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001这次有点过分了,悄悄地迈入2秒加速俱乐部,还真没想到它能做到。这车能在性能上突飞猛进,主要归功于它新升级的三电架构。900V高压架构,难怪宣传说比老款速度快了不少。你看,900V架构不是单纯堆高压,而是在电池管理、散热、快充方面做得更细。
我记得一位维修工说过:这车快充时几乎像吃速食一样,几分钟就能补满。估算一下,快充30%-80%的时间大概也就15分钟左右吧。这可是跟燃油车加满油比,方便多了。
这个电架构搭载的370kW后电机,零百加速能到2.8秒,听着就刺激。有圈子里的朋友跟我吐槽:这速度,开着像虚拟赛车。但我倒觉得,性能越强,可能带来的问题也越多。
比方说,动力转发到轮子上,不光是硬件的事,还要看软件调校。一些小细节我去年翻了翻旧资料,比如刹车调校、悬挂调教都很费心。有朋友说加速到极致,刹车也要跟上,不然就像在飙高速,还空留个漏洞。
这车在配置上也不含糊。全系标配CCD(自适应巡航)+ 双腔空气悬挂,想想普通合资SUV都还得出去加装这类配置,这啥感觉?后排的伊姆斯躺椅,调到最大角好像是为长途舒适做的设计。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后排座椅可以调到最大角度,等于带一个沙发出去玩也绰绰有余。试想:坐在温暖的车内,看着星空顶,除了别人说的出差用还挺合适,我觉得更像是把豪华配置带到家里了。
说到豪华感,极氪这次还升级了中控,看起来更现代,触控界面反应也快。有人跟我悄悄说一个按钮能满足大部分操作,其实我觉得还可以再智能点。毕竟,现在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如果还能多点个性化设置,可能更吸引人。
但我得说,不能只盯着灯光和配置,要知道:这些豪华配置背后,研发和供应链压力都很大。你想啊,一个车厂要调配好从芯片到高压线束,别说几个月了,可能都要一年时间。回头想想,一根质量不过关的线缆,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瘫痪,责任还得厂商自己扛着。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在开车时,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停车时,后方摄像头切换到夜视模式,突然画面变得非常清晰,像用放大镜一样。真心佩服这部分技术成熟,特别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升了不少安全感。
说到安全感,我还想:这车的主动安全配置,价格还能相对合理,很多同价位的合资车都没有,感觉买这车就是值了。但值不值还得看续航和维护成本。用个粗算,你看一箱电(75kWh)能跑个400公里,抛开复杂的路况,百公里能耗在20度电左右。电价4毛一度,电费就要8块钱。你说,这月开得多算?也就看个人用车惯。
我觉得,极氪这次的升级有点扯过头,不仅仅是追求性能,还加了点豪华加持。这让我想起,很多车企在追求量产的确实也在用心改善用户体验。你知道吗,这其实是一场内斗。一方面技术追求极限,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跑量和品质。
先不说这些了,因为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和朋友聊过一次:你说,这样的性能是不是会影响到未来的配件供应?他们的反应是可能吧,但没人说得特别确定。毕竟,供应链是一场漫长的博弈,一根芯片少发点,都可能让出货时间延误。
对了,你有没有注意到,极氪001这次的车身比例变化不大,但细节设计更细腻。那次我开着车,感觉车门关起来时,比以前更扎实,不是空洞的哒哒声,而有点哑响。是不是技术细节的进步,还真得看每一个零部件。
车内的隔音也在升级。有人说高速时,噪音明显减少。我自己试驾也有感,这种体验其实对比同级别车还挺明显——尤其是在跑高速时,发动机和轮胎的声音被压制得更好。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用上更厚的隔音棉,或者悬挂调校得更软。
问个问题:你觉得,豪华配置会让车更耐用吗?我其实存疑。配置越多,复杂度越高,未来维修成本可能也会升高。回到一开始我说的,供应链博弈其实也反映在配置的保值率上。
这款极氪001的体验,有点像一场拼盘,性能、豪华、科技,捆绑在一起后变得不那么纯粹。但,没办法,谁叫它要挑战极限,又要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呢?(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也会想:下一步,车企会如何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做平衡?或者,下一款会不会更逆天到让我吃惊?反正,现在的车,越来越不像过去那样工具化。
到底,极氪001是不是过犹不及?还是刚刚好,我还在摇摆。你觉得呢,要不要试驾一番?还是先看看它的续航表现再决定?反正,像我这种平凡消费者,愿意为想象中的未来多付点钱,可能只是一场自我安慰罢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