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国标电动车,那可真是个大话题,不少车主心里都有不少话。这事儿吧,抱怨的人可不少,连央视都多次曝光过这方面的各种问题。各地的监管部门也是使劲儿管,抓得挺严的。
最近,国家发布了一项新规定,从这个月的第一天开始,电动车的最高速度限制为每小时25公里,如果超过这个速度,电动车会自动断电,迫使骑行者减速。这一消息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然而,无论持何种观点,大家都非常关心一个问题:电动车突然断电是否安全?谁能为骑行者们解答这个问题呢?
新国家标准规定限速为25公里每小时
一方面,央视镜头直接揭露并批评了改装的乱象,各个部门也迅速行动,处理得很果断;另一方面,街上依然有很多电动车飞驰而过,实际速度大多超过了35公里每小时。而且,大家心里清楚,这些规定多半是那些不骑电动车的人制定的。
别以为这次电动车新规只是小打小闹,从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国标,标志着监管方式的一个大转变。它不再依赖市场自我管理和用户的自觉行为,而是直接采取强硬的技术措施,建立了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
过去想要提高电动车的速度,通常刷个软件就能搞定,有的厂家出厂时也会悄悄在控制器上留个漏洞。但是,现在新的国家标准出台后,彻底堵住了这个漏洞。新规的核心内容是,一旦车速超过25公里每小时,电机就必须立即停止供电。这样一来,以前的软限制变成了硬性的锁定,想要破解,难度可是成倍增加。
这还没完呢,新的规定对控制器和电池等主要部件也提出了更严格的防篡改标准,简直把所有可能钻空子的“后门”都堵上了。
更严格的规则还在后面,新规定还强制实施了“限塑令”,也就是车辆上塑料件的总重量不能超过整车的5.5%。官方给出的理由很充分,说塑料是车辆起火时的主要燃烧源,听起来好像没啥问题。但实际上,这个条款对那些外观大量使用塑料的小型车来说可是致命的打击,几乎等于判了它们“死刑”。
这些车型特别受欢迎,因为它们空间大,能装下大电池。改装后,符合规定的空间几乎被挤满了。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热闹非凡的圈子。
技术封锁越严密,就越激发人们突破限制的渴望。这种强烈的需求催生了一个复杂、顽强且难以消灭的地下改造市场。
很多人的需求很实际,他们觉得这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原本只需要30分钟的上下班路程,因为限速变成了50分钟,每天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几十分钟的休息时间。
对于送外卖的人来说,使用符合规定的车辆通常意味着难以完成平台要求的订单量。然而,只要有需求,就会有相应的供应。在广西南宁,已经曝光的改装产业链已经发展成为一套令人惊讶的“一站式”服务,包括软件破解、硬件更换,以及配套的假合格证和车牌,分工十分明确,总能找到方式避开监管。
面对这种情况,执法单位确实有点棘手。最近,湖北黄石的“电动自行车一条街”突然遭遇突击检查,而山西大同的商家也受到了规范提醒,整个场面显得热闹非凡。
不过,“先安装再改装”的方法大家早就知道了,再加上通过电商直播等隐蔽渠道进行教学,让执法变得困难重重,成本也很高,想要长期管控并不容易。
封闭的道路,仅有的办法
电动车随意改装可不是小事,周围已经发生过不少惨痛的事故。谁都不想在街上正常走着,突然被一辆改装过的电动车撞倒,轻则皮肉伤,疼上好一阵子,重则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电动车限速25公里每小时,这个规定让很多人觉得有点难接受。有些人甚至开玩笑说,这速度连共享单车都不如,干脆打个车算了。仔细一想,大家觉得电动车乱改装的问题,可能并不是车子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这个限速太低了。
广州的市民们其实需要比25公里/小时更快一点的交通工具来应对中短途出行,但合法升级的电动摩托车却被禁止了。这样一来,电动自行车就不得不承担起它本不应该承担的角色,变成了市民出行的“唯一选择”。
这事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不满。他们认为既然限制了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什么还要禁止摩托车呢?这不是把所有合法提速的路子都堵死了吗?很多人觉得制定这些规定的初衷根本没考虑到骑车人的出行难题,所以才会有人说:“这标准,肯定是没骑车的人定的。”
大家最困惑的,还是那个超过25公里每小时就会自动断电的规定。这让大家普遍质疑:断电后真的安全吗?比如你在上坡或者过马路时,如果电车突然断电,会不会失控滑倒,或者引发其他问题?
很多人都对此感到忧虑,这也是新规最受争议的地方。因此,在相关的讨论区里,有不少人表达了反对和抵制的意见。但实际上,我们不必过于担心这个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