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F1界迎来震撼时刻——红牛车队正式宣布解除克里斯蒂安·霍纳(Christian Horner)的领队兼CEO职务,结束其长达20年的车队统治。
克里斯蒂安·霍纳(Christian Horner)被红牛车队解除领队职务。(图/达志图像美联社)
这一决定由红牛集团CEO奥利佛·明兹拉夫(Oliver Mintzlaff)做出,并获得红牛两位创始人许书恩、马克·马特希茨及赛车运动主管马尔科博士的一致支持。
霍纳自2005年起掌舵红牛车队,带领其从一支新晋车队蜕变为F1史上最成功的劲旅之一,累计斩获6座车队总冠军与8座车手总冠军,培养出塞巴斯蒂安·维特尔、马克斯·维斯塔潘等传奇车手,书写了F1混动时代的辉煌篇章。
尽管霍纳的职业生涯成就斐然,但其解职并非偶然。
事件的直接导火索可追溯至2024赛季前爆发的性骚扰指控——一名女性员工指控其存在“不当行为”,红牛母公司Red Bull GmbH为此展开两次独立调查,虽最终裁定霍纳无过错,但原告因“调查中不诚实”被停职留薪,引发舆论对公司内部治理的质疑。
更关键的是,霍纳与维斯塔潘父亲约瑟夫的公开冲突,以及车队核心成员如技术总监纽维、运营总监惠特利的相继离职,暴露出管理层的深层矛盾。去年卷入的“艳照门”丑闻更导致车队分裂,尽管得到泰国大股东支持,但在多方压力下,红牛最终选择与霍纳分道扬镳。
接替霍纳的是现任小红牛车队领队洛朗·梅基斯(Laurent Mekies),这位拥有丰富F1管理经验的法国人将立即接任红牛车队CEO,并在两周后的比利时大奖赛正式履职。
梅基斯此前长期负责红牛二队运营,成功培养出皮埃尔·加斯利等潜力车手,其务实风格与技术背景被视为红牛“青训体系”的重要支柱。
分析人士指出,梅基斯的首要任务是稳定车队军心,尤其是处理与维斯塔潘的关系——有传言称荷兰车手曾因霍纳的管理方式萌生去意,而梅基斯的上任被视为红牛留住这位七届世界冠军的关键举措。
此次人事变动标志着红牛车队从“霍纳时代”向“体系化运营”的转型。自2022年创始人马特希茨去世后,红牛集团已逐步构建起由明兹拉夫、基希迈尔等核心高管组成的“三巨头”治理结构,强调决策的专业化与透明化。
梅基斯的任命正是这一战略的延续——他将与红牛赛车运动主管马尔科博士形成“技术+管理”的双轨制,同时推动车队在可持续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布局。红牛董事总经理明兹拉夫在声明中强调,霍纳的贡献“不可磨灭”,但车队需要“新的领导视角”以应对未来竞争。
霍纳的解职在F1界引发轩然大波。
粉丝与媒体对此反应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这是“自毁长城”,批评红牛因内部权力斗争葬送功勋主帅;反对者则指出,霍纳的独断风格已导致车队人才流失,变革势在必行。
值得关注的是,法拉利等竞争对手已密切关注霍纳的动向,有传言称意大利豪门正考虑邀请其担任顾问,但消息真实性尚未得到证实。
与此同时,梅基斯的上任被视为红牛“去霍纳化”的关键一步,其能否在短时间内整合资源、延续车队统治力,将成为2025赛季后半程的最大看点。
克里斯蒂安·霍纳的离开,为红牛车队20年的“霍纳时代”画上了句号。
他的成就将永远铭刻在F1史册,但时代的巨轮终究需要新的领航者。洛朗·梅基斯肩负着延续红牛辉煌的重任,而他面临的不仅是赛道上的挑战,更是如何在技术革新与团队管理中找到平衡。
这场人事地震不仅是红牛的转折点,也可能重塑F1的权力格局——当个人英雄主义让位于制度理性,F1或许将迎来更具可持续性的未来。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和图片仅供参考,编者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