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花 3000 块买的电动自行车,骑了还不到半个月,就听说 10 月以后可能因为 “没地方充电” 被罚 —— 这事儿最近让不少车主犯了愁。
最近济南、新疆阿克陶、河南许昌这些地方,都接连发了电动车整治的通告,要搞 “2 罚 2 查 2 扣”,可问题跟着就来了:一边是 10 月 1 日起违规充电最高要罚 500 块,另一边自家小区连个集中充电桩的影子都没见着;一边说无证驾驶电动车最多罚 2000 块,另一边大半车主都不知道 “时速超 25 公里的电动车算机动车”。这安全要管,可老百姓用车的方便也得考虑,新规还没落地,矛盾就先冒出来了。
先说充电这事儿。其实现在不少地方都在管违规充电,就说济南吧,10 月起要是在楼道、楼梯间这些公共地方停电动车或者充电,要罚 100 到 500 块;要是在没集中充电条件的屋里、不合规的地下车库充电,或者乱拉电线、把电池扛进电梯,轻则警告,重则罚 200 块。可规矩定了,充电的地方没跟上啊。住建部今年 7 月刚发的数据显示,全国老旧小区的充电桩覆盖率也就 38.2%,那些没物业的老旧小区更惨,覆盖率才 19.7%。济南本地论坛上就有网友说:“社区贴公告说不让在家充电,可我们楼连装充电桩的地方都没规划,总不能让我骑 2 公里去商场充电吧?”
而且安全隐患确实存在,国家消防救援局今年 8 月统计,上半年电动自行车火灾里,76.3% 都发生在充电的时候,其中 58.1% 是因为违规停放或者入户充电。一边是不罚不行的安全压力,一边是想合规却没条件的车主,这整治从一开始就没人能完全满意。
再说说载人的规定,这也是个争议点。新疆阿克陶从 10 月起要查电动车违规载人,规矩是电动自行车只能载 1 个 12 岁以下的孩子,电动轻便摩托车根本不让载人。可市面上不少电动自行车都有后座,车主难免纳闷:“既然不让载人,厂家为啥还要装后座?这不逼着人违规吗?” 其实按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的后座平板长度不能超过 17.5 厘米,本来就是给短途带孩子设计的,不是让载成年人的。可各地执行起来又不一样,上海要求带孩子必须用固定座椅,北京只说要装座椅,没提孩子身高限制 —— 之前有人说北京要求孩子不超过 1.2 米,那是弄错了。这种 “一地一个样” 的规定,让经常跨区域骑车的车主很担心:“我在新疆这么骑不违规,到了上海会不会突然就被罚了?”
更让车主糊涂的是无证驾驶的事儿。按规矩,时速超 25 公里的电动车算机动车,得有驾驶证才能开,没证的话要罚 200 到 2000 块,严重的还可能拘留。可公安部交管局今年 8 月的调研显示,全国近 62% 骑这种车的车主,根本不知道自己骑的是 “机动车”,更别说去考驾照了。很多人都委屈:“我买的时候商家只说是电动车,从没提过要驾照啊!” 这事儿也暴露出问题 —— 政策是落地了,可给车主的宣传根本没跟上。
河南许昌的扣车规定也让不少人慌了神。从 10 月 8 号开始,要是用电动车非法营运,或者改装电池、加装遮阳伞,查到了就可能扣车。这么做本来是为了配合 11 月 1 日的新规 —— 到时候电动车电池和充电器必须有 CCC 认证,没有的话不能卖。可麻烦的是,2024 年下半年到 2025 年上半年,有些商家还在违规卖旧国标电动车,这些车的电池大多没认证。现在车主要么改装电池算违规,要么不改装,车又面临超期使用的问题,不少人算了笔账:“一辆旧国标车差不多 3000 块,才用半年就要淘汰,这损失该谁来担?”
关于这事儿,专家们也有不同想法。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今年 8 月的研讨会上,有人觉得必须刚性执法,只有重罚才能管住违规,减少事故;也有人建议别太急,比如给没充电桩的小区设 3 个月缓冲期,先把设施建起来再严格罚;还有人说该让车企和商家多负责任,卖车的时候就得说清楚 “要不要驾照”“能不能载人”。可这些建议现在还只是讨论,10 月的整治已经要开始了。
现在最现实的问题就是:10 月以后,车主们到底该咋办?是冒着被罚的风险在家充电,还是花时间跑老远找充电桩?是赶紧去考驾照,还是干脆换辆合标的车?而交管部门面对这些争议,会不会调整执行的办法?其实这场整治的意义,不只是看罚了多少钱、扣了多少车,更该倒逼充电桩快点建、新规宣传快点跟上 —— 毕竟,得让车主 “想合规就能合规”,这才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你觉得这次电动车整治,是该先严罚违规行为,还是先解决充电桩不够、宣传不到位的问题?你身边有没有因为新规陷入困境的车主?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