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5量产版在慕尼黑车展正式亮相,定价超过百万元,虽然外观设计炫酷科技感强烈,但高昂的价格在国内市场或许难以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我记得去年冬天,朋友在朋友圈晒了张极星的实车照,配文是看上去挺有未来感吧?我还记得那会儿他还补充说:买账的可能只是对充满科技感的外观感兴趣。说到外观嘛,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极星5这次的造型,比起之前的Precept概念车,基本没变,怎么说呢,基本保持了其未来派风格。前脸甚至更尖锐、更犀利点,那黑色梯形格栅、上下分层的灯组,感觉像个酷炫的面罩,但你知道,封闭式格栅的实际意义嘛?其实就是为了降低风阻,技术上叫被动冷却——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让空空气不缠着引擎散热器跑,反正我观察到的:有的品牌就是把封闭格栅当个面子功夫。

说起这点,实际上供应链上你会发现,很多豪华品牌在追求极简设计的也得考虑油耗与续航。就好比你做饭,锅盖盖上,火力集中,省电又快,但一旦锅里东西爆沸了,要把盖子拿开,油烟到处跑——合理利用封闭面板的技巧,也是研发里的一种生活策略。

极星5量产版在慕尼黑车展正式亮相,定价超过百万元,虽然外观设计炫酷科技感强烈,但高昂的价格在国内市场或许难以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有驾

反正我觉得这车比较耐看的,尤其是隐藏式门把手和流媒体后视镜,别看的太单纯——实际体验中,流媒体后视镜也有快充延迟、视野模糊的情况,但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逼格满满,尤其是在城市街头招呼同行的感觉。

对比同级的对手,比如特斯拉Model S和宝马i7,实操差别还是挺明显的。Model S的惯性边界感比极星自然,操作更成熟,印象深刻的是那个钢琴键式按钮,干脆利落。而极星5的中控,大屏融合度挺高,14.5英寸比起Model 3的简单仪表,屏幕直接占满视线,那种工业设计+科技魔幻的感觉明显更强。不过我还没搞懂:长时间看那个大屏,眼睛会不会累?其实我当时还在想,那个MicroTech环保面料,手感真的好吗?咦,听说环保材料的制造工艺都用的是回收塑料和植物纤维,我估算,这材料如果用得太多,可能成本也会高个10-20%,不过具体我没核实——这都只是我的猜测。

极星5量产版在慕尼黑车展正式亮相,定价超过百万元,虽然外观设计炫酷科技感强烈,但高昂的价格在国内市场或许难以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有驾

我当时还在想,如果没有那个价格标签,咱们可能会觉得它挺新鲜,年轻人喜欢的运动风调调。但是,这个起售价——11.99万欧元,折合人民币大概就是100多万块,明显就不是普通玩意儿。在国内,虽然车展现场偶尔能体验到进口版,但看价格,绝对是为了体验买单,像我曾经旁边的销售说:我们这边的客户,体验感很强,但考虑到价格,还是得看有没有‘带感’的理由。

你会不会觉得,这车跑快了就像打了鸡血?文案里说能3000瓦的瞬间输出,零到百公里只要3秒。其实我有个感觉,光追求快感会不会太追求极端?高功率、快充也是供应链折腾出来的,大部分时间在充电时,能不能多想想续航下降的比例?据我身边的维修兄弟说,他接到的维修订单,三分之二是电池相关问题。他们经常调侃:电池是不是像我们手机,时间一长就不那么耐用了?说起来心里嘛,总觉得,实际使用中的电池耐用性,真得像宣传说的那么牛吗?估算:112千瓦时的电池包,单纯用电能成本,按平均每度电0.6元算,百公里大概花费人民币3元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算上充电桩的使用成本和损耗,实际还是偏高的。

回头想,那个未来感的外观,强调科技、运动,也挺打眼,但是我倒是疑惑:真的是大部分年轻消费群体会为炫酷外形买单?还是说我们国内这帮准车友更关心实用性?就算极星5出现在国内市场,面对价格门槛,估计很难成为爆款。因为咱们身边很多朋友还在纠结续航够不够用,或者维修便利性。

极星5量产版在慕尼黑车展正式亮相,定价超过百万元,虽然外观设计炫酷科技感强烈,但高昂的价格在国内市场或许难以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有驾

说一点我真没考虑太多的:像那溜背设计,后排头部空间是不是会有限?这车的座椅包裹感倒是挺不错的,但长途坐下来,腿伸展空间可能会较其他SUV更紧凑。对,越看越觉得,实际上它是运动风格的轿跑——强调线条感和科技感,飞线般的尾灯,配合流线型车身,视觉冲击确实很强。

你猜为什么很多豪华电车都喜欢用那种贯穿式尾灯?我觉得,除了美观,其实是照亮整个尾部,可成为夜间的臂章。这也导致维修变得复杂——一旦尾灯有问题,拆装难度可能比普通车高个档次。

(这段先按下不表)这一点,倒让我觉得,未来的汽车设计是不是会逐渐变成拼颜值和拼科技两条战线?我其实心里还在琢磨,价格高、科技感强、外观炫,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真能打动他们的心吗?我小时候觉得,家用车能开到远方的就已经很好了,现在可能更看重科技体验了。

极星5量产版在慕尼黑车展正式亮相,定价超过百万元,虽然外观设计炫酷科技感强烈,但高昂的价格在国内市场或许难以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有驾

你们会怎么想,极星5卖得火不火?我理性一点儿猜,它在国内市场恐怕只是摆个样,不是真正的走量车。你看那些奇瑞、比亚迪推出的新能源车,价格差不多,续航也足够用,为什么无声无息就变成市井车了?我不是在打比方,但一个明显的差别是:极星强调的技术感,其实就是雪藏的奢华感,打在某些圈子里可能会很受欢迎,但走入普通家庭,门槛还是太高。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疑问:谁会真正玩得转这个豪华电车?是有故事的人,还是对科技感执迷的人?这个反正我还在观察中。

极星5量产版在慕尼黑车展正式亮相,定价超过百万元,虽然外观设计炫酷科技感强烈,但高昂的价格在国内市场或许难以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有驾

(这段突然卡壳了——也许下一次,我会特别关注一个细节,比如那个方向盘上细微的触感变化,或者中控旋钮的材质差异,毕竟细节才决定品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