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新能源车主高速集体趴窝的新闻,心里头真不是滋味……好好的旅途,上了高速没跑多远,车突然就不动了,仪表盘亮着续航预警,周围全是一样被困的新能源车,打电话求助,官方就给一句“等拖车”,换谁能不火大?
说实话,这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据之前看到的行业数据,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高速新能源车辆故障求助量比平日翻了3倍还多,其中近70%的求助原因,要么是续航掉得比预期快太多,要么是服务区充电桩用不了。
就拿有位车主的经历说,出发前仪表盘显示还能跑400公里,高速上开了空调、开了导航,结果刚跑250公里就亮了红灯……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有人说车主不会算续航折扣,可我们得科普下,新能源汽车在高速上跑,尤其是时速超过110公里的时候,续航本来就会比厂家标的NEDC续航打折扣,行业里一般说6到7折算正常,可有些车主反映,自己的车打了5折都不到,这到底是工况问题,还是厂家的续航标得太“理想”了?
再说说官方那句“等拖车”,这话听着就没诚意。
车主被困在高速上,最急的是怎么尽快继续行程,不是等个不知道啥时候到的拖车。
之前有个案例,春节的时候,有个服务区的充电桩全坏了,十几辆新能源车堵在那儿,车主打电话给高速救援,对方就说“排队等”,结果一等就是3个小时……这期间,就没有应急方案吗?
比如调个移动充电车过来,让车主先充点电撑到下一个服务区?
还是说,官方压根没把新能源车主的高速应急需求当回事?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桩不是挺多的吗?
确实,交通运输部去年底公布的数据,全国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已经超过90%了,可覆盖率上去了,“能用率”跟“好用率”却没跟上。
有车主吐槽,上次在某服务区,看着有8个充电桩,结果4个是坏的,剩下4个里有2个功率只有50千瓦,充满一辆车得2个多小时,排队排到自己的时候,前面还有3辆车……这跟燃油车加油5分钟就能走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说白了,光建桩不维护,跟摆样子有啥区别?
燃油车没油了,随便找个加油站就能加,就算高速服务区满了,下了高速没多远也能找到。
可新能源车呢?
得提前查好哪个服务区有充电桩,查有没有空位,查是不是好的,甚至得算好开多快才能刚好到……尤其是冬天,气温一低,电池活性下降,续航虚,开个暖气,掉电速度肉眼可见。
这时候,车企的电池管理系统能不能再优化点?
比如针对低温、高速这种特殊工况,把电池保温做得好点,把能耗控制得精准点?
别光在宣传页上写“超长续航”,实际用的时候让车主失望。
还有,现在车企都在卷续航里程,从500公里卷到1000公里,可我觉得,方向好像偏了。
车主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虚高的数字,是“说多少就能跑多少”的实在,是不用排队的充电桩,是出问题时能快速解决的方案。
之前听说有个车企搞“续航反向虚标”,表显能跑300公里,实际跑下来能到320公里,就这一个小细节,反而圈了不少粉……为啥其他车企就不能学学这种实在劲儿?
非要把营销噱头放在前面,把用户体验抛在后面?
当然了,我们也不是说新能源汽车不好。
日常上下班开,成本低还环保,这是实打实的优势。
可高速趴窝的问题不解决,只会让多想买新能源车的人望而却步,尤其是那些经常跑长途的家庭。
所以,不光是车主急,车企、官方、充电桩企业都得动起来。
车企得把续航标得真实,把电池管理做得好;
官方得加强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的运维,比如规定故障后多久内必须修好,节假日多配点应急充电车;
充电桩企业也得负起责任,别建完就不管了。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