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车圈这潭水,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前两天大伙还在那儿嚷嚷,说电车怎么把“BBA”这些老炮儿的脸按在地上摩擦,结果一转眼,奔驰GLE这哥们儿,跟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似的,九月份直接给你干出个3400多台的销量!
这哪是卖车啊,这简直是印钞票的速度!
八月份还只有2300来台,一个月跟打了鸡血一样暴涨一千多台,这操作,估计连他们自己家的销售都得掐一下大腿,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你第一反应肯定是:降价了呗。
嗨,这年头,除了打骨折,还有啥能让消费者这么上头?
没错,就是简单粗暴的“大放血”。
那个曾经端着七十多万架子、让你觉得不配走进展厅的大家伙,现在低吼一声,六十万出头就能跟你眉来眼去了。
这感觉就像你暗恋多年的高冷校花,突然给你发了条微信说:“在吗?”
这谁能扛得住啊?
这一刀砍下去,效果简直是立竿见P眼开。
可你要是觉得这故事就这么简单,那格局就小了。
把一台豪华中大型SUV的绝地反击,就归功于“钱给到位了”,那跟说C罗球踢得好纯粹是因为腿长有什么区别?
这里头的水,深着呢。
咱先把记忆倒回一两年前,那时候的奔驰GLE是什么形象?
是无数奋斗中年男的“人生绕不开的一台车”,是社交名片,是你在酒桌上吹牛逼的底气。
那颗硕大的三叉戟星徽,比你银行卡里的余额还能证明你的实力。
讲真,它的设计是比隔壁奥迪Q7那个“官车脸”要时髦、带劲儿,开出去,甭管你穿的是不是并夕夕9块9包邮的T恤,气场瞬间两米八。
偏偏这时候,杀出来个程咬金。
谁啊?
国产加长版的宝马X5L。
这货简直就是个“卷王”,仗着自己后排能跷二郎腿的空间,销量上一直把GLE摁得死死的。
这滋味,就好比你精心准备了一套连招,结果对方上来一记王八拳,直接把你干懵了,你说气不气?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奔驰也犯嘀咕了:既然硬碰硬我暂时占不到便宜,那是不是可以玩点阴的?
于是乎,一场静悄悄的“自我阉割”大戏就上演了。
你仔细品品,以前那套让人心里踏实的全时四驱系统,现在给你换成了适时四驱。
这感觉就像啥呢?
就像你花重金请了个24小时贴身保镖,结果发现他晚上九点就下班回家睡觉了,安全感瞬间掉了一半。
更绝的是发动机。
450车型,那个曾经流淌着3.0T V6尊贵血液的心脏,直接给你缩水成了2.5T。
虽然参数上看着没差多少,但那种底气,那种从容不迫的劲儿,没了!
这不就是让刘翔穿着解放鞋去跨栏吗?
能跑是能跑,但味儿不对了。
内饰更是重灾区,座椅,这可是你屁股天天要感受的地方,居然给你换成了仿皮!
连一百多万的顶配都得加钱才能选真皮!
我勒个去,这操作,我愿称之为“二十一世纪炼金术”——成功把塑料卖出了黄金的价。
还有那套能让你耳朵怀孕的柏林之声音响,对不起,也成了少数人的特权。
这一系列减配操作,就像你在米其林三星餐厅点了一份顶级牛排,结果服务员端上来告诉你,配菜的土豆泥是拿方便面调料包兑的。
按理说,消费者又不傻,被这么“糊弄”,应该早就把它打入冷宫了。
可魔幻的现实是,它的销量“biu”地一下,坐着窜天猴就上天了。
这就带出了那个直击灵魂的问题:花大几十万买这车的人,到底图个啥?
说白了,他们买的根本就不是一台车,是一个符号,一张通往某个圈层的入场券。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把车停在公司楼下时,同事眼中那一闪而过的羡慕;是参加聚会时,朋友那句半开玩笑半当真的:“哟,换大奔了啊!”
至于那个四驱系统是不是全天候工作,发动机里到底有几个缸,座椅的皮是不是牛身上扒下来的,在“面子”这个巨大的需求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只要那个三叉(cha)戟(che)的大标还在车头闪着光,一切都值了。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一场简单的价格战,这是一场精准无比的心理博弈。
奔驰用“降价”这颗糖,包裹住“减配”这颗药,精准地喂到了那些踮踮脚尖就能够到豪华门槛的消费者嘴里。
他们也许会在论坛里敲着键盘骂娘,吐槽这也不行那也不厚道,但第二天早上,身体还是很诚实地走进了4S店。
毕竟,省下来的十几万是真金白银,而那些看不见的“内涵”,谁又会趴在你车上仔细研究呢?
这大概就是市场的奇妙之处吧,也是人性的可爱之处。
我们总以为自己在做最理性的选择,可到头来,还是会为那一点点虚荣心买单。
这波GLE的销量狂飙,最终到底算是奔驰的胜利,还是对这个“看标时代”的一次辛辣讽刺呢?
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