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梅赛德斯-奔驰旗下的高性能品牌AMG,发布了一款叫“CONCEPT AMG GT XX”的概念车。
一听到概念车,大家可能觉得,那不就是车展上摆着看的,样子科幻得不行,但跟我们老百姓没啥关系的花架子吗?
这次可能还真不太一样。
因为这台车上,藏着一个可能会改变我们以后开车体验的关键技术,那就是它的3D打印座椅。
很多人可能就会想了,座椅不就是海绵加皮革嘛,还能怎么变?
3D打印个座椅,难道坐着就能飞起来?
这究竟是厂家为了宣传搞的噱头,还是说我们未来的汽车,真的要进入一个“量身定制”的时代了?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
首先,我们得看看这台车本身。
AMG出品,那肯定是性能猛兽。
这台AMG GT XX是一台纯电动车,它的外观设计充满了攻击性,整个车身又宽又扁,趴在地上的姿态就像一头准备扑食的猎豹。
车头的设计特别有辨识度,一个大大的中网里有十根竖着的条幅,配上造型锐利的大灯,看着就不好惹。
车顶还有两个像泡泡一样的凸起,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这是从专业的赛车上学来的,能让车顶的空气流过得更顺畅,减少阻力。
为了让车身侧面看起来像一整块铁皮一样光滑,连门把手都给藏起来了。
可以说,这台车身上的每一个线条,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快,更快。
要快,光有样子可不行,心脏得够强。
这台车用了三台电机,而且是一种叫做“轴向磁通电机”的新技术。
这个词我们听着陌生,但只要知道它的来头就不明觉厉了——这是从F1一级方程式赛车上借鉴来的技术。
它的好处就是,在同样大小和重量下,能爆发出比传统电机更强的动力。
这三台电机加在一起,能输出852马力的惊人功率。
852马力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家里开的普通小轿车,马力一般在150匹左右,这台车的动力相当于五六台家用车绑在一起,一脚电门踩下去,那种加速感恐怕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好了,说完了车,咱们终于要说到最核心的那个东西——座椅了。
这台车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那两张黑色的赛车座椅。
它的骨架是碳纤维的,这是一种又轻又硬的昂贵材料,在跑车上很常见。
但关键在于座椅上和我们身体接触的那些衬垫,它们不是用传统的海绵泡沫做的,而是用3D打印机一点一点“打印”出来的。
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它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座椅制造的认知。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台车的车主,AMG会先给你做一次全身的3D扫描。
这个扫描可不是拍张照片那么简单,它会用非常精密的设备,把你坐下时的身体曲线、脊椎的弧度、甚至你身体不同部位对座椅产生的压力大小,全部数字化,建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电脑模型。
然后,工程师会根据你的身体数据,设计出一个最适合你的座椅衬垫。
这个衬垫不是一整块实心的,而是像蜂巢或者说像一张精密的渔网一样的开放式网格结构。
最后,3D打印机就上场了,它会用一种叫做“LABFIBER生物皮革”的特殊材料,把这个为你量身定做的网格衬垫给打印出来。
这种材料据说是一种环保的可持续材料,触感还很好。
这样做出来的座椅,好处可就太多了。
第一,就是无与伦比的贴合感。
因为它完全是根据你的身体数据来的,所以能做到毫米级别的支撑,你的腰、你的背、你的大腿,每一个地方都能得到恰到好处的支撑,不会有任何空隙,也不会有哪个地方被顶得难受。
开着这样的车在山路上拐弯的时候,座椅能把你整个人牢牢地固定住,让你能更安心地去操控车辆。
第二,就是透气。
因为是网格结构,空气可以自由流通,就算夏天开长途,后背和屁股也不会觉得闷热出汗。
最妙的一点是,这种打印出来的衬垫是可以快速更换的。
比如这台车你开,你爱人也开,你们俩体型不一样,没关系,提前给两个人都打印一套专属衬垫,谁开车,就把谁的那一套换上,整个过程可能就几十秒,比换手机壳还方便。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这技术听着是好,但肯定贵得离谱,也就是这些顶级跑车玩得起,离我们普及还早着呢。
话是这么说,但我们看问题要看趋势。
3D打印技术,学名叫“增材制造”,它正在一步步地改变着高端制造业。
梅赛德斯并不是唯一一个在汽车上这么干的。
就在不久前,英国的跑车品牌迈凯伦宣布,他们要和一家科技公司合作,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他们新款超级跑车的悬架系统。
悬架就是车轮和车身之间的那套复杂连杆,是决定汽车操控和舒适性的关键。
用3D打印来做,可以设计出传统铸造或切割工艺做不出来的复杂形状,让零件在保证坚固的同时,重量能减轻将近一半。
对跑车来说,车身轻一点,就意味着跑得更快、操控更灵活。
还有一个例子,意大利的顶级跑车帕加尼,他们最新款的Utopia跑车,用的也是AMG提供的V12发动机,而这台猛兽发动机的变速箱散热系统,就是一家澳大利亚公司用3D打印技术造的。
传统的散热器就是一排排金属管子,而3D打印可以造出像珊瑚一样复杂的内部微小通道,大大增加了散热面积,让散热效率变得更高。
这些例子都在说明,3D打印已经不是只能做个模型玩具的初级技术了,它已经有能力制造汽车上这些承受着巨大压力和高温的核心零部件。
那么,这和我们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非常大。
这其实给了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一个巨大的机会。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我们在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技术上追赶了人家很多年。
但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大家几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而3D打印技术,正是这个新赛道上的一项关键“装备”。
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国家在3D打印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业规模,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了三百亿元,相关的技术专利数量也是全球领先。
我们的大飞机C919上的一些关键零件,就是用我们自己的3D打印技术制造的。
这就意味着,当国外的老牌车企还在思考如何将这项新技术融入他们已经运转了几十年的庞大生产线时,我们的新能源车企,特别是那些新兴的品牌,完全可以更加灵活、更加大胆地去拥抱这项技术。
未来的汽车,豪华的定义可能不再仅仅是真皮、实木和多少块屏幕,而是这种真正以人为本的、科技驱动的个性化体验。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未来你买一台国产高端电动车,在下订单的时候,手机APP上会弹出一个选项:“是否需要进行3D人体扫描,为您定制专属的人体工学座椅?”这听起来,是不是比车里多一个冰箱、多一台电视更有吸引力?
这才是真正把科技用在了提高我们日常使用体验的刀刃上。
所以,梅赛德斯AMG的这张3D打印座椅,它不仅仅是在秀肌肉,更像是在吹响一个号角,预示着一个全民定制时代的到来。
而在这场新的竞赛中,我们中国,完全有能力、有技术去争当领跑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