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026款比亚迪夏正式上市,增配还降价,MPV市场要变天
最近刷汽车论坛和短视频,比亚迪的动静可不小。2026款比亚迪夏正式上市,这台定位中大型MPV的新车,直接甩出了"升级三连"。
这次升级涵盖了多项黑科技配置,让人眼花缭乱。高配车型搭载HUD抬头显示、"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系统、云辇-C悬架加上激光雷达预瞄功能。
最狠的是纯电续航,直接干到了218公里,插混版的综合续航达到了1163公里,关键是起售价只要20.68万元。
看看隔壁的腾势D9、传祺M8这些老牌MPV,还在靠"冰箱彩电大沙发"这套老套路撑场面。
2026款比亚迪夏这一波"科技升级"直接把对手整不会了,20多万的车能享受百万豪车的智驾和底盘黑科技,谁还愿意多花钱去买传统豪华MPV。
问题来了,这台"科技MPV"到底有多能打?比亚迪这次是真升级还是玩噱头?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扒个明白。
2026款比亚迪夏上市就"放大招"?这些配置凭啥让人直呼"值了"?
2026款比亚迪夏正式上市,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0.68万到26.98万元。
看了实拍图和配置单,这次升级最大的变化就是"科技配置拉满"。原本高配才有的HUD抬头显示,现在在高配车型上标配了。
之前只在仰望U8、仰望U9等高端车上出现的"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系统,这次直接下放到了MPV的顶配车型。
更夸张的是,全系都配上了云辇-C智能阻尼悬架,顶配的版本还加入了激光雷达预瞄功能,能提前扫描路面起伏自动调节阻尼。
不少到店看车的消费者都在直呼:"这配置单看着像50万的豪车啊?""隔壁腾势D9顶配才给这些?"大家的疑惑很合理。
比亚迪为什么突然给MPV塞这么多黑科技,这些配置到底有多实用,这是很多人心里的问号。
这次升级主要集中在三个戳痛点的地方。第一是HUD加上天神之眼B,开车就像开"智能座舱"一样。
老款夏的中控屏信息虽然多,但开车时低头看导航总让人提心吊胆,甚至可能成为安全隐患。
这次高配车型标配的HUD抬头显示,能把车速、导航箭头、限速标志直接投射到挡风玻璃上。
实测投影面积比手机还大,晚上还有防眩光处理,老司机试了试,高速上全程不用低头,跟开"透明仪表盘"似的。
更厉害的是顶配搭载的天神之眼B智驾系统,这套系统搭载了12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个激光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
这个传感器配置是什么概念?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探测方式它都用上了。不仅能实现高速领航辅助,比如自动变道、跟车、进出匝道这样的功能。
还能在城市复杂路况里应对加塞、红绿灯识别,甚至能识别锥形桶和异型车辆。
经销商现场演示时,车子在模拟拥堵路段自己跟车,前车急刹它能在0.3秒内做出反应,比不少新手司机还稳当。
第二个亮点是云辇-C加上预瞄功能,底盘"会预判"。MPV最怕的就是坐起来晃悠,特别是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时。
这次新车配的云辇-C悬架,本身就是比亚迪的高端底盘技术,之前用在汉、唐等车型上过,能根据路况自动调节阻尼。
过弯时车身侧倾小,急加速或刹车时点头现象明显减弱。很多人之前开过普通悬架的车,那种感觉就像在船上一样。
更绝的是顶配新增的激光雷达预瞄功能。车子前方100米以内的路面起伏,比如井盖、坑洼,激光雷达能提前扫描并传给悬架系统。
悬架会提前"软化"或"变硬"来缓冲冲击,这不是传统的被动悬架能做到的。现场试驾时,车子碾过连续减速带,坐在第二排的乘客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这种体验跟开轿车似的稳当,对于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
第三个亮点是218公里纯电续航,省油又省心。作为插混MPV,这一代的插混版综合续航达到了1163公里。
亏电油耗优化到了4.9升每百公里。但更吸引人的是纯电续航218公里,这是CLTC工况下的数据。
对于家里有充电桩的用户来说,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每公里成本不到1毛钱,按照电费0.5元每度来算,这笔账很清楚。
对比老款的纯电续航只有100公里左右,这相当于多了一台纯电代步车。
上下班完全不用烧油,这对于日常用车成本来说是个很大的改善。
当时不少竞品销售在吐槽:"比亚迪又开始卷配置了!"但消费者可不傻,都拿着计算器在算账呢。
同样的预算,腾势D9的高阶智驾要加钱选装,云辇-C只有顶配才有。传祺M8连激光雷达的影子都没有。
2026款比亚迪夏这一波配置升级直接打脸了同行,科技MPV不应该是豪华MPV的专属。
这些"黑科技"是咋来的?比亚迪憋的什么大招?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比亚迪突然给20多万的MPV塞这么多高端配置?难道不怕成本太高卖不动?
