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困境,要比想象中来得更早一些,也更剧烈一些。
当一向怼天怼地怼网友的李想开始“求放过”,李想便不再是那个早已被标签化的“李想”了。
理想i8,没有再声称自己是多少钱以内最好的SUV。与此同时,曾经热衷于发布周销量排行榜的理想汽车,也没有公布太多订单量的信息。
李想更谦和了,而“理想”,更低调了。
我不认为这意味着一个企业或者企业家的成熟——这两者都早八百年就熟透了。
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不过是理想这家企业在发展遇到顿挫时的自然选择。古惑仔里的山鸡哥也说,矮要承认,挨打站好。当大势不站在自己这边的时候,要懂得适当蛰伏,不要嘴硬,不要硬刚。
是的,在我看来,理想汽车的发展势头,受挫了。
与其讨论理想现在为什么会受挫,不如去讨论他当年为什么会成功。
理想ONE,可能是中国汽车新势力带给汽车行业最大的精神财富。因为那是第一款真正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中国汽车。在此之前,国内的造车企业——包括自主与合资——都是机械地模仿或者引进国外车型,仅有的为中国消费者考虑的两个因素是减配和加长——或者,再加上加价?
理想ONE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他用SUV的造型,做出了MPV的体验。
大家都知道MPV舒适,但难看。就连李想自己都说MPV是“不伦不类的车”。
在颜值至上的市场中,MPV注定只能是边缘品类。
而把SUV做舒适这件事,似乎天然就有一种无形的壁垒。
在沉重的品牌包袱和燃油车的技术壁垒下,没有几家车企能够真正满足这些需求。价格上限被锁死,没有高端发动机,导致没有人有能力将SUV的车做的跟MPV一样舒服。而有这个钱的品牌,又不愿做这个事。50万,你就只能买个logo,还不是最好的logo。
网友们调侃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压根不是什么黑点,而是对消费者用车需求的切实关切。以前人们说本田卖发动机,日产卖沙发。问题在于,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发动机的同时,也拥有沙发呢?
理想ONE的成功奠基于此。它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全面满足中国家庭用车需求的产品。够大,够舒服,配置齐全,而且不是丑丑的面包车(MPV)。
可以这么说,理想ONE,定义了如今中国大型和中大型SUV的标准形态。甚至这个标准,也延续到了其他车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想是中国汽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第二个因素,是采取了增程路线。这当然是我们马后炮式的总结,也未必不是李想病急乱投医式的幸运。但即便真是如此,能押中这样的幸运也需要卓绝的能力。毕竟,增程路线也不是李想发明的。
现在回头来看,是理想ONE对用户需求的极大满足,才让用户可以忽略增程路线的“脱裤子放屁”,忽略一言难尽的馈电油耗,忽略三缸机。与其说增程路线成就了理想,倒不如说理想挽救了增程。
但毕竟,彼时的增程赛道,是一个没有什么对手的赛道。理想做到了与别人不同,做到了市区纯电的体验,做到了无里程焦虑,以及以这些为前提的无可替代的舒适性。
为了理想i8这款车,44岁的李想开通了某音账户,并且,开始频繁用自己被全网黑的素材玩梗。就连理想i8和小岳岳拍的官方宣传片里,也大声喊出了“听我讲完”。
因为Mega的挫折——不能算是失败,只能算是未达到预期——让李想开始清醒意识到,纯电市场,远比他想象的困难。
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李想本人成不成熟,i8的定价合不合理。而是在于,当年支撑理想汽车成功的那些因素,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最简单的事实是,面对鸿蒙系——主要是问界系列——的冲击,理想的应对始终显得有些被动。由于鸿蒙系从一开始就采用的增程模式,再加上趋同的定位和售价,使得在公众认知里,鸿蒙系是理想的最直接对手。而以鸿蒙智行为对手,实际上相当于理想要同时应对4-5家企业的围剿。无论从产品多样性、研发周期还是销售渠道来看,理想都是吃亏的。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企业——甚至包括小米——都已经有了或正在筹备增程车型。增程,这个理想以一己之力带火的赛道,正在变得无比拥挤。
而用SUV的造型造出了MPV的理想,此时推出了理想i8:一款顶着MPV造型亮相的SUV。
李想的思路真的很有趣。
当然,我丝毫不怀疑i8的舒适性,这是理想最拿手的看家本领。从我个人来讲,i8的造型也不错,有一种当年看到雪铁龙DS5的感觉——当然还是不如,也不如正统的MPV理想Mega。
我并没有无聊到用造型去定义一款车的性质,甚至于,我也倾向于认为,以后各种车型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
但对于目前的市场而言,SUV和MPV的认知分野依然明晰——也就是竞争分野依然清晰。顶着MPV造型杀入中大型SUV的铁血战场激烈搏杀,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就在理想i8发布后的次日,理想港股暴跌12.84%。
理想i8,显然不是那个终极答案。
在笔者的认知中,也许李想不给这款车套上“定义”——不是SUV,也不是MPV,而是干脆命名一个新的物种,你可以叫他MUV甚至MTV——也许会更好。
但也万幸他没有这么做。
毕竟,这个时代被我们这种营销狗创造的新名词污染得已经太多了。
关注我,可能会有些收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