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个车博主分享的视频,真是震惊。这个博主的汉EV跑了28万公里,电池容量健康度还能保持在99.7%。这数据,要说不让人惊讶,有点难。这不完全是偶然,背后有刀片电池的技术加持,以及厂家的优化措施。
我其实对电池这个事挺有兴趣的——毕竟用车时间长了,就会关心它的续航表现和寿命。这个博主用的2023款汉EV,帮我查了下,原厂配的72度电池。他用车机里的高德地图隐藏功能里面查,电池最高容量还能达到71.81度,几乎和原厂的一模一样。能得出健康度99.7%,我觉得是合理的。让我觉得特别加分的,是这块刀片电池的设计。
刀片电池用的是磷酸铁锂,循环寿命本来就长。据我估算,20万公里后还能剩个70%多,算是很稳妥的水平。更别提它有液冷系统,能让每个单体电池的温差控制在2度以内,这个比我预想的还要牛。因为电池热管理不好,就容易加快衰减。而这玩意,基本上保证了电池在高温下不会过早失效。
还有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那位博主说:平时开车大多慢充,充电的过程基本不会对电池造成伤害。你慢充的确是延长电池寿命的杀手锏。说白了,快充虽方便,但很伤电池,尤其频繁用快充的车主。网约车司机,他们八九成时间用慢充,所以电池的耐用性强,确实比一般私人用户高出不少。
也不能全信。就我所知,有车主用了两年后,电池容量一下子掉了差不多三成——这和用车惯、环境温度、频繁快充有直接关系。28万公里是个估算的典范,能不能出这个成绩,和你跑的环境、充电惯、甚至季节温度都有关。
有个点让我好奇。网上有人在猜测,这个电池容量显示是不是厂家的原厂数据?又或者,经过换电池再回来测试的?这个我查了几篇,答案不太清楚,但我觉得这种极端例子毕竟少数。毕竟,有的车主一年充五六百次快充,电池还是没啥大问题,但也有人一直慢充,能跑那么久不是没道理。问题在于,得看你怎么用,极端条件下,电池老化快了,尤其在高温多湿的环境。
环境温度也是个神助攻。这块刀片电池,本身的性能要比传统磷酸铁锂高出不少。只要保养得当——比如不暴晒,不频繁快充,不长时间进回南天潮湿区域——电池的表现就会比想象中好。而且,有人会说:你们是不是没考虑到二手车的衰减?这点不能忽略。二手车电池状态复杂,不能只靠数据判断。
我挺喜欢刀片电池的耐久性,尤其适合那些想用长远发展的朋友。比亚迪的电池出厂电量就是75度,正常使用也能跑十年,无压力。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牛逼的电池,未来价格会不会也涨?因为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也在下降。前几天朋友还跟我说:你觉得,十年后,电池会不会比现在便宜一半?我没细想过,但这话倒挺有意思。不知道你怎么看?未来的电池,可能会慢慢变得像手机电池一样便宜又耐用。
只是,回头想想,买车的时候,销售那一句续航稳定、用料可靠,其实也就那么回事。真正能跑几十万公里还能保持健康的车,还是少数。大部分人,能跑个20万、25万,就算不错了。像我朋友买的那辆特斯拉,优惠快用了两年,电池状态还算可以,但明显比刚买时差了点。
有趣的是,咱们这帮用车的,都喜欢看电池、续航、充电速度这些硬核数据。最打动我的是,车辆设计中的细节,比如散热系统、用料布局,这些都决定了车能用多久。比方说,我朋友的元plus,跑了3.5万公里,电池还在98%。能这么保持,也算不错了。
转个弯来说,还是那个你会不会更愿意接受慢充,然后用车十年?问题。毕竟,充电很麻烦,尤其在大城市堵得慌。你觉得,未来哪一种方式更有优势?快充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普及,还是说,大家都要迁就慢充策略?
比如说,我那个朋友的审美还停在快充快到像加油一样的时代,其实也容易忽略慢充电池的保护作用。
有时候我真在想,车子最怕的都不是高速行驶,而是那点点滴滴的小细节——充电惯、温控、环境,拆掉这些无形杀手,车子自然会更耐用。话说回来,能做到28万公里还健康,不也挺不可思议么?但现实总是比想象复杂。你觉得,还有什么因素我没考虑进去?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