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要说汽车市场里什么车最火,那肯定少不了“可油可电”的插电式混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
这种车型的出现,确实解决了很多人的大问题:想体验电车的安静和省钱,又害怕跑长途时找不到充电桩,心里没底。
而这种车,平时在城里用电,一公里不到一毛钱,真要出远门了,加油站一拐就走,续航焦虑一下子就没了。
听起来简直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同样是“可油可电”,插混和增程这两个技术路线,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哪个又更适合咱们老百姓呢?
网络上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几乎就没停过。
有人说,插混技术更复杂、更高级,是比亚迪、长城这些有深厚技术底蕴的厂家才玩得转的,买它心里踏实。
也有人反驳,说增程才是大势所趋,你看理想汽车靠它一炮而红,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也选择押宝增程,这说明它更符合未来的用车需求。
两边说的似乎都有道理,这就让准备买车的消费者犯了难。
真到了要掏钱的那一刻,面对销售人员的热情介绍,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才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台车,而不是听了忽悠乱下单呢?
我们先来聊聊最近风头正盛的增程式电动车。
这个技术可以说在近几年里迅速崛起,成为车市里的一匹黑马。
理想汽车把它打造成了“家庭神车”,而华为深度赋能的问界系列,更是凭借增程技术实现了销量的飞速增长。
有趣的是,许多传统汽车厂商一开始对增程技术是颇有微词的,甚至认为它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过渡性的技术。
但市场的火爆反应,让这些厂商也纷纷转变了态度,开始布局自己的增程车型。
那么,增程车到底是什么原理,能让它如此受欢迎呢?
其实,它的结构非常直白,我们可以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理解:增程车,本质上就是一台“自带汽油发电机的大号纯电动车”。
请记住这个核心,它的车轮,从始至终都只由电动机来驱动。
那台我们熟悉的发动机去哪儿了呢?
它在这套系统里扮演的角色,不是驱动者,而是一个“后勤部长”。
它的唯一任务,就是在幕后燃烧汽油,通过发电机把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要么给电池充电,要么在需要的时候直接供给电动机使用。
发动机本身,与驱动车轮没有任何物理上的连接。
这种简单直接的设计,带来了几个非常突出的优点。
首先,驾驶感受无限接近于纯电动车。
由于一直是电机驱动,所以车辆的起步和加速都非常平顺、线性,动力响应迅速,完全没有传统燃油车换挡时可能出现的顿挫感,开起来非常安静、顺滑。
其次,由于结构上更偏向电车,增程车通常会搭载容量相当大的电池包,比如三四十度电,这让它拥有了很可观的纯电续航里程,普遍能达到一百五十公里甚至两百公里以上。
对于绝大多数在城市里通勤的用户来说,如果家里有充电条件,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台纯电车来使用,日常的用车成本极低。
而出远门时,加油就能走的特性,又彻底打消了续航焦虑。
此外,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增程车型,往往在智能化和舒适性配置上做得非常出色,大屏幕、智能车机系统、高级辅助驾驶,再加上宽敞的空间和“冰箱、彩电、大沙发”之类的舒适配置,对追求科技感和家庭用车体验的消费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然而,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技术。
增程车最大的优点,也恰恰埋下了它的隐患。
它的一个关键弱点,会在一种特定的工况下被放大,那就是“高速亏电”行驶。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巡航,此时电池电量已经所剩无几。
为了维持高速行驶,驱动电机需要持续输出巨大的功率。
这时候,藏在车头的发动机就必须启动,并进入高负荷运转状态,拼命发电来满足电机的能量需求。
这个能量转换过程是“燃油→发动机机械能→发电机电能→电机机械能”,每一步转换都会有能量损失。
为了弥补这些损失,并提供足够的电力,发动机只能被迫拉高转速,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于是,原本电车般的静谧体验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持续的发动机噪音和震动。
同时,由于能量转换效率不高,此时的油耗也会急剧攀升,百公里油耗达到八九升甚至更高都是常见现象,比很多同级别的纯燃油车还要费油。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比如在亏电状态下高速爬一个长坡,甚至可能出现发电机供电速度跟不上电机耗电速度,导致动力明显下降的情况。
这种体验上的巨大落差,是很多增程车主感到难以接受的地方。
说完了增程车,我们再来看看它的老对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插混”。
插混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算得上是“老资历”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传统油电混动技术(比如丰田的双擎系统)的全面升级版。
传统的油电混动,车辆的驱动核心依然是发动机,电机只是一个辅助角色,帮忙在起步、低速时省点油,提升一下平顺性。
但是,如今以比亚迪的DM-i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插混系统,已经彻底颠覆了“油为主、电为辅”的逻辑。
它更像是一个精密的、智能的动力分配系统,拥有多种工作模式,来应对不同的驾驶场景。
它的结构比增程车复杂,多了一套能让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的传动机构。
这套复杂的系统,赋予了它“多面手”的能力。
在电量充足的市区路况下,它可以像纯电车一样行驶,安静又省钱。
在需要急加速时,发动机和电动机可以“并联”工作,共同发力,提供最强的动力输出。
而它最核心的优势,体现在高速巡航时。
在这种工况下,插混系统可以让发动机绕过所有发电、充电的中间环节,通过离合器直接与车轮连接,进入“发动机直驱”模式。
这恰恰是内燃机效率最高的工况区间,能实现极低的燃油消耗。
正是因为这套精妙的设计,插混车在全场景下的表现都非常均衡。
在市区,它能提供和增程车几乎无异的纯电驾驶体验。
而在增程车最头疼的高速亏电工况下,插混车却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切换到最高效的发动机直驱模式,不仅动力稳定,没有明显的噪音,而且亏电油耗能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很多车型的亏电油耗甚至能做到百公里四到五升,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还要省。
可以说,插混用更复杂的技术,解决了增程车在特定场景下的短板,实现了在任何路况下都能保持高效和稳定。
那么,了解了这些根本区别之后,我们到底该怎么选呢?
其实答案并不绝对,关键在于你的个人需求。
增程车的优势在于它纯粹的电驱体验和新势力品牌在智能化、舒适化上的大胆创新。
如果你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城市里开车,家里安装充电桩非常方便,把车辆更多地看作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对乘坐舒适性和科技配置有很高的要求,那么增程车带来的那种“移动豪宅”般的体验,可能正中你的下怀。
对于偶尔的长途出行,你也能接受它在亏电时偏高的油耗和噪音。
反之,如果你是一个更务实、更看重全场景经济性的用户,你的用车环境比较复杂,既有城市通勤,也需要频繁地跑高速、跑长途,对车辆的长期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格外在意,那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无疑是更稳妥、更安心的选择。
它就像一个精打细算的“全能选手”,无论在何种工况下,都能为你提供一个稳定且经济的解决方案,把每一滴油和每一度电的价值都发挥到最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