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次真有点动作了,刚刚加推了秦PLUS DM-i的一个128公里续航版,起步价直接来了个七万九千八,这价格,摸摸口袋都觉得划算。刚跟一个老朋友吐槽, 他跟我说:七万九,能买到这样的插电混动,我看也是给急着买车的刚需准备的,别指望太高级辅助驾驶,代步够用就行。我估计他说得有点道理。
说实话,这次新版本大多数人应该知道,之前那个最低配续航才五十五公里,这次直接翻了差不多两倍,电池组容量估算得大约增加了30%左右(样本有限)。续航涨了,智能辅助啥的配置就砍了不少,别看官方没细说,真砍了不少辅助驾驶功能。这不,拿我同事的反馈来说:别指望这版本能代替老司机,辅助啥的少了,自己脑子要勤快点。这些东西吧,像买菜那么简单,便宜实用才是王道。
你说这价格差不多,和市面上另一款插电混动比,比亚迪这份量拿出了底气。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特意对比了和某合资品牌的同级插电混动,虽然都打着节能牌,但那家同价位车电池小点儿,纯电续航只有80公里左右,百公里综合油耗样本少估计能低到1.2升,而比亚迪这个128公里续航,体感上油耗还能控制在1.0左右,真真算是省油了一波。实际上,操控体验和快充充电速度,合资车也没太大优势,算是硬核续航升级换来的实操感受差别。
研发的角度来说,这就像做饭,原来的小锅炒菜,换成了更大号的炒锅,容量增加了,可多了锅盖和炉火控制细节没那么讲究了,味道和火候不能同时做到顶级,产品定位就是用大锅方便快炒,牺牲了一点精致。动力电池的这个博弈,从供应链角度看,我猜测比亚迪可能拿下了上游材料的好价,这样电池成本才能稳着攥紧,毕竟材料涨价大家都心里有数(没细想过,纯属猜测)。电池多了,车重上涨,别小看这几十公斤,刹车调校、电机匹配都会有微调,底盘调校也得跟进,不然跑起来感觉软趴趴的,没那股干脆利落。
回头说说我一开始还挺激动,说这次加推的低配版本就是妥妥的性价比神车,毕竟不到8万的插混,再加上电池续航提升,那真值买!后来转念一想,智能辅助功能减少那个坑不能忽视,尤其现在年轻人对智能化依赖挺高的,这部分牺牲不是小事,尤其在安全感上。(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不知道那些看重智能辅助的朋友会不会转头就拉着高配版本去排队?)
有点好奇,你们觉得买车,是不是越来越看重续航和价格,还是智能驾驶这些黑科技更有吸引力?毕竟你买了车,那些辅助功能没了,会不会天天紧张开车?我估摸着不少人买车第一反应是:能跑、便宜、省油。辅助功能也好,但价格合适,才是开心。
店里销售还提过一句:这货适合通勤,走走城里,省了不少油钱。我心算了一下,按照百公里油耗1.0升,7元左右,跑10000公里,一年油费7000块钱,可比那些纯燃油轿车省了三成左右。保值率呢,我自己体感估计三年后还能保住60%(完全个人感觉,别太当真),这对插电混动来说算不错的。
跟之前相比,我得纠正自己的说法。开始觉得几乎无敌,后来发现这续航提升虽然大,可智能驾驶砍得狠,毕竟这个价位买车群体需求不少是刚需代步,智能驾驶能砍掉理解,但并非完全适合所有人,得看你对智能化依赖到啥程度。
供应链这块不管是国产还是合资,大家其实都在抢电池原材料。比亚迪加电池,像是抢到铺盖,稳稳坐了个好位置。要说供应链的博弈,就像洗衣服用洗衣粉——你能买多少、买啥品牌,决定了洗干净不干净。电池就是洗衣粉,在续航这件事上,关键所在。
说起来我在充电桩附近排队时,旁边一哥们突然问:你觉得像这么便宜的插混,后续维修成本会不会贵?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维修这个活儿,谁都不想碰变速箱和电池相关的配件。估算体感来说,比亚迪这块赢在成本上,也许维修不会特别贵,至少和合资插混对比起来差距不大。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居然翻出一张去年参加某车企内部交流会拍的图,那时候工程师明确说过,电池容量提升20%-30%,工艺升级不应明显增加车重,但实际执行差异体感上会有3%-5%重量增加,这挺符合现在这款车的表现,似乎没吹牛。
再问问你们,假如,要在续航长低价跟智能辅助全配置之间选一个,你会怎么选?我个人嘛,偏向实用,有啥智能辅助顶级也不能让我少加一次油不是?不过说到智能辅助这事,复杂得很,说不清楚哪头更吃香。
细节说个,怀档设计让我翻旧识操作有点久违的感觉,倒挡切换顺了许多,也别觉得怀档就一定落后了,也许这次省下部分成本换续航用处更大呢。
希望下次遇到路边充电,顺手摸摸这个怀档,或者拍个图,心里默念一句,这车到底赚没赚到。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