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微信群,屏幕微光下高管们互发语音,一边有人发火,一边有人长叹,吵得比KTV包间还热闹。
话题永远绕不开那堆厂里还没出门的车。
有人主张减产,怕成堆的库存像石头压在账上,钱全变铁皮,银行利息跟催命符似的。
也有人死扛,说市场风向一变,单子飞进来,工厂没准备好,这锅谁背?
说实话,减产这事,评论区比高管群还炸。
刚说出口,十分钟不到,留言区就跟开锅一样:有人气得要脱粉,有人直接调侃“白等一个降价,结果是个寂寞”。
甚至还有人发了表情包,配文“比亚迪你这操作,老用户都看傻了”。
有时候,看评论区比看新闻还带劲,比亚迪的每个动作都能搅出一池春水。
别光盯着表面,新能源车圈最近这几年,哪天不是过山车?
去年大家还在玩“价格跳楼”,今年一看库存,心态直接崩了。
友商那边车卖不动,库房都快变停车场。
比亚迪突然调产量,把8.9万台车全给出口,像是把家里积灰的旧衣服一股脑卖了换现金。
同行看着眼红,媒体也来凑热闹,标题写得天花乱坠,照片却还是去年的库存图。
SEO关键词“比亚迪减产”“比亚迪出口”“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这场戏里,简直像热搜常驻嘉宾。
很多人觉得比亚迪这一手绝了,明明减了产,却没降价,反倒把车子全卖给了老外。
表面是仓库清空,实则是公司账户回血,你说是营销,倒不如说是现实。
毕竟车压在库里就是钱,每天都在生利息,迟一天都是肉疼。
有人笑称这是“成年人版的断舍离”,谁用谁知道。
厂里技术员早就习惯了这种折腾,昨天还在加班赶订单,今天突然说要减产,可能明天就又得加班。
比亚迪这两年业务线扩得飞快,电池、电机全都做成标准件,坏了直接换,官网明码标价,老人小孩都能看明白。
有人吐槽“服务太流水线”,但你要是被别家卖车拖过几个月,体验过那种“说好的降价没影,售后还得靠抢名额”,估计也会觉得比亚迪这点靠谱。
别以为决策就能一劳永逸,微信群里的争吵根本停不下来。
有人担心出口市场水土不服,有人拿数据拍桌子,说今年新能源出口已经快赶上去年的两倍了。
有人赌市场回暖,有人只想稳住现金流。
没人敢拍胸脯保证,毕竟这世界变化比翻书都快。
说到这里总想起那年世界杯,阿根廷一度被唱衰,结果梅西带队绝杀,谁能想到?
比亚迪这回减产出口,多少跟那场球有点像——别人还在算降价谁先低头,他已经悄悄把球送进了对方大门。
你说比亚迪冷血?
倒不如说是看得明白,知道什么阶段该收手。
车圈的用户和粉丝,和球迷差不多,永远有自己的算盘。
有人盼着降价,有人关心售后,有人琢磨着以后能不能不亏钱出手。
买车这事,说到底还是个“安全感”游戏。
降价吸引的多是路人粉,真心买账的,还得看谁能让人用着省心。
做决策的人没谁是铁石心肠,厂里高管天天翻数据,盯着现金流,怕一夜之间风向变了。
外人只看到表面热闹,真进去才知道这水有多深。
新能源车市过去三年卷得厉害,降价、补贴、抢用户,谁都不想掉队。
可比亚迪偏不陪着下场血拼,改玩出口,把车间腾出来,全换成银行账户上的数字。
说不定哪天,热搜又给你一个反转。
顺带说一句,类似的剧情在别的领域也没少见。
想想前几年中国男篮卡塔尔被爆冷,场上没人敢投最后一球,结果全网骂声一片。
比亚迪这次算是抢了个头条,没人敢说下一步会怎么样。
你觉得他们胆子大,还是走得稳?
评论区见。
写到这儿,我突然意识到,买车这事和选队友差不多。
你是等机会等降价,还是选靠谱的陪你走远?
谁也说不准。
说不定明天评论区就多了一个你,讲讲自己蹲降价、等新车、吐槽售后的故事。
谁说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