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不怕“跌”!

理想,不怕“跌”!-有驾

先声明,这不是什么股评,更不是投资宝典,只是基于客观事实和规律的一次汇总和分析。

对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来说,这一天显然等的有些久!

7月29日,首款纯电SUV上市,在国内30万级的纯电SUV市场,理想无疑是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早在1年前,首款纯电产品MEGA上市,理想就开启了对纯电赛道布局。从首战纯电“失利”到今天调整再起,所有人清楚,第二款纯电产品上市,理想既分胜负,也诀生死。

515天,是两款纯电车间隔的时长,大抵也是理想10年创业里,李想最难熬的一段日子。

为了能和舆论更好和解,这段日子里,李想消过失、复过出、“卖”过唱,晒过妻...但却总之没再和谁争吵过。这些都是李想的变化。但如果你细心,可能也会发现这个数字,还是L9(5.15m)在概念车时的车身长度。

没错,那一年,L9还叫X01,是理想“奶爸车”和“家庭旗舰”的过渡带。2022年,当L9上市,李想喊出“500万最好SUV”后,对手开玩笑着说:这个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年轻人会被上一课。可没人想到,那会成为理想“黄金时期”的开始。

如今,i8上市,李想没有第一时间公布订单销量。但理想汽车过去几年在车市步入衰退的大势下,反而逐步扩张都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回去看看过去1年里人们对i8讨论的热度,再看看还有多少人在把理想的产品当做自己茶余饭后的谈资,市场就应该在i8上市后,先开始警惕一个问题:

参照短线、常规的指标,可能正在脱离参考真实理想的价值和意义。

毕竟,眼下的环境里,这些参考都开始变得有些片面。

|老杨头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

「不想跌,但绝不怕“跌”!」

很多人都像通过理想i8上市后,资本市场的反馈来对其加以评判,作为验证的依据,甚至希望将股价作为评价理想汽车产品成败的一个参考。

理想,不怕“跌”!-有驾

可有意思的是,自L9之后,除了L7在上市时,理想叠加当时美股新能源整体上行,收盘上涨过1.7%。理想就几乎没有1款产品上市再像L9一样带动过股价上升。

以至于很多人后来用“理想反着买,别墅靠大海”的评价和形容过这家企业,但也对理想后续的产品能拔地而起而感到吃惊。

这种吃惊,就像很多人对理想过去515天,在缺乏战略产品支撑的崛起都感到吃惊一样。谁都想不清楚,也十分奇怪,在对手接连推出增程的产品后,为何还会被理想持续占领,甚至在增程的整个品类中,理想都还没有明确的对手。

就连传统汽车的经销商都承认,虽然理想不开加盟,但骨子里,大家都拿理想当竞争对手!

关于理想与其他企业的这个区别,一位投资分析师回答过我这个疑惑:舆论风口上的企业,节点的利好都可能存在前置或滞后。当彩电冰箱蔚然成风时,才正中理想这种企业的下怀,因为标志汽车的作为体验产品的后时代开始兴起,股价开始不再作为理想的参考依据。

理想,不怕“跌”!-有驾

于是,许多人要问一个为什么?但抛开理想i8有多少红利是被舆论市场提前消费以外,好像谁也说不清理想要在多大的纯电市场里去找饭吃。

因为从去年开始,30-40万的中大型SUV市场总量,几乎是个迷!

当价格战把市场模糊化的今天,没人能算得清,这个市场的总量空间到底有多大。去年有一组笼统的数据:售价超过30万,年销量超过10万的中大型SUV一共只有10款,特斯拉Mddel Y一骑绝尘卖了48万辆,X3最少卖了11万,除了人们凭直觉的相信,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会带动市场规模扩大以外,至于这个预计销量百万的市场总容量,到底是100万辆,还是几百万辆,谁都说不清。

和市场的模糊化相比,人们在这个区间最能看见希望的3款产品,除了理想i8,乐道L90,问界的M8,大抵数不出还有谁能在这个市场里有饭吃。事实证明,当市场没有具象的活力成为事实前,产品竞争很难有越级的情况出现,就像上半年除了增程是扎堆的方案以外,空间、续航、智能几乎能让用户挑花眼。相比之下,靠“家庭场景”精准卡位的理想,已经是最有可能跳出同质化“圈”的选手。

理想,不怕“跌”!-有驾

在这样的市场制约下,理想办一场史上规模最大、声势最高、侵略性够强的新车发布会,除了热闹的舆论来作为主角去烘托,大概资本实在说不清,i8到底能不能成为市场的主角。

如果你再看和L系列相比,i8所承载的理想战略使命是什么?拓展全新的市场空间、满足市场对纯电产品的竞争需求、提升理想整体的品牌形象、作为理想电池,补能,智能化技术的载体...

