。这才是最恐怖的。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