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总一句话震醒国人!国产高端车销量尴尬,症结到底在哪?

各位车友,今儿咱们来点猛料!

觉着生活乏味?

车圈的事儿,保准让你精神焕发!

这回咱就来拆解国产高端车这块牌匾,看看背后到底有什么真材实料!

前些日子,长城汽车的主事者魏建军,又开腔了!

魏总一句话震醒国人!国产高端车销量尴尬,症结到底在哪?-有驾

现如今,敢讲实话的领导,那可是珍稀动物!

他说了什么?

他说中国车企做高档车,不易!

是真真切切不容易!

这话一出,行业里都得仔细琢磨。

怎么回事?

当下谁都标榜自家座驾华丽精良,魏老板直接来了个釜底抽薪,说“臣妾实在做不到啊!”。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事情脉络。

长城的蓝山SUV,各位车迷应该熟悉吧?

去年卖出四万多辆,奖项也拿了不少。

这成绩,放在SUV市场,也能算得上是好手。

可价格呢?

始终停留在二十多万。

要说它廉价,也说不上,毕竟要掏二十多万;要说它昂贵,跟那些合资品牌一比,立刻显得逊色。

再来看比亚迪的仰望U8,这车更狠!

直接飙升到一百多万一辆!

好家伙,这价格都能与奔驰G级这类经典硬派越野叫板了!

魏总一句话震醒国人!国产高端车销量尴尬,症结到底在哪?-有驾

可销量呢?

几千台!

这感觉就像什么?

就像你在顶级奢侈品店倾家荡产买了限量款手袋,结果发现整个社区就你一个人用,你说这感觉...是高处不胜寒?

还是稍显尴尬呢?

魏老板自己也承认,咱们中国车企,缺什么?

缺响当当的名号!

缺深厚的积淀!

说白了,就是品牌不够硬,故事讲得不够引人入胜!

蓝山卖得还凑合,但价格难以上涨;仰望U8卖得极贵,可销售量又不多,这其中折射出的,正是国产高档车共同的窘境。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咱们的车,品质尚可,技术不落后,却难以卖出高价呢?

这就得说说“品牌”这门深奥的学问了。

好比你去相亲,对方问你开什么车,你答“我开比亚迪”,人家或许认为你务实稳重;可你要是说“我开宝马”,说不定人家看你的眼神都变了!

我并非说宝马就一定优于比亚迪,而是宝马这个招牌,它代表着另一种社会认同、另一种品味格调、另一种光阴的沉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人家百年老店,稍微改头换面,提升价格,照样有人趋之若鹜。

这是为何?

因为人家卖的不是单纯的车辆,而是“情怀”!

魏总一句话震醒国人!国产高端车销量尴尬,症结到底在哪?-有驾

是“颜面”!

反观咱们中国车企呢?

起步晚,根基浅。

眼下只能依靠什么?

依靠性能数据!

依靠物美价廉!

你说你的车加速迅猛,续航里程长,智能化程度高,这些固然重要,然而,这些优势都是可以被学习的!

今天你研发出一个新技术,明天别人也能开发一个。

真正无法效仿的,是品牌背后的文化与故事。

好比你穿一套阿迪达斯,他人看到的是你的朝气蓬勃;可你要穿一双回力鞋,他人看到的兴许是你的情怀以及复古风尚。

“腹有诗书气自华”,此间的价值,是没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对于此,高层也注意到了。

近日海南为百万级别国产车开通便捷通道,减免税费让购车者受益不少。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上头也在支持国产高档品牌,想让咱们的座驾也能扬眉吐气!

小鹏和蔚来这些后起之秀也在开动脑筋,琢磨着怎样把车主变成宣传大使,靠口口相传来提升名气。

这招颇为精明,就像你买了一件心仪之物,逢人便夸,久而久之,大家自然觉得这东西不错。

魏总一句话震醒国人!国产高端车销量尴尬,症结到底在哪?-有驾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公布技术细节后,安全性口碑鹊起,也算是分享了一波技术红利。

然而,仅有技术还不够啊!

许多消费者,尤其是年长的,他们认准的就是洋品牌,觉得开国产车不够体面。

这让我想起早前听过的一个段子:一位大哥开着新款国产电动车去拜访客户,结果客户问他:“哟,换车啦?这是哪家生产的老年代步车啊?”你猜大哥当时的心情,是不是想找面墙撞过去?

当然,中国车企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长城在印尼建厂,主打高性价比,意图占领东南亚市场。

这招颇为巧妙,先从容易的市场入手,累积经验,站稳脚跟。

但是,欧洲市场就没那么好攻克了。

欧洲人更在意环保,中国车企必须在绿色认证上下足功夫,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而今青年人购车,标准也变了。

现在的00后青睐那种充满未来感的设计,玩车还要能拍摄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

但是,年长一些的购买者,依然认准传统大牌,觉得开国产车不够有身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此间的价值,是没法用金钱来衡量。

去年某汽车媒体举办的冰雪测验颇为有趣,蓝山在冰天雪地里摘得两项桂冠,证实了中国车的性能并非逊色。

然而,去4S店看车的人们,依然更愿意多掏腰包选购合资品牌。

这实在令人泄气!

实际上,车企也在不断尝试新事物,比如长城与故宫携手推出定制车型,希望借助传统文化抬升品牌身价。

魏总一句话震醒国人!国产高端车销量尴尬,症结到底在哪?-有驾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效果究竟如何,现在还难下定论,得看后续的市场反应。

有人说仰望U8是国产高档车成功的案例,因为它确确实实卖到了百万级别。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车不过是电动改装版,底盘技术并无太多革新。

见仁见智,但销售数据就摆在那里。

“盖棺定论,尚需时日。”

财政补贴的确出了力,新能源车免税加上地方政府的优惠措施,能省下不少开销。

可是,长远来看,车企要想真正在高档市场安身立命,还得依靠品牌的影响力以及用户的认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

综合来看,国产车技术已然不再是主要瓶颈,但品牌建设这一块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正如魏建军所言,如今车企务必认真思考,如何才能让消费者觉得开国产车也能倍感荣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或许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见效。

饶有趣味的是,我有一位朋友,前几年非宝马不买,觉得开出去有面子。

可去年却换了辆国产新能源车,逢人便赞,说此车乘坐舒适,使用经济,配置还高。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因此,国产高档车到底行不行?

我以为,道阻且长,挑战重重。

但只要咱们的车企,能脚踏实地,把技术做精,把品牌打响,把故事讲好,我相信,终有一天,咱们也能开着自己的“劳斯莱斯”,在全球各地自由驰骋!

回归正题,诸位,你们觉得国产高档车,目前欠缺什么?

是技术?

是设计?

抑或是品牌?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高见,咱们一同探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