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
· 工业类项目已成为土地市场稳定器。 RCC瑞达恒工程信息网数据显示,近3年工业类拿地占比在30%附近,显著高于房地产开发用地的15%-18%。 2025年4月,新开工工程项目近5万个,达到2024年全年新增总量的50%以上,瑞达恒研究院预计,2025年工业类新开工工程项目同比有望实现超30%的增长。
· 从拿地TOP10企业情况看,比亚迪名列前茅,2024年-2025年4月合计拿地35宗,其次是华为的11宗。TOP10企业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消费品供应链和传统制造业,可持续关注实力民企土地获取动态。
2月25日,《2024年胡润中国500强榜单》发布,榜单按照企业价值,进行中国非国有企业500强排名。在韧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与市场环境变革的进程中,头部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性与适应能力。胡润500强总价值达56万亿元,逆势增长13%,本质反映经济动能的结构性转换。
从榜单的行业分布来看,工业产品领域表现尤为夺目,新增20家企业,成为上榜企业数量增长最多的行业,跃居为胡润中国500强企业的第一大行业。

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调整,工业类项目已成为土地市场稳定器。RCC瑞达恒工程信息网数据,从拿地维度看,工业类占比在30%附近,显著高于房地产开发用地的15%-18%;从新开工项目维度看,工业更新改造类项目占比达36%-37%,涵盖智能工厂改建、绿色车间升级、数字化产线扩建等细分领域,为施工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业务来源。2025年4月,RCC瑞达恒工程信息网已收录近5万个新开工项目,这一规模达到2024年全年新增总量的50%以上。瑞达恒研究院预计,受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驱动,2025年工业领域新开工项目同比有望实现超30%的强劲增长,重点集中在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等战略赛道。

山东、江苏作为工业大省,单个工业项目平均占地面积超3万平方米。受新能源等产业政策红利驱动,部分资源型地区土地市场热度高涨。如内蒙古凭借煤炭、风光资源禀赋,拿地溢价比达224%;其次是青海,溢价率达145%。瑞达恒研究院建议施工单位及材料商深耕山东、江苏等项目规模大省,及内蒙古、青海等战略新兴产业热区。

瑞达恒研究院基于《2024年胡润中国500强榜单》企业清单,逐一梳理各上榜企业2024-2025年4月的土地获取情况,形成2024-2025年4月拿地量TOP10企业名单。总数上,比亚迪表现最为突出,2024年至今共计35宗地入账,其次是华为的11宗。着眼于2025年1-4月拿地情况,农夫山泉今年1-4月拿地数量超过2024年全年,按月均拿地量算,同比暴增488%,卡位稀缺“水源地”;牧原今年1-4月拿地量已追平2024全年;比亚迪仍疯狂拿地,2024年月均拿地1.8块,今年1-4月月均拿地3.2块;赛力斯新增入局,今年1-4月拿地3块。此外,结合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看,瑞达恒研究院建议持续关注比亚迪等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企业的项目建设进展及后续拿地动态。

从拿地TOP10企业的地块分布可以发现,大部分企业采取“单区域密集拿地”策略,即大部分项目集中在其注册地。根据《2024年胡润中国500强榜单》,北京、上海、深圳以绝对优势领跑,其中深圳新增3家上榜企业,凸显科技创新企业集聚效应;非TOP10城市中,泰州凭借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和船舶制造四大产业,新增3家上榜企业,共计5家,排名第11位。按照省市维度,广东省以81家上榜企业蝉联第一,数量与上年持平。从新增量看,江苏增加了5家,达到37家,排名第五。

此外,基于2024-2025年的拿地格局,可以折射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两大主线:一是新能源与科技驱动的制造业升级,二是消费与供应链的精细化布局。针对前者,施工单位和材料商可关注生产线的垂直整合需求,具体可延展至关注如杭州未来科技城、苏州工业园区等“全链条闭环”的产业园,其一般通过实验室构建“原创科技—研发中试—成果孵化—产业化”闭环,产业链条较长,工程项目机会较多。后者推荐关注冷链物流及仓储、绿色智能工厂两大方向,具体可延展至关注如中交冷链-重庆智慧产业园、烟台蔚蓝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等标杆产业园区,以及绿色智能工厂两大领域,挖掘制造业数字化扩建及园区升级改造项目。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国第一部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为以比亚迪、华为为代表的民营龙头企业提供了系统性制度保障。瑞达恒研究院认为,在“法治护航”下,民营企业投资扩产的信心与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土地获取与项目建设活动也将更为活跃,施工单位和材料商可重点关注民企拿地后的项目开发动态,积极捕捉工程建设与材料供应机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