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黑马”摩企杀入顶流:半年卖12万辆,故事刚刚开始?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种奇特的画面:在摩托圈里,大家都瞪眼瞅着油摩扶摇直上时,电动摩托车居然还能杀出一匹黑马,那感觉——就像一群人正激烈打牌,大家都以为底牌已翻,突然有个人扔出了王炸。
这“王炸”,就是浙江杭州的春风动力。
一个说起来挺低调、听名字还带点江南小清新范儿的企业,竟然在燃油摩托车疯狂飙车的年代,把电动摩托车这条良心赛道杀出个名堂。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盘棋有啥玄机,谁在背后“操盘”?
故事,比想象要精彩多了。
眼下全国摩托车市场啥样?
简单说,油摩依然主场,电摩“暂时喘口气”。
先上数据——这年头谁还没点数据癖好嘛。
中国摩托车商会拍了个大表,2025年上半年,全国摩托车累销售1061.46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54%,这涨势在当前经济大趋势下,算是给了行业从业者喂了一颗定心丸。
重点来了,当大家伙以为新能源就该全是一路高歌,其实燃油摩托车今年直接爆发:904.01万辆,同比激增16.47%。
看着这加速度,没点肾上腺素都跟不上。
再瞅电动摩托车呢,反倒掉队了。
今年前6个月,总计才卖了157.45万辆,反而比去年还缩水个3.57%。
这一减,说白了是让很多做新能源的老板夜里哆嗦着翻身睡不着的节奏。
但别急,数据中总有闪光的小字——电动摩托车头部企业依旧牢牢抱团。
销量前十强干掉了全市场94.3%的份额,一个个简直比头部洗发水广告里的“大头娃娃”还扎实。
头部圈里,既有“霸主级”老大——雅迪,年年稳居销量第一;也有“流量担当”绿源、宗申,推新品、搞基地,风生水起。
但这回,让人惊掉下巴的,是一个“藏得很深”的角色:春风动力。
说春风动力是黑马,真没夸张。
这居然是家老企业,1990年代末练就的一身本领,起初主力阵地是做“大排量油摩”、ATV(全地形车)、还有新能源摩托车核心零部件。
业务一不小心做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家还谦虚,不大张旗鼓自己喊“出海挣美元”,你去查,经销商网点遍地开花,超5000家,别以为是某种“拼凑式”扩张,每个城市放眼望去,经常能见到他们的标识。
别以为传统厂子转型做电摩会手忙脚乱,春风动力直接就给了同行迎头痛击——2020年底,人家官宣进场新能源,还搞了个潮牌“极核”,英文名还起得特别带感,ZEEHO。
两年后,AE8、S+电摩上线,还顺手包揽了时尚女性、高端性能控,什么AE8S+My25、AE4My25、AE7系列,一个系列组合拳打得对手找不到北。
别看现在全国电摩总盘子没扩张,春风动力剑走偏锋,仅半年销量就搞出了12.39万辆,超过了去年全年总数的两倍还多。
这样的成绩,真的不怕同行背后扎小人。
口碑碾压的背后,人家渠道也刮起了春风。
先把北上广深这些核心城市铺得严丝合缝,二线城市门店也覆盖了七成开外。
想买电动两轮车?走到哪都有春风动力的招牌在眨眼,别说还真有种“你想买,我就出现”的贴心感。
国际市场也卷了,已经把队伍带到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样算起来,光今年上半年电动两轮车就给公司赚进8.72亿元,同比增长率直接飙到652.06%,同行看了估计只能拿小板凳抄笔记。
别家摩企会怎么办?卷呗,但卷得各有门道。
来,绿源,大家都认识吧,排第三,本年度表现亮眼。
上半年销量干到22.52万辆,对比去年直接暴力增长了36.9%。
2月在重庆刚刚投入巨资建设的智能制造基地,11个月火速建成,这速度,别说摩圈,地产圈都要泪目。
基地年产能飙到200万辆,产值预期超过40亿——这架势,绿源打算用“铁骑大军”攻城略地,哪怕大盘缩水,也要猎豹出击。
再往上看,排在第二的宗申。
“森蓝”高端系列你可能不熟,但整个品牌定位走得就是“高智商、高段位、高身价”路线。
2016年就摆出大玩家的架势,复古、科技、运动、豪华,一个系列一个风格,弄得比“移动冰箱”还多样化。
宗申走的是科技范,敢第一个吃“增程式”螃蟹,把汽车那一套“续航焦虑拴门外”搬进电摩,ES5首搭新平台,最大续航逼近300公里。
这招咋样?打的是“电摩续航难,宗申有解方”的牌。
用户再也不用担心“充一半冒雨推车回家”的尴尬了。
那么,最靓的大哥是谁?当然还得说雅迪。
尽管今年销量跌了三成,但一口气卖出52.88万辆,稳居头把交椅,占了三分之一还多的市场份额。
人家产品线拉得比蜘蛛网还宽,哪些冠能T60、星舰S80、M85、FD7,这些都是“摩友圈”热议款不只是说说而已。
此外,今年还杀入三轮领域,两款旗舰电三轮车摩登嘟嘟、摩登闪靓上线,说得直白点,雅迪这是准备守住多子女、亲子出行、野餐搬家、采买接娃等一切家庭场景。
功能上直接碾压对手,高颜值、无钥匙智能解锁、夜视倒车影像,还有啥六重储物、双雷达侦测,都极贴合用户对电三轮的全部小心思,把人性化玩到极致。
你说这不是用心良苦,啥是?
