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未来到底是要变成什么样了?
这两年你要说市面上最会造势、最能整活的汽车品牌,非宝马莫属。宝马这次拿出了自己的“新世代”概念,一亮相,立马让车圈炸了锅。人们都在问,这还是宝马吗?怎么这么不像以前的样子了?其实这种疑问,也很有意思。你说,汽车到底需不需要一直坚持自己的传统?还是说,每隔几十年,就得来一波彻底的自我革新?
话说回来,宝马的这次“造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几年之前开始,宝马就频繁给“Neue Klasse”这词加戏。很多人一脸懵圈,这词啥意思?还得去翻资料。其实简单说,就是“新世代”。但是宝马拿这词出来,不只是蹭个新鲜感。1960年代,宝马靠这一代车在泥里打滚,硬生生爬起来活过来也靠它。这是宝马“运动豪华”家的祖宗级产品,宝马标志性的“鼻孔”、“霍氏拐角”,全都是那时候定下的规矩。你说,现在宝马要把自己的根儿砸了重来,也算够狠。
这次新世代iX3,是个大动作。宝马说,以后油电混合那些都是过去时了,纯电才算正经事。新的平台,一身新装备,一副新面孔。你说大变脸吗?确实大。
第一眼看上去,外观就跟以前不一样。大家最熟悉的“鼻孔”格栅,小了、拉直了,甚至还会发光,是不是有点像“搞灯光秀的”味?但宝马的设计师说,这不是瞎搞,是在致敬老祖宗。再看大灯,从鼻孔一路延展出去,里面还有“獠牙”日行灯,又加了横向光源,说是很复古。听起来挺有道理,可普通人看着,估计只会觉得“这玩意怎么这么奇怪”。
说到这里就得问一句:车的外观到底该不该跟着时代变?
有人觉得宝马这外观太激进,有的人觉得早该变。其实汽车圈子就这样,今天你跟风明天你被嫌弃。不随大流吧,被说顽固;随了大流,又被说没个性。宝马这回是铁了心要走自己的路。比如尾灯,新能源车这几年全都玩贯穿式尾灯,宝马偏偏搞分体式,想做点区隔。你说好不好看?真的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外观这种东西,看久了,通常都会习惯。
再看看车身设计,宝马这回也没闲着。隐藏式门把手、高风阻线条、C柱上的霍氏拐角,每个细节都要往“自己还是宝马”这口碑上加分。但如果细品,宝马还是偷偷为新能源做了不少优化。风阻直接拉到0.24,快追上特斯拉了。其实过去大家都喜欢强调性能,现在电车来了,风阻才是王道,不降不行。
但大家最关心的,怕还是动力系统和电子架构。宝马这次直接把过去油改电的事儿彻底翻篇,全新电驱底盘,全景iDrive,全新电子架构,花样百出。你看他们把车内的显示做成三层——远处是路,中间是关键数据,近处是屏幕,又加HUD,又加全景显示。这种设计,堪比手机和电脑的界面分区,核心思想就是一句话:让人不分心,安全第一。
还有一条,本地化做得更狠。你想,在中国买车,肯定要有智能语音、阿里云、华为生态、各种本地AI大模型,这些宝马全安排上了,辅助驾驶直接用Momenta那套系统。其实很简单,谁在中国卖车谁都得懂“讨好中国人”这个生意经,你产品不懂本地化,根本没法混。
说到驾驶这块,宝马以前一直是“人车合一”的代表,现在电驱一来,很多传统驾驶乐趣都快没了。这次宝马安排了个“超级大脑”,把各种动力、底盘、能量回收、人机交互都集成到一个系统里,号称以后开宝马电车也能体验到以前那种“人车合一”的快感。听起来猛不猛?很猛,但实际效果,大家还得上路开了才知道到底是不是忽悠。
续航和充电,当然也不能偷懒。宝马新一代平台,800伏高压,上来就是前后双电机,圆柱电池一锅端。中国市场长轴距版号称能跑900多公里,充电10分钟能补350公里——你说这是不是把焦虑直接打没了?
其实这个细节也挺扎心。前几年买电车,基本都是“充电三小时,续航300公里”那种。谁也不敢跑远,不敢自驾出省,车库里一卡脖子就得慌。现在,各家车企都在拼续航、拼充电速度。宝马这回终于不怕丢面子,直接和国产车对刚了。
但说到这,就要问一个问题:一辆车到底是设计重要,还是技术重要,还是驾驶体验重要?到底什么才是消费者最看重的?
很多人现在买车,特别是年轻群体,你不出点智能化、不搞点个性化设计,是绝不会考虑你的。你要是只会埋头苦干造发动机,那最后只能玩收藏家市场,没法讨好消费者。宝马想明白了这一点,所以现在变着法地和中国品牌对着“玩智能”、“拼颜值”、“斗新技术”。
其实宝马并不是第一次犯众怒。记得四系刚登场那会儿,“大鼻孔”一出,被骂到天上。但几年过去了,销量还是杠杠的,海外那边新四系和i4甚至成了宝马新能源销量的中坚力量。再往前,班戈时代,宝马的E系列车型被各种媒体评为“最丑”,总部甚至收到上千封要解雇设计师的信。但二十年过去,曾经被骂的E60 M5、E86 Z4倒成了收藏圈的小香饽饽,大家抢着买。
这样来看,“被骂到变经典”仿佛是一种轮回。宝马一直活在这种争议里,但每次变革,总能慢慢消化掉最初的恶评,成长为独特的品牌符号。
你仔细回头看,现在一个品牌要是每次都照着用户的嘴说话,最后就会变成没性格的“白开水”。但你要是每隔几年都敢于冒险,哪怕一开始骂声一片,等到环境变了,人们审美变了,那些曾经“不合群”、“太出格”的设计反而会成为下一个被追捧的经典。
所以问题就出来了,这次宝马的新世代变革,到底会不会也经历同样的周期?今天吐槽“看不懂”,明天变成收藏市场爆款?
答案,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人对外观、习惯的适应能力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宝马如果真能把技术、设计、驾驶体验做平衡,未来的“新宝马”或许就真成了下一个潮流引领者。其实所有品牌历经这么多岁月,最怕的不是被骂,而是没人关注。只要你还敢创新,还能把争议变成讨论,那你就不会被边缘化。
宝马的这一轮改变,说白了,是在试探“老用户”和“新用户”的底线。老粉丝可能嫌弃,新买家可能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只要新东西里还有当年的精髓,还能找到一点点原来的味道,就有人会慢慢喜欢上。汽车圈最经典的变化,无非就是“被骂到成为灵魂”,反复轮回。谁敢试探得最多,谁就可能收获最多。
其实关于宝马这场“变脸”,大家都在等一个答案。外观、内饰、技术、体验,从每个角度都能找到骂声。但宝马从来不怕争议,这才是它能管住自己魂的原因。等过几年大家弹过、骂过、开过,故事或许又得重新写一遍,到时候可能就是新的怀旧发酵点了。
最后想说,这场革新的故事还挺好玩的。如果你是宝马粉,或许会觉得“这不是我的宝马”;如果是新用户,就知道“宝马还是敢玩”。但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拥抱变化的。如果宝马这回坚持下去,谁知道哪天,你手机里的壁纸可能就变成了今天被骂到不行的车。
那么,宝马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其实还真没人能说得准。只有到那一天,我们才会明白,今天的争议到底是不是明天的经典。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