其实这背后藏着比亚迪对MPV市场的"精准打击"。先看行业大环境,2025年的中大型MPV市场早就不是"大空间加沙发"就能赢的时代了。
腾势D9虽然销量可观,1月份销售突破1万台,但用户需求越来越贪心。既要空间能装,7座或9座那样的布局。又要开着舒服,底盘稳、隔音好。还要有科技感,智驾、智能座舱这些新东西。
但问题是,传统MPV品牌在智能化这块一直"慢半拍"。合资的别克GL8、本田奥德赛这些车型,配置还停留在五六年前。
新势力又大多聚焦轿车和SUV市场,MPV成了彻底的"科技洼地",消费者的升级需求根本没人满足。
再看比亚迪的算盘,2026款比亚迪夏其实是比亚迪"王朝网"MPV的升级版。之前还有宋MAX、唐EV等车型铺路,积累了不少用户基础。
但老款用户反馈最多的就是这几点:"智驾功能少"、"底盘偏硬"、"纯电续航不够用"。
这次升级,比亚迪不是拍脑袋加配置,而是拿着10多万个夏老车主的调研报告改的。
HUD是针对"开车看导航分心"这个痛点,天神之眼B是回应"高速长途累"的需求。
云辇-C加预瞄则是解决"全家出行怕颠簸"的顾虑。这些升级都是有的放矢的。
比亚迪有什么技术积累支撑这些升级呢?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了。
早就用在仰望U8和仰望U9这样的高端车上,这次下放到MPV属于"技术下沉"。
这是比亚迪自己的技术体系,不像有些品牌要外购,所以成本控制能力强。
云辇-C悬架也是比亚迪自研的核心技术,专利超过200项。自有技术体系跟外购方案相比,成本控制优势特别明显。
比亚迪自己造电池、芯片、传感器,整个产业链都掌握在手里。这样的垂直整合能力,是很多国外品牌学都学不了的。
业内都知道,2026款夏的这些配置单,单拎出来任何一个都能当卖点。
但比亚迪直接"打包"给20多万级的MPV,本质上是用技术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毕竟比亚迪不用像其他品牌那样层层加价,自己造自己用,成本直接降下来。
说白了,这不是"亏本赚吆喝",而是"把高端技术平民化"的套路。
这套路比亚迪玩过很多次,秦PLUS、宋系列都是这样干的。只不过这次盯上了MPV市场。
2026款夏会逼疯谁?MPV市场的"科技战"要来了
现在问题来了,2026款比亚迪夏这一波"科技升级",到底会搅动多大的水花?其他品牌会不会连夜改方案?
从价格带看,2026款夏的售价在20.68万到26.98万元区间。这个价格段对标谁呢?
腾势D9插混版的售价是33.98万到44.98万,纯电版34.98万到46.98万。价格差了十几万,这差距有点大啊。
传祺M8大师版的售价是22.98万到26.68万,这个才是直接对标的。魏牌高山这款新车,售价在30.98万到35.38万之间。
但对比同价位的竞品,配置差异就出来了。腾势D9的高阶智驾要选装,价格还不便宜。云辇-C这样的底盘技术,也只有顶配才有。
传祺M8连HUD都是高配选装,更别说激光雷达这样的高端配置,根本没有。
魏牌高山虽然号称有空气悬架,但纯电续航能力就一般了。Gaoshan 8是172公里,Gaoshan 9是201公里,都没有2026款夏的218公里。
综合来看,2026款夏在"智驾加底盘加续航"这三项核心指标上,至少有两项是同级最优。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消费者的购买逻辑要改变了。从用户群体看,2026款夏的目标群体很明确。
年轻家庭用户想要科技感加实用性,商务人士需要舒适加面子,科技爱好者追捧行业黑科技。
这些人以前的选择无非两种。要么咬牙上40万级的豪华MPV,要么就买老款MPV凑合。
现在20多万就能买到"科技加实用"兼备的车型,谁还会将就?
