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自发投广告,蔚来致谢回应,行业现新范本

早上七点半,电梯门一开,一张熟悉又有些反常的海报闯进视线:“蔚来加油,乐乐他爸等你赢一次!”下面还署了名,字迹磕磕绊绊,像是大人写的“家书”。本以为是哪家机构新玩意儿,结果一打听,原来这广告不是企业官宣,倒像是用户自己掏腰包搞的——不用高大上的话术,没那种一眼假装温情的推销感,甚至连明星加持、影棚滤镜都省了。只剩下“真话”两字,干净地摆在电梯框里。

行业里混久了,见过的广告类型比见过的凶案线索还多。什么感情牌、情怀杀、IP联名,手法虽不同,但“套路”往往惊人一致。只是像这样,让品牌和用户在楼道里互相喊话,面对面投广告——说难听点,这年头还真头一次见。逻辑上看,按理说应该是公司找用户投票,怎么反过来用户要给企业写“情书”?

用户自发投广告,蔚来致谢回应,行业现新范本-有驾
用户自发投广告,蔚来致谢回应,行业现新范本-有驾
用户自发投广告,蔚来致谢回应,行业现新范本-有驾
用户自发投广告,蔚来致谢回应,行业现新范本-有驾
用户自发投广告,蔚来致谢回应,行业现新范本-有驾
用户自发投广告,蔚来致谢回应,行业现新范本-有驾
用户自发投广告,蔚来致谢回应,行业现新范本-有驾
用户自发投广告,蔚来致谢回应,行业现新范本-有驾

同行们早起八卦,也没搞懂,这到底是自来水效应,还是蔚来团队偷偷安排的暖场小戏。调查一番,才发现事情的起点其实很土——一帮蔚来车主,自己掏钱在小区电梯里为蔚来投广告。有位叫“伟哥”的东莞用户,硬生生把自己的情怀摁进了广告词:“车越造越好,车友情越来越浓……”听上去像是在表白自家爱人,实际上是在给自己“心头好”站台造势。这里边没有什么官腔,没有标准化语句,只有那种“就是想让他好”的直白劲头。

事态的走向在今年NIO Day期间来了个转折。蔚来官方竟然真的像个有求必应的灵魂,直接把这种“用户送广告”的仪式玩成了企业公关大事件。不是对外硬广,不是一腔热情地自夸,而是把用户的真心话,从楼道复制到大屏,再从小区扩散到全网。甚至广告里的原图都没修,连地砖、墙皮的裂缝都留着。

讲真,这在我多年的职业生涯里,算是一种新型社会关系的样本。企业和用户,不再是那种“你出钱我办事”“厂家主导、用户配合”模式,也不是早年间流行的“饭圈文化”,反而透着一股工地大哥和兄弟伙点头哈腰、嘻嘻哈哈的轻松感——大家不端着,都有点“话糙理不糙”。

冷静拆解一下,这件事的核心不是蔚来会做公关、会包装,而是它把自己和用户一起拉进了同一辆电梯里。在密闭的方寸之间,没有华丽辞藻、没有造作行为,剩下的,只有柴米油盐和遥远理想的交叉点。车主自发表达认同,并不是脑门一热、跟风洗脑,而是因为在与企业互动中,他们获得了尊重和情感归属。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性的驱力永远离不开“群体认同”。蔚来不只是造车,更在构建一个“新型车主社区”,让用户觉得自己不只是消费者,更是共建者、陪跑员、活跃成员。这和传统造车思路是两码事,以前厂商高高在上,只希望用户埋单,如今用户却自告奋勇——这并不是“粉丝经济”那样的盲目,也不是消费主义的过度情怀,而是实用主义和情感需求的自然而然融合。

我也不是对蔚来无条件站台,行内人都知道,特斯拉、小鹏、理想玩过的花样没有最卷,只有更卷。问题在于,大多数企业只会向用户安利产品,却没真的把用户当朋友,把他们请进决策桌。所谓“共创”,听着高大上,真落实下来鲜有成功案例。蔚来这波,算是让“共创”第一次走进老百姓电梯里,甚至是小区门口的地砖缝里。真把用户当自己人了,有意见就吼,有情感就写,小事遍地是温度。

当然,黑色幽默一把,这种“互投广告”的和谐画风迟早也会开启套路内卷。要是所有品牌都学起来,恐怕以后我得在电梯里阅读“张三想吉利幸福,李四祝比亚迪登顶”的《悬疑合集》。事情成了“运动会”,难保不会沦为新一轮审美疲劳。但对蔚来来说,它至少提供了一个行业范本:尊重用户,用户才可能为你站台,不是喊出来的,是你真关心了、真当回事了。比起那些动辄雇水军、拼大V的套路,倒还真像点“人味”。

所谓“用户支持蔚来”,表面是喜爱汽车,骨子里是对品牌价值观的认同。蔚来高喊“向善”“共创”,自动吸引了一批信奉长期主义、反对内卷、讲友情、求真诚的人。不是什么伟人理想,而是一种对美好世界的原始渴望。毕竟,这年头人和人离得越来越远,一腔热血和善意,难得有个出口。

写到这儿,楼下老张喊我说,电梯广告得更新了,说不定下一波又是哪位邻居爆改文案。其实,企业和用户互投广告,像极了两个老熟人,隔着小饭桌比划着:你请一杯茶,我点一根烟,谁都不客气,也谁都不需要蒙对方。至于以后会不会有一天,这种互动会被人“玩坏”、变质甚至反噬,也是必然结果中的不确定变量——世上没有永恒的好人,也没有永远的品牌信仰,只有不断被锤炼和反省的关系网。

所以,问题抛给你们:这样的企业和用户双向奔赴,能持久到哪天?倘若某天蔚来走了下坡路,用户还会不会自愿为它站台?还是说,这一切也会像流行的短视频热点,很快就消失在无边的人潮里?钢筋水泥里的温情到底能撑多久,答案,大概得等下一个电梯广告来揭晓。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