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大家在上网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种现象,总有一些穿着工装、自称是修了几十年车的老师傅,在视频里苦口婆心地劝大家,买车一定要选日系车。
他们的话术几乎一模一样,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日系车皮实耐用,开不坏”“发动机跑个十万公里,那才刚刚出磨合期”“买日系,你除了学会加玻璃水,别的啥维修技术都学不会”。
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日系车就是汽车界的金刚不坏之身,谁要是不买,简直就是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可问题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这种听上去有些过时的论调,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深信不疑,甚至把这些视频博主奉为“行业良心”呢?
这背后藏着的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咱们得用常识想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这些视频里的“修车师傅”,他们真的是我们想象中那样,整天在油污和零件堆里摸爬滚打的老师傅吗?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很多视频里的“师傅”,工作服干净得像是刚从包装袋里拿出来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油渍,手上更是白白净净,连指甲缝里都清清爽爽。
这和我们现实生活中见到的修车师傅形象,反差实在太大了。
随便去一个路边的修理厂看看,哪个经验丰富的师傅不是一身油污,手上布满老茧和细小的伤痕,那才是常年与机械打交道留下的真实印记。
所以,很多所谓的“修车师傅”,其实只是穿着戏服的演员,他们扮演着一个大家心目中“值得信赖”的角色。
他们的工作不是修车,而是通过打造一个朴实、专业的人设来吸引流量,最终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卖点什么东西,比如推销某种品牌的机油、配件,甚至是直接为某些车商引流,这在互联网上是一种很常见的营销手段。
那么,我们再退一步说,就算有一部分确实是真正的修车师傅,他们推荐日系车的理由就真的那么单纯吗?
其实,这背后恰恰反映了传统汽车维修行业正在面临的巨大冲击和一种深深的焦虑。
一方面,是技术上的“舒适区”。
像一些经典的日系畅销车型,比如日产轩逸,其核心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可能十几年都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
这就意味着,一个师傅在年轻时学会了怎么修这台车,那么等他到了快退休的年纪,这套技术依然管用,根本不需要学习新的知识。
这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得心应手的。
但反观现在的国产车,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
各种复杂的电子系统、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功能、激光雷达,这些新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让很多传统修理工感到力不从心。
让他们放下手中的扳手去学习复杂的电路图和软件编程,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因此,他们更愿意推荐自己熟悉、维修起来更简单、更不容易出错的传统燃油车,尤其是技术成熟甚至有些“老旧”的日系车。
另一方面,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量。
日系车由于保有量巨大,其零配件市场非常成熟,各种副厂件、拆车件应有尽有,价格也相对低廉。
这就给了一些修理厂操作的空间。
比如,明明用的是便宜的副厂件,却按原厂件的价格收费,车主往往难以分辨,这中间的利润就相当可观了。
而且,由于其机械结构相对简单,拆装方便,维修效率高。
同样一个故障,修一台日系车可能花两个小时,而修一台结构复杂的德系车或新款国产车可能要花上大半天。
但在收取工时费的时候,可不会因为修得快就少收钱。
这样一来,修理厂的“翻台率”就高了,单位时间内赚的钱自然也就更多。
真正让这些传统修理厂感到巨大压力的,是国产车的崛起。
这种崛起不仅是销量的提升,更是对整个汽车售后生态的颠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历史性地突破了56%,这意味着市场上超过一半的新车都是国产品牌。
国产车不仅在技术和设计上迎头赶上,更是在商业模式上直接“掀了桌子”。
过去,买一辆十几万的合资车,往往配置很低,车主提车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汽配城进行各种加装:倒车影像、中控大屏、卤素灯换LED、织物座椅包个皮……这些都是修理厂和汽配店重要的收入来源。
而现在,你花十万块钱买一台国产车,360度全景影像、智能车机大屏、LED大灯、辅助驾驶系统等等几乎都成了标配,直接把修理厂的这块大蛋糕给抢走了。
更致命的是,很多国产品牌都推出了“首任车主终身质保”这样的政策,三大件出了问题,直接回4S店免费维修。
而且现在4S店的保养维修价格也越来越透明,和路边店的差距在缩小,但用的却是更有保障的原厂件。
这样一来,还有多少车主愿意去那些技术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配件来源又不那么放心的路边修理厂呢?
所以,当一个“修车师傅”在网上痛心疾首地告诉你日系车有多么“省心”时,他可能并不是在为你着想,而是在怀念那个可以靠老手艺和信息差轻松赚钱的旧时代。
他推荐的,与其说是一款车,不如说是一个让他感到安全和舒适的商业环境。
至于那些至今仍然对“日系神话”坚信不疑的消费者,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种认知的惯性。
在他们的记忆里,国产车还是几十年前那个质量堪忧的样子,而日系车则是可靠耐用的代名词。
他们没有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中国的汽车工业早已今非昔比。
在安全性方面,与其听信“皮薄吸能”这种模糊的说法,不如去看看中保研(C-IASI)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碰撞测试报告。
在这些严苛的测试中,大量国产车型在车身结构强度和安全配置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甚至超过了不少同级别的合资车型。
我们应该认识到,今天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那个闭着眼睛选合资就一定对的时代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