业内都在预测,2026款夏上市后,2025年底的MPV市场肯定要重新洗牌。
腾势D9可能要开放更多智驾选装包,降低消费者的升级成本。不然市场份额被2026款夏抢走一大块,这笔账算不过来。
传祺M8要么跟着降价,要么增加一些高科技配置来维持竞争力。否则消费者会直接问你,凭什么我买你就比买2026款夏多花钱。
魏牌高山这边虽然是新车,但面对2026款夏的竞争也很难受。新车+高价格,还要硬碰对手的主力价格带。
这个局面对其他品牌来说都挺难的。毕竟比亚迪最擅长的就是"用技术定义行业标准"。
怎么理解这句话?看看秦系列、宋系列怎么在各自的领域压倒对手就明白了。
比亚迪的打法就是把原本高端车才有的配置,硬生生往低价格带塞,逼着竞品要么跟要么死。
这次也不例外,2026款夏就是这样的杀手锏。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2026款夏上市后,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很多网友都在问一些问题,我们挑几个典型的聊聊。
有人问,这些配置是不是"花架子",日常用得上吗?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HUD和天神之眼B对新手和长途党特别实用。HUD能减少低头看导航的事故风险。
你坐在驾驶位,眼睛不用离开前方路面就能看到导航信息、车速限速这些东西。对于长途驾驶和高速行驶来说,这就是安全的升级。
天神之眼B的智驾系统能缓解高速疲劳。自动跟车、自动变道这些功能,虽然不是完全的自动驾驶。
但确实能大大减轻长途驾驶的疲劳感,这对于经常跑高速的人来说价值很大。
云辇-C加预瞄对于带娃家庭更友好。过减速带不颠簸,孩子坐在后排睡觉不容易醒。
这听起来像小事,但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这是真实的使用价值。
还有人问,插混版218公里纯电续航,实际能跑多少?这问题问得好,很多消费者都有这个疑虑。
CLTC工况是理想值,实际续航肯定要打折扣。正常来说,实测城市通勤情况下,有空调、正常驾驶方式,大约能跑180到190公里。
这个距离足够一周的上下班了,大部分上班族的单程距离不会超过30公里。如果经常跑高速,建议还是选插混版,综合续航1163公里,加油5分钟就能续命。
第三个高热度问题是,和腾势D9比,2026款夏的短板在哪?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
腾势D9的品牌溢价更高,因为有奔驰技术背书。内饰用料更豪华,真皮、木纹饰板、高档织物这些东西。
价格段也更高,从33.98万到46.98万,消费者的预期就不一样。有些消费者就是为了那个品牌光环,愿意付溢价。
但2026款夏的科技配置更激进,智驾下放更彻底,价格门槛更低,适合"重实用轻面子"的用户。
两台车的定位不一样,面对的消费者群体也不一样。这就看个人的购车逻辑了。
结语:比亚迪又给MPV市场"上强度"了
从2026款夏的升级就能看出,比亚迪早就不只是"造电动车"的厂了。
人家现在玩的是"科技平权"。20多万的MPV,给你百万豪车的智驾和底盘黑科技。
还把价格压得死死的,这哪是卖车?分明是给同行"立规矩"。
下次再有人说"MPV不用太智能",我们就把2026款夏的配置单甩过去。
HUD抬头显示、天神之眼B智驾系统、云辇-C预瞄悬架、218公里纯电续航、1163公里综合续航。
这些配置组合起来就是质的飞跃,不是小改小补。
消费者的升级需求就摆在这里,谁满足谁就能赢。比亚迪这次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
2026款夏的出现,对于整个MPV市场来说是个转折。
之前是"大空间等于豪华"的年代,现在开始进入"科技才是竞争力"的时代。
其他品牌不想跟进都不行,消费者已经尝到甜头了。
最后问一个灵魂问题,如果预算20到27万买MPV,你会选"科技升级"的2026款比亚迪夏。
还是选"豪华稳重"的腾势D9?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能看出MPV市场接下来会怎么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