换句话,理想当然也希望看到市场对i8的到来,无时无刻不出在资本正反馈之中。但理想自己清楚,任何波动的环境下,碎片化的竞争和不确定性都是常态,过分去担心碎片化的市场震荡对i8的测试带来不来任何好处。和L系列纯粹的规模预期不同,当多元化的战略诉求加持在一起,资本市场就是不能对理想做出及时判断,这一点再正常不过。

2

「我自岿然不动」

而在这次分胜负,定生死的新品发布会上,理想i8的三个配置版本Pro、Max、Ultra,价格为32.18万元、34.98万元、36.98万元的纯电「SUV」,这款「多功能用途纯电」带给市场很多思考。

对消费者来说,你可以把它按照你所希望的从属关系去归类,但不影响你按照一款优先满足功能用车需求的产品去使用。

理想,不怕“跌”!-有驾

要给一个本就没有定义过的产品做好产品定义的同时,也要做好价格定义,理想唯一能做的就是先让想了解它的人,先去了解它。

至于能让所有人都有了解的欲望,能让所有人对i8的产品初衷都理解,这本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就像上市当天,有人不理解桌板背后的情绪价值,不理解「油电同价」的目的和意义,不理解显性的配置为什么要和隐性的品牌定位做捆绑...

当然像这样的不理解有很多。因为一切的改变都预示着挑战,一切的变化也都意味着成长。就在i8发布的当天,理想的部分订单数据显示,部分终端的转化接近20%,甚至有的已经超过了20%。理想没去解释这个数字意味什么,你很难想象,在一个没有参照物的细品品类里到底意外着什么,从成立10年看,理想的产品路线就是不走寻常路,原因是每次大家认为理想都没有机会的时候,理想给人的答案总是出其不意。

如果换到「放大差异」的角度上,或许也就能理解,为什么i8不能上市即交付?为什么i8要用顶配来“抓”人?为什么要用“苹果”所谓三位一体的方式来重新介绍SUV的概念?以及为什么不用增程或插混的方式渐进式过渡?用教员在《西江月·井冈山》,用来形容理想i8的定价和打造逻辑,现在看显得再清晰不过: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理想曾经做过的抽样调研数据,在理想累计130万的用户基盘中,有40%的用户会考虑理想的纯电产品!

如果从广大消费者的立场看,这似乎是个反常的不合理的情节。但往往企业做类似决定,需要的就是这种基本盘。某款新产品、某个阶段,都要有这种反常,有这样直接切有力量的信号。

对于一家精准研发的企业来说,在既有产品的影响下放大差异,就是理想能够更好抓住这部分人群的可能,也是理想为什么用1万补贴感召老车主回归的主要因素。

说白了,理想要为i8的纯电率先找好基本盘,作为承接理想既有用户的基础上,低于特斯拉model Y L的40万售价,用满配纯电+增程价格就是放大差异的第一步。

理想,不怕“跌”!-有驾

至于用来拉低售价的i8的Pro和Max,更像是考虑竞争资源和竞争成本变少后的顺手而为,更像是迎合市场,迎合消费情绪的配合动作,在相对便宜的基础之上,放大和对手之间的差异。

去年,40万级以上纯电市场总规模只有10万辆左右,30万以上三排纯电总量不超过3万,竞争喧嚣背后是市场的格外冷静,这一点对于已经和汽车打了10年交道的理想不会不清楚。所以,接受变化和波动的同时,i8需要做好取舍,做好自己。

