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在俄罗斯卖不动了?”

最近一则消息冲上热搜,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乘用车数量暴跌2.6倍,从去年同期的27万辆直接腰斩到10万辆出头。

俄罗斯市场堆积着30多万辆中国车卖不出去,经销商疯狂打折,最狠的车型直降百万卢布(约合人民币8万),但依然无人问津。

曾经占据俄罗斯79%市场份额的中国汽车,如今连“半壁江山”都守不住了。 红旗H9、坦克500这些明星车型销量暴跌,西方豪车反而逆势增长。 这场“断崖式下跌”背后,藏着中企出海的隐痛与全球汽车市场的暗战。

“中国车在俄罗斯卖不动了?”-有驾

俄罗斯街头,原本满眼的中国品牌车开始变少。 2025年开年至今,中国对俄乘用车出口量直接“膝盖斩”,1-4月仅卖出10.57万辆,比去年同期少了16.46万辆。

俄罗斯《生意人报》用“断崖式下跌”形容这一趋势,连俄罗斯汽车经销商协会主席都直言:“仓库里压着35万辆中国车,就算降价到骨折也卖不动。

库存积压成灾

走进莫斯科郊外的汽车仓库,成排的红旗、奇瑞、吉利车盖着防尘布,落满灰尘。 这些车大多是2024年底通过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曲线入俄”的库存车。 俄罗斯汽车统计机构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经销商平均每辆车降价10-50万卢布(约8000-4万人民币),部分冷门车型甚至打到“半价”,但消费者依然不买账。 一位经销商苦笑:“以前一天能卖几十台,现在一周能卖出一辆就谢天谢地。 ”

政策“冷水”浇灭市场热情

俄罗斯政府2024年10月突然提高进口车报废回收费,涨幅高达70%-85%。 一辆原本售价150万卢布(约12万人民币)的中国车,报废回收费从10万卢布直接涨到17万卢布。

这笔钱几乎能再买一辆新车,消费者自然转向更实惠的二手车。 莫斯科一家汽修店老板吐槽:“现在谁还买新车? 买台二手车修修能用十年。 ”

高端车“内卷”到离谱

红旗H9曾是俄罗斯富人圈的“网红车”,2024年单月能卖500多台,如今4月销量暴跌75%,只剩100多辆。 坦克500越野车更惨,直接跌出高端车销量榜前二十。 反倒是宝马X5、奔驰GLE这些西方品牌,虽然价格涨了20%,销量只降了10%。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汽车租赁公司分析师发现,市场对中国高端车的热情像被“浇了一盆冰水”,不是质量不行,而是“买高端车的人突然变少了”。

消费者集体“捂钱包”

圣彼得堡市民伊万原本打算换一辆中国新能源车,现在却改买二手伏尔加。 他算了一笔账:“新车税太高,二手车不用交报废费,还能省下一半钱。 ”

俄罗斯人普遍预期西方品牌会重返市场。 一位汽车论坛网友留言:“等特朗普和普京谈妥停战,奔驰、丰田肯定杀回来,谁现在买中国车当韭菜? ”

经销商暗战升级

为了清库存,中国车商使出浑身解数。 叶卡捷琳堡一家4S店推出“买车送5年免费保养”,另一家直接玩“买一送一”,买坦克300送奇瑞小蚂蚁。

但这些促销根本带不动销量。 莫斯科汽车分析师德米特里透露:“经销商现在互相杀价,一台车利润不到1%,还不如去卖拖拉机。

工厂开始“踩刹车”

长春某车企内部文件显示,2025年对俄出口配额直接缩减40%。 长城汽车暂停了在鞑靼斯坦的工厂扩建计划,奇瑞则将出口重心转向中东。 一家零部件供应商抱怨:“以前一天发30个集装箱到俄罗斯,现在一周才发3个,车间一半工人都放假了。 ”

市场格局悄然洗牌

巴西取代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汽车进口国,4月对俄出口量同比暴涨200%。 土耳其、阿联酋的车也在涌入俄罗斯,这些车打着“欧洲标准”的旗号,价格比中国车高20%,但销量反而更好。 莫斯科汽车展上,一位参观者直言:“现在买中国车感觉像在买‘过时货’,而土耳其车至少还能装装面子。

