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SUV市场,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偏重单一功能的汽车时代了。越来越多的车型,就像是接力赛似的,不断把互联技术、驾驶自动化、甚至某种程度的“家庭情感”都塞进汽车里。最近一次路测,我就正好体验了一下即将上市的2025款本田HR-V。开着它在郊外兜了一圈,我有些感慨,这车真的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先说个事儿,那天试驾时碰上了点小麻烦——午后下了场不大不小的雨,地上湿滑不说,还有两个长坡和一段泥地等着考验这台“城市SUV”的复合身份。咱也算老驾驶员了,踩了油门慢慢上坡,坡顶稍微停顿后,接着用陡坡缓降控制系统滑下去;这功能吧,就好像这车自己能理解路况和重心似的,特别得劲。后来泥地那段路也没含糊,智能全轮驱动系统抓地稳得很,当时我心里直嘀咕:“这城市SUV是真乡野精灵。”
本田真是在这款车上下足了功夫,不夸张地说,真是兼顾了功能性和生活里的小需求。最让我喜欢的一点,是它的动力配置够细腻,适合不同类型的驾驶者。基础版的1.5升涡轮增压发动机,140马力,就算你是个新手司机,或者平时上下班开开,这套发动机也足够你用,油耗不高,带点小动力刺激。要是你爱跑高速,偶尔喜欢在路上“活起来”(这里别误会我说的可不是拿命去飙车那种),中配的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可能适合你些——158马力,开的速度起来了,发动机的噪音也不多,总体舒服。顶配我没敢尝试,因为它多了个混动系统,综合190马力,怎么看都挺聪明的,既环保又带劲儿。
说到第一个上车的印象,车内设备真的让人眼前一亮。中控搞了一块好大的12.3英寸触屏幕,这几年流行人机互联吧,能支持苹果CarPlay和安卓Auto什么的,直接跟手机无缝对接。一开始我觉得这需求是不是有点“过”,可体验了一把就明白了,譬如收到导航提醒的那种流畅感,手机接听电话的时候自动静音系统也很贴心。后排座椅还支持多角度放倒——来两次短途露营,把后车厢铺成一块小床板,竟然还挺舒服。这就是在满足你的最细微的生活需求。
这车当然也有自身限制。离地间隙185毫米,轻度越野那是够了,但要是不铺路的山林地带、或者极端沙石路,这个底盘的标高就不可能比肩专业越野车了。这倒是符合它的定位——偏向城市里和城市附近的驾驶体验,而非极限挑战。车顶稍微下探的流线型设计,是为了优化空气动力学性能,但同时也可能造成头部空间略显局促,尤其是超过180cm的大块头司机可能得适应一阵子。
那再来聊聊价格吧!如果说你是个已经工作几年,过日子还算舒服的人,这车的定价应该是够亲民的。基础版车型起售价在22000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5万元),中配车型估在2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17万元),顶配混动也不过30000美元出头(约人民币21万元)。对比一下市场上其他同类别的合资SUV,比如丰田的RAV4或马自达CX-5,同配置情况下,HR-V确实性价比高。多了智能全轮驱动和混动车型呢,不少家庭都会看重这些实际用处。
说个题外话,如果你是个更注重品牌粉丝效应和车型知名度的人,HR-V的市场热度可能还需要时间慢慢发酵。它不像本田的CR-V和雅阁那样,早已形成稳固的消费者圈层。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选择新款HR-V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是那种愿意提前发现“好东西”的用户,也意味着你在给自己打算买一份独到体验。
反过来说,本田在深耕这款“城市+轻度越野”结合的跨界SUV时,实际也在暗暗给SUV市场打样儿:未来的汽车,谁敢单纯做“山路之王”或者“城市豪华”?新一代用户追求的,是更多介于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弹性空间。用力过猛不行,产品力不足更不行,而本田拿这台车给出的水准可以说是刚刚好。
转念一想,日本人的这种专注具体用户需求的细腻做法,确实够东北话说的“太舒坦”。至于这台车是不是挑起了你的兴趣?哪天有了机会,自己真得试试,开出去,无论城市里还是对着远方的平原,好好体验一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