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库遇见SU7车主,他踩下油门后说的那句话,让我连夜退了Model 3的订单

地库遇见SU7车主,他踩下油门后说的那句话,让我连夜退了Model 3的订单

上周四晚上十点多,我在小区地库倒车,旁边停着台墨绿色的SU7 Max。车主刚好也在,四十来岁,穿着件洗得发白的T恤。我们俩都是那种见着车就想聊两句的人,他主动搭话:“兄弟也喜欢车?”

我说看你这车挺少见的,开着怎么样。他靠在车门上笑了笑:“说实话,我之前开Model 3开了两年,本来想换Taycan的,结果试驾完这台就把订金退了。”我问为啥,这哥们想了想说:“头一回弹射起步,我以为座椅滑轨断了。”

这话听着夸张,但后来他让我上副驾感受了一把,我才明白他不是吹牛。红绿灯路口,他脚尖往下一压,整个人像被谁从后面踹了一脚似的往前栽。等我缓过神,旁边那台宝马3系还在起步阶段,我们已经过了路口。

那天回家我就把特斯拉的订单退了。

踏板深浅里藏着的那点门道

开了十几年车,换过七八台,最烦的就是那种模式切换得手动按的车。想超个车还得低头找按钮,等你切完运动模式,前面的缝儿早没了。

SU7这套逻辑有点意思。你轻踩它就老实,深踩它就发狠,中间那个过渡特别顺滑。有次在山路上跑,前面慢车占道,我下意识深踩了一脚,这车跟变了个性子似的,动力输出猛得让我右手不自觉地抓紧了方向盘。

当然这也看驾驶习惯。我那朋友头回开,在环路匝道上差点踩过头,吓得他老婆半天没说话。所以新手上路,脚法还是得悠着点。

风阻系数这事儿,高速跑一趟就懂了

前阵子开这车去了趟苏州,全程高速。以前开油车,时速120风噪就上来了,这台车倒是安静。后来才知道那个0.195的风阻系数不是白标的,前挡风玻璃那个角度据说调了一年多。

不过四驱版有个毛病——你要是开得野,电耗蹭蹭往上涨。表显续航800公里,山路上撒欢儿跑一圈,四百多公里就该找桩了。这倒也正常,电动车想要性能就得舍续航,鱼和熊掌没法兼得。

市区代步的话倒还好,开得温柔点,六百公里出头没啥问题。就是充电桩得提前规划好,别像我第一次那样,导航显示还剩38公里续航才想起来找充电站,那十几分钟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Ultra版那个配置,已经不讲道理了

三个电机、1548马力、不到两秒破百,这数字摆出来就知道不是给普通人准备的。一个开改装店的朋友跟我说,这配置放赛道上,下压力够大,过弯时车身姿态会稳很多。

不过这种性能对我来说有点浪费。就像你买把几万块的手术刀回家切土豆丝,确实锋利,但好像也没必要。倒是那个五分钟充电跑220公里挺实用,长途出行能省不少时间。前提是你得找到支持这种快充的桩,我上次在服务区转了两圈才找到一个。

后排空间这事儿,高个子确实得考虑

溜背设计看着顺眼,但坐进后排就能感觉出妥协了。我身高182,头发刚好蹭到车顶。要是再高五公分,估计得歪着脖子坐。

那位车主倒不在意这个,他说平时就自己开,偶尔带老婆孩子。孩子才十岁,后排对他来说空间绰绰有余。而且后备厢能装,周末带着露营装备出去玩,帐篷睡袋啥的塞进去还有富余。

前备箱也能放点东西,不过开关有点紧,头几次开总担心用力不对把盖子弄坏。后来习惯了就好,放点洗车工具、充电枪啥的挺方便。

车机流畅度这块儿,确实有两把刷子

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戳那块屏幕,滑动起来跟旗舰手机差不多顺滑。以前开过的几台合资车,车机系统卡得想砸,这台总算让人舒心了。

语音控制也挺聪明。有次开车手冷,随口说了句“有点冷”,它自己就把温度调高了,不用你说完整指令。这点比那些只会说“对不起我没听懂”的车机强太多。

辅助驾驶这块儿还在磨合期。窄车位泊车挺好用,但高速上的辅助功能,稳定性可能还得再打磨几版更新。不过软件这东西本来就是越用越聪明的,慢慢来吧。

二十来万买这个性能,放以前想都不敢想

那天跟车主聊到半夜十二点,最后他说了句话我记到现在:“这车也不是完美的,续航焦虑有、空间妥协有、系统还在长,但二十多万能买到这动力和科技,五年前你敢信?”

我琢磨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把特斯拉的订单退了。不是说特斯拉不好,而是同样的钱,这台车给的东西更对我胃口。当然每个人需求不一样,有人要空间舒适,有人要品牌溢价,有人就图个新鲜感。

值不值这事儿,开过才知道。就像那位车主说的,有些感受,不踩一脚油门是体会不到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