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极氪9X的配置表,我第一个反应是:这么多雷达,感觉车子像装了全套福尔摩斯装备。5颗激光雷达啊,5个4D毫米波雷达,这数字说出来都让人觉得有点鸡蛋里挑骨头般的细致,厂商做智能驾驶这档事,真是拼了。不过你说这车定位全尺寸超豪华SUV,做得这样,似乎也正常。毕竟这东西不光是买个代步,更多是体验未来感。
我记得前几天跟一个卖极氪的销售聊天,他说:这车雷达多不仅是灰尘掩盖的安全感,更多是让人放心开进去极端场景。我问他能不能举例,他想了想说,比如高速长时间自动巡航,感应的精度比普通车好太多。这话我倒觉得有点道理。可说实话,我就是不太喜欢车里堆硬件,感觉厂家怕被人说软实力不够,硬是往外头堆感知设备,一点点多余的电子味。
这个9X最吸引我眼球的,其实是它那块超过两平方米的蚌式机舱盖,听说是全球最大的SUV机舱盖。开门一次,简直像在翻阅某种超大号平板。试想这机舱盖这么大,维修时会不会麻烦?而且这么大可能影响日常停车时的灵活性——车库头朝里,掀机盖得多小心翼翼。这点我暂时没细想过,可能没啥大碍,车厂设计时肯定考虑了这些。
末了我忍不住小算了一下,这车轴距3169mm,放眼全尺寸SUV里属于上游水准。据我估算(样本少),轴距越长,行驶舒适度大概率提升,尤其后排空间,这点是极氪9X强调的双零重力座椅的好搭档。
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车的智能中枢用的是高通骁龙8295芯片,双芯片配置,理论算力50TOPS,挺吓人。对比市面上不少车用的单芯片是30TOPS开外,这算是往顶尖领跑靠。可我现在反倒觉得,算力越高,系统更新和升级的难度也会增加,毕竟软件层面得跟得上硬件,稍有差池,用户体验很容易打折。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谁知道。
说到同价位车,我这边正好对比过极氪9X和蔚来的ES8,ES8座椅调节是传统方式,按键还放在座椅侧面,手感差距还是有。9X把调节按键放车门内侧,档次提升是明显的,精致感多了不少。但ES8的整车软件更新更快,反而在智能体验上不落下风。有人问我,这差别重要吗?我觉得看你对智能配置的依赖程度,如果是技术控,大概率会挑极氪9X;但看重成熟度,或许ES8更稳妥。
这底盘系统我觉得还有得聊,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搭配,加上双腔闭式空气悬架,空悬升降110mm这种规格,听着就高大上。换句话说,它就像给车装了个调节筋膜枪,能用气压和磁场配合缓冲路况的震动。双阀CCD电磁减震,简单说就是悬架能自己变软变硬,像是脚底按摩师做针对性按压。但现实用车中,这样的系统维护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专业设备和知识的小摊贩少之又少,稍有撞击调校得返厂。你愿意为了这享受多花几千块年维护费么?这是个问题。
哦,对了,我刚才说极氪堆了很多雷达,觉得有点过度(这个说法有点大),但这得分场景来说,等我体验了日常或复杂路况后,或许会收回来两句。毕竟智能驾驶的防护额外冗余还是有它的正当理由。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虽然看清了硬件侧的闪光点,实际落地更新服务、过保维修成本以及软件迭代速度的具体影响,却怎么也没资料支撑,心里就犯嘀咕了好几回。智能化有时是把双刃剑,对于极氪9X这种高配置车到底折中在哪,你怎么看?
总结一下,到这里你可能开始好奇,极氪9X的豪华感到底体现在哪?除了配置上的数字狂轰乱炸,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那块50英寸AR-HUD,数字导航和现实路面完美融合,开车就像打游戏一样有趣。可别忽视了仪表盘和中控屏之间的流畅交互,在一台车上,这小细节往往被忽略,却直接影响日常使用感受。
回想到自己曾经被某品牌同价位SUV卡顿的中控折磨得差点再也不触碰电子设备,那种心累真是难以言表。极氪9X确实敢秀肌肉,但能不能出彩,本质还得看日常细节。
你觉得,一台标榜全尺寸超豪华和智能化的SUV,怎样的体验才算真正值回票价?是数据上的堆积,还是可以摸得到的舒适感?或者说,你更倾向于哪种极致?我个人还是更喜欢摸着方向盘的感觉,那种实打实的质感,不管智能怎么发展,始终不会被替代。这车的方向盘手感会是怎样?这倒是我挺好奇的一点,明天再去试驾时算个临场小优先顺序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