或许这也就解释了20天的交付周期和入门车型缺少的情绪价值,也许自带热搜体质的李想更清楚,产品同质化以后,情绪的价值才会更加凸显。

作为市场的拓荒者,理想和三年前赤膊上阵的自己截然不同,i8也需要给自己留下一些优化适配的空间,造车归根结底是体系竞争,拼的是耐力,如果只看产品竞争,每次都做向死而生的决定,那一定是不可持续的。

理想,不怕“跌”!-有驾

所以,过去的1年里。理想投入的几百人研发团队,开始自研主驱电机,把效率达到93.08%,步入行业最高水平;通过自研的碳化硅功率芯片和功率模块优化了整车能耗表现,使续航提升30公里;考虑补能,建成3000座超充站和16,000根超充桩,围绕“九纵九横”高速核心路段贯通,城市超充站覆盖256座城市,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城区构建起“10分钟充电生活圈”。

如果从这点上看,从i8开始,理想已经把车已经看做成一个生态体验的终端。

既然终端符合体验的特征,市场就会有接受理想在规模上的慢热性,这一点连资本都急不得。

3

理想给中国汽车市场上的3堂生动的创新课!

当然,站在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看法。

可你不能否认的是,以32.18万起售价登场,i8的起步价与自家增程车型L8持平。理想能做出这个决定,证明了李想的勇敢。因为你不能否认,它确实打破今天市场上“纯电必贵”的消费认知,甚至间接推动了接下来,整个新能源车中高端市场,都要重新思考纯电车型的定价策略,进而加速纯电车型的普及。

理想,不怕“跌”!-有驾

尤其是当他讲到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一款车失败以后还能重新获得成功的时候。很多共情的人,都说李想的自嘲:让人有些心疼。但这种自嘲,让理想i8与MEGA的关联性得到了合理的解释。也让科幻设计语言与中大型SUV的力量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仅仅一个环绕式光域标识,就让i8的辨识度提升30%。

所以,在i8身上,我们不仅要尽可能的发现这样一款产品迭代以和价值。也不能忽视了,因为这样一款产品的出现,i8成了整个无序竞争市场中的“鲶鱼”,而它的到来,也带来的3个示范性的意义:

1.i8是目前市场中第一个把产品设计与定义实现创新的产品

它打破了传统SUV的设计规则,车长虽不占优势,但内部空间尤其是第三排空间表现出色,实现了“车小空间大”。i8问世以后,成功行业对于是否应突破传统设计定式、重新定义产品范式的思考,也让大家意识到,为满足用户需求,挑战大众审美惯性和既有的设计规则可能是汽车产品创新的方向之一。

理想,不怕“跌”!-有驾

随着VLA来到加速发展期,i8的到来也引发行业思考如何加速AI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不仅仅是智能驾驶,还包括智能座舱、车辆控制等多个方面,要通过AI技术实现车辆的自我学习和进化,提升整体的智能化水平。

2.它的出现让今天豪华车市场的价值标准得到重构

用一个以相对亲民的价格,提供包括双腔空悬、双电机四驱、5C超充等在内的高端配置和优秀空间舒适性。i8的到来,是新势力对过去传统豪华车的定义发起的挑战。它促使行业重新思考豪华车市场的价值标准,即豪华不仅仅是品牌和高价,还应有科技、舒适、实用等多方面的综合体验。

理想,不怕“跌”!-有驾

也让行业看到,即使在增程技术上有优势的理想,也在深度顺应纯电路线的发展大势,并在汽车这条赛道上,不断探索和展示在纯电领域的技术储备与产品定义能力,最终达到摆脱对单一技术路径依赖的目的。

3.它的出现加速了整个行业围绕智驾配置和生态建设的加速普及

由于全系标配禾赛ATL激光雷达,i8用实际的行动力推动了全行业对“安全平权”的理解,正式打破了行业按配置等级区去分安全性能的惯例。

理想,不怕“跌”!-有驾

这种方式,不仅促使行业重新评估智能驾驶配置策略,也让市场在思考如何加速高端传感器在主流车型中的渗透,让更多用户能享受到智能安全保障。

尤其是过去一年里,理想对补能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实现了10分钟充电500公里的高效补能。让全行业认识到补能是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支撑,任何一家企业,不仅要关注车辆本身的技术研发,还需加大对补能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高效、便捷的补能生态,只有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纯电汽车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