售后服务成致命伤

圣彼得堡一家中国车维修店的李师傅每天只接两单。 “备件从中国运过来要三个月,客户等不起就直接弃车。 ”,

很多中国车依赖智能网联系统,但俄罗斯禁止安装中国服务器,导致车载导航、语音助手全部瘫痪。 一位车主吐槽:“我的红旗H9现在就是个会动的铁盒子,连音乐都放不了。

专家泼冷水

俄罗斯汽车统计机构负责人谢尔盖直言:“别指望库存车能清掉,至少积压到2026年。 ”Vector Market Research公司虽然预测中国车会回暖,但前提是车企必须“在俄罗斯建厂、配本土团队、提供十年质保”,这些条件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企业最不愿触碰的雷区。

消费者用脚投票

在喀山一家4S店,25岁的程序员阿列克谢正在试驾日产逍客。 “以前觉得中国车性价比高,现在发现贵一点的配件都要从中国寄,维修费比德国车还贵。 ”他指着展厅里的奇瑞瑞虎说:“这车配置确实高,但谁敢赌它开五年不报废? ”

物流困局加剧

满洲里口岸的货车司机老王最近闲得直叹气。 “去年一天跑三趟俄罗斯,现在一周一趟都不到。 ”中俄边境的铁路货运量暴跌60%,很多集装箱积压在满洲里仓库。

俄罗斯海关加强了对二手车的抽检,一辆车清关时间从3天延长到3周。 一家物流公司抱怨:“现在运一辆车赚的钱还不够付仓储费。 ”

西方品牌暗中布局

尽管宝马、奔驰官方宣称“暂不重返俄罗斯”,但莫斯科街头悄然出现贴着“欧洲进口”标签的二手宝马X3,车尾气罐上赫然印着“中国制造”。

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车通过土耳其、阿联酋的贸易商“洗白”身份,价格比正规渠道低30%。 一家俄罗斯车商私下承认:“只要挂上欧洲标,再贵的车都能卖出去。

本土化遇挫

力帆在利佩茨克的工厂原本计划年产10万辆,如今月产量不足1000台。 车间里堆着俄制版轩朗的半成品,工人们无所事事地刷手机。

厂长无奈地说:“俄罗斯人非要我们用本地供应商,但本地钢铁厂生产的钢板厚度误差超过0.5毫米,车架一撞就变形。

数据背后的真相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俄罗斯从中国汽车进口国榜单上暴跌至第六位。 但鲜有人注意另一组数据:俄罗斯人通过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中转站”购买的中国车,占实际使用量的37%。

这些车挂着其他国家牌照,却在中国车企的售后系统里查无记录。 一位分析师警告:“表面上看是出口暴跌,实际上很多车还在俄罗斯路上跑,只是官方数据不认账。 ”

二手车市场变天

莫斯科最大的二手车市场里,中国车占比从去年的60%骤降到25%。 取而代之的是韩国现代、起亚的二手车,这些车虽然配置低,但维修手册全是俄文,配件在本地超市就能买到。

一位车商透露:“现在买中国新车要签‘生死状’,商家概不负责售后,出了问题自己找中国大使馆。

车企转型求生

吉利悄悄将出口俄罗斯的博越改挂“宝腾”标,奇瑞在白俄罗斯工厂生产贴牌车。 这些“换壳车”价格比原版高15%,但销量反而增长20%。 一位经销商调侃:“只要车标不是中国字,俄罗斯人就觉得质量有保障。

普通人的选择

下诺夫哥罗德的家庭主妇塔季扬娜,原本打算买一台中国电动车接送孩子。 现在她改用二手伏尔加,每月油费省下2万卢布(约1600人民币)。 “中国车充电站太少,冬天电池掉电快,还是老伙计靠谱。 ”她的旧车虽已服役18年,但维修费每月只要3000卢布(约240人民币)。

隐藏的“灰色交易”

叶卡捷琳堡的地下车市里,中国新车正通过“平行进口”渠道流入。 车商会把中国车拆解后,用乌克兰、摩尔多瓦的零件重新组装,再以“东欧原产”名义销售。 这种车价格比正规渠道低40%,但没有任何质保。 一位车商得意地说:“只要不被海关抓住,这些车能再卖五年。

政策倒逼转型

俄罗斯工业部最新文件显示,进口中国车必须满足“60%零部件本土化”才能享受关税优惠。 这一政策直接逼停了十几家中国车企。 长城汽车驻俄代表处负责人坦言:“我们算过账,在俄罗斯搞本地化生产,成本比国内贵30%,根本拼不过土耳其车。 ”

消费者的“叛逆”

喀山23岁的大学生达莎,故意买了一台中国产海马S5。 “我爷爷说中国车质量差,我就偏要证明他错了。 ”结果提车三个月,车载导航系统因无法连接中国服务器彻底瘫痪。 她苦笑着把车卖给二手车商:“现在连叛逆都要付出代价。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