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买车这件事也是一样,最近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到底该怎么选。
九月份的汽车销量数据一出来,不少人都感慨新能源车真是越来越火了——一百辆车里有五十八辆是新能源车,乘用车销量前十名里,新能源车一下子占了八个位置,传统燃油车就剩下日产轩逸和吉利博越L两款还在前十里。
不过要说燃油车就此不行了,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仔细看看数据,会发现它在不少地方还是很多人的首选。
一、新能源车卖得火,但油车在刚需市场还是顶梁柱
现在新能源车确实势头很猛,销量前十占了八个名额,看着就挺有冲击力。
但要是把价格限定在八到十万元这个区间,情况就不一样了——这里几乎还是燃油车的天下。
就说日产轩逸,九月份卖了三万三千辆,稳稳当当地成了燃油轿车里的销量冠军。
不光是纯燃油车,就连那些插电混动车型,比如秦PLUS插混版,一个月也能卖三万多辆,而且很多人买了插混车,实际用的时候还是“以油为主”。
这说明什么呢?其实大家对车子最基本的需求——能遮风挡雨,开着安全,代步够用——还是很看重的,燃油车在这些方面,依然是很多人的选择。
二、开得少又想省钱?油车可能更划算
买车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算一笔账:到底哪个更省钱?要是一年开的里程不多,比如一万公里以内,那燃油车的总花费可能反而更低。
就拿八万元左右的车来说,日产轩逸燃油版和比亚迪元UP纯电版,要是开上十年,总成本能差出四万二千元。
具体看看:轩逸一年油钱大概五千块,保险两千五,十年后卖掉还能值两万四,而且不用考虑换电池的钱;元UP呢,一年电费才六百块,保险三千块,但十年后残值就剩八千了,要是换块电池还得三万块。
这么一算,长期下来燃油车反而更省钱。
对于预算特别紧张,买车就图个踏实代步的人来说,燃油车可能就是那个“最不坏的选择”,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一点是一点。
三、跑得多还爱智能?年轻人更爱选电车
当然了,新能源车也有自己的优势,尤其对那些一年开得多的人来说。
比如一年跑两三万公里的,开电车就挺合适。
电车每公里电费才几分钱,跑长途的话,能耗成本比油车低不少,像那些经常跨城通勤或者“归巢族”返乡的,开电车能省下不少钱。
而且现在的新能源车,智能配置也多,大屏幕、辅助驾驶这些功能,年轻人就很喜欢。
开车的时候安安静静的,体验也不一样。
像小米SU7、问界M7这些新出来的车型,一个月就能卖一万多辆,慢慢把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给挤掉了。
年轻人买车,不光是为了代步,还想要点科技感和新鲜感,新能源车正好能满足这些需求。
四、油车销量两极分化,有的卖爆有的快没人买了
现在燃油车的销量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意思。
有的车型卖得特别好,比如轩逸、朗逸、博越L,一个月能卖两万八千辆以上;但有的以前很火的车型,像卡罗拉、思域,现在一个月销量跌到五千辆以下,甚至连前四十名都进不去了。
为啥会这样呢?其实是大家对燃油车的要求更明确了——只留下那些皮实耐用、养护成本低的刚需车型。
毕竟现在选择多了,谁也不想买个车回来三天两头修,或者保养起来太贵,所以那些不够“实用”的燃油车,慢慢就被市场淘汰了。
五、买车别纠结油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大家讨论油车好还是电车好,其实没必要非得争出个高低。
买车说到底是看自己的需求能不能匹配上。
开得少、追求稳定的,比如在城市里短途通勤,可能就觉得油车更踏实;开得多、喜欢智能体验的,跨城通勤多的,电车可能更合适。
这两种需求没有绝对的好坏,就是用车场景不一样而已。
而且燃油车也不会一下子就退出市场。
加油五分钟就能跑几百公里,补能多方便;北方冬天冷,油车在低温下也更稳定;三四线城市维修网点多,修起来也方便。
特别是网约车、商用车这些领域,对燃油车的需求还很稳定。
新能源车呢,随着电池成本下降、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会继续抢占市场,但想完全替代油车,估计很难。
以后市场可能会分得更清楚:八到十万元的燃油车,还有二十万元以上的豪华燃油车,比如奥迪A6L一个月还能卖一万六千辆,这些车型会长期存在,前者满足代步刚需,后者靠品牌和驾驶体验留住用户;新能源车则会在十五到二十五万元这个主流市场和油车竞争,用智能化、电动化改变大家的买车偏好。
说到底,买车不用跟风,也不用纠结油电对立,看看自己一年开多少公里,预算有多少,喜欢什么样的配置,选个适合自己的就行。
参考资料
汽车之家:《燃油车别乱买,盯紧9月份销量榜,丰田上榜最多,吉利星越L第一》
网易新闻:《9月车型销量榜:有两款车型突破5万辆,轩逸仍是油车第一》
本文内容由AI生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