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续航焦虑:插混VS增程实用之选

“行百里者半九十”,用在眼下新能源车推广这事儿上,真是到位。

这年月,谁还没惦记着“绿色出行”呢?

可真要掏腰包换辆电车,心里还是有点打鼓。

告别续航焦虑:插混VS增程实用之选-有驾

就像托人说媒,夸得天花乱坠,什么知情达理,结果见了面,感觉货不对版。

电车也类似,厂家标的续航,跟实际能跑的数,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让人忍不住念叨:这里程焦虑,何时能了?

要我说,车企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这“电量恐慌”,也算绞尽了脑汁,搞出插电混动和增程式两种方案。

一种想着“能油能电”,没电了烧点汽油;另一种琢磨着“用油生电”,拿油来驱动,反正目标一致:让你路上不慌,心里有底。

前阵子,我一哥们儿就卡在这儿了。

他每天通勤来回六十公里,周末偶尔自驾游。

看了不少测评,插混和增程各有千秋,让他选择困难症都犯了。

插混就像个“复合型选手”,既能靠电跑,也能加油跑。

告别续航焦虑:插混VS增程实用之选-有驾

好处是平时上班,纯电模式就够,省钱又环保;周末想远行,也不用担心趴在半路。

我那朋友试驾了某款插混SUV,电池容量18千瓦时,市区代步足够用了,而且充电也方便,公司楼下就有充电站。

增程更像个“电力加强版”。

它本质上还是电驱,只不过多了个内燃机,专门用来补给电能,增加行驶距离。

优势是开起来很像纯电,平顺又安静。

有汽车媒体测评过一款增程SUV,油箱和电池都满格的状态下,跑一千公里不成问题。

那么,这俩方案,究竟哪个更适合咱们老百姓呢?

首先看使用场景。

告别续航焦虑:插混VS增程实用之选-有驾

如果像我这哥们儿,主要在城里转悠,偶尔跑个近郊,插混或许更对味。

毕竟,城里充电点多,用电省钱,而且插混车型也丰富,价格相对亲民。

要是经常跑长途,或者住的地方充电不方便,增程可能更稳妥。

理由很简单,增程续航更长,不用太操心电量问题。

再看成本。

插混车型,由于技术相对成熟,售价通常低于纯电或增程。

现在不少品牌也在努力压低插混系统的开销,让更多人买得起。

增程车型,虽说初期投入可能稍高,但后期使用更划算。

告别续航焦虑:插混VS增程实用之选-有驾

因为增程车结构简洁,维保费用也较低。

再者,增程车能依靠智能系统,依据油价波动自动调整能源配比,更经济。

技术也在飞速进步。

插混车型,都在努力提升纯电续航,缩短充电等待时间,甚至加装快充模式,让你在紧急时候能快速补电。

增程车型,则在力求降低引擎的轰鸣和抖动,提升电池的健康水平,改善驾驶感受。

有个朋友买了辆增程车,跟我抱怨说,刚开始发动机启动时,噪音确实明显,像老式农用车。

现在新款的增程车,把噪音控制得很出色,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所以说,插混和增程,好比“各有千秋”,有优势也有短板。

告别续航焦虑:插混VS增程实用之选-有驾

重点是,车主得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合拍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两种技术,仍然有些小瑕疵。

比方说,插混车型的纯电行驶里程,在冬季可能会缩短;增程车型的发动机,久置不用或许会积碳。

这些,还得工程师们继续努力。

不过,话说回来,插混和增程的出现,的确缓解了不少人的电量焦虑。

它们就像电车普及路上的“过渡方案”,在纯电彻底普及前,给人们提供了更周全的选择。

设想一下,往后,随着充电技术普及,桩子越建越多,油电价差持续拉大,电车的优势会更加突出。

或许到时候,咱们就无需插混和增程了,直接开着纯电,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但在那之前,插混和增程的实用主义之争,还将继续。

它们正用各自的方式,助力汽车产业驶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