不过说到这里,细心的人就会问了,春风动力凭啥能半路超车,结果反而成了销量黑马?
其实答案不难想。
一方面,这家老企业抓住新能源浪潮,说白了手速够快,定位也准,既能吸引性能控,也抓住了女性用户的心思,还能延伸到高端玩家和通勤场景,一锅端了大家伙的需求。
渠道铺设做到极致,别家还在琢磨开不开发二线三线市场,人家已经把线下覆盖率和经销网点搞成了“路路通”。
更低调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产品价值感的紧扣不放。
用户买电摩最怕啥?
续航焦虑、故障高发、售后难、外观呆板。
可你看春风动力的极核系列,高端感拉满、功能性不打折扣。
这背后就是研发与制造实力的支撑,是“造出来”不是“拼出来”。
你体验过那种“发动即激情”、一路风驰电掣的快感么?
这种东西,产品经理光拍脑袋可设计不出来。
当然,每个企业打的牌不同。
绿源把智造当王牌,搞基地搞产能,要卷就卷大规模大制造。
宗申拼新技术、增程式,锁定对科技极敏感的用户群。
雅迪主攻多场景全覆盖,从两轮玩到三轮,家庭刚需一步到位。
电摩市场虽然盘子没变大,但头部挤压效应更狠,你争我赶,最后剩下的还是最能摸准用户心思、产品经得住考验的那个小圈子。
春风动力这波,算是生态位极有辨识度的新晋大咖。
深层来说,如今油摩的火热反而逼出了电摩企业的危机感和求生本能。
电动摩托车需要的不仅是新能源的噱头,更要扎扎实实解决用户实际痛点,产品不飘,价值要落地;营销和渠道闭环要够狠,稳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各条赛道你追我赶,技术、颜值、性能、可靠性,一项也别丢。
谁能熬到最后,拼得就是谁更懂用户、谁更会布局未来。
这比“赛龙舟”还离不开节奏和默契。
说老实话,电动摩托车这场没有终点的长跑里,每一名冲刺者都谈不上绝对安全。
行业风向一夜间变天不是没可能,今天的黑马,明天可能面临新的卖点焦虑。
你看,电摩市场盘子虽没大幅成长,可头部分化越来越快,圈内熟人越聚越紧。
最终到底谁会成为下一个王者?
产品够硬、模式够新、渠道够深、服务够有温度,才有可能被市场选中。
走到这里,不禁生出点赞叹——谁说江南水乡的企业只能温文尔雅地做文创礼盒?
人家春风动力偏偏能在电摩的钢铁丛林里,搅起来腥风血雨,还能灌进一丝“春风拂面”的劲头。
这种故事,电摩行业怕是很难再复制。
但这种精神,也许正是新能源逆境下砥砺前行的真实底色。
做产品如做人,拼到最后,谁更懂需求,谁稳扎稳打,谁就赢。
敢问诸位,自家小区的电摩是不是越来越多,有没有正在默默考虑换掉老油摩的那一瞬间?
你觉得,新能源摩托车的最大阻力到底在哪?
留言区来唠一唠,说不定下一个“黑马”就是你猜中的那家!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