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突然在7月1日甩出"王炸"优惠:5年零利息贷款、8000块保险补贴、8000块车漆免费送,再加充电优惠,恨不得把家底都掏出来了。结果呢?还没等特斯拉粉丝欢呼"终于降价了",隔壁小米汽车直接扔出个炸弹:YU7还没正式交付,发布会前一天开放锁单,不到24小时,24万台!24万台是什么概念?特斯拉Model Y近半年在中国的销量加起来,也就刚够这个数。合着特斯拉这边"买一送三"搞促销,小米那边直接用订单量告诉他:你这点优惠,在我24万锁单面前,连塞牙缝都不够。
一、特斯拉的"救命钱",怎么越撒越慌?
先给特斯拉的优惠算笔账,这可不是简单的"降价",是把能想到的"省钱套路"全堆上了。5年零利息贷款,假设你买辆Model Y后驱版26.39万,首付30%就是7.9万,剩下18.5万分60期,以前按4%的利息算,月供得3300多,现在零利息,月供直接降到3080,五年下来光利息就省了小2万。再加上8000保险补贴(相当于买保险直接打八折)、8000车漆(以前选个黑色免费,选白色加8000,现在等于所有颜色随便挑不要钱),这三项加起来就值2.4万,再算上充电优惠(可能是送几个月超充额度),实际优惠力度比直接降价2万还狠。
但问题来了:特斯拉早干嘛去了?去年Model 3被比亚迪海豹、小鹏P7i追着打,今年上半年被小米SU7直接干趴下——SU7上半年销量14.3万台,Model 3才9.8万台,差了快5万台。当时特斯拉没这么狠的优惠啊?现在YU7还没交付,就靠个"锁单"数据,特斯拉就急得把"五年零息+双8000"扔出来,这哪是"主动促销",分明是被小米的锁单量吓得连夜翻仓库找家底。
更扎心的是,特斯拉这波优惠明摆着是冲着Model Y来的——毕竟SU7已经把Model 3按在地上摩擦了,现在YU7瞄准的就是Model Y的饭碗。Model Y是什么车?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扛把子",去年卖了28万台,占总销量的60%以上。结果小米YU7发布会前放风"挑战Model Y",大家还以为是新势力吹牛逼,没想到人家直接用24万锁单告诉你:我不是来挑战的,我是来接管的。
二、24万锁单是什么概念?特斯拉半年白干了
咱们得先搞清楚"锁单"和"订单"的区别。很多新势力搞"盲订",1000块订金随时退,那叫"订单";但小米YU7这次是"锁单",据说是付5000块订金,而且不退,相当于已经把钱砸这儿了,就等提车。24万台锁单,意味着至少有24万个家庭真金白银投了票:我就要小米YU7,不要特斯拉Model Y。
再看Model Y的销量:今年1-5月,Model Y在中国卖了12.6万台,平均每个月2.5万台,按这节奏,近半年(1-6月)顶天了15万台。小米YU7一天锁单24万,直接把Model Y半年的活儿给干了。这就好比两个摊主卖包子,特斯拉摊主说"我今天打折,买一送一",结果小米摊主还没出摊,排队预定包子的人已经绕了三条街,数了数,比特斯拉半年卖的还多。你说特斯拉摊主慌不慌?
为啥大家宁愿先交5000块等小米,也不买现成的特斯拉?咱们来猜(毕竟YU7还没公布具体配置,但根据小米的尿性,肯定是"堆料王"):Model Y的短板,可能就是YU7的长板。Model Y被吐槽最多的是啥?"毛坯房"内饰(塑料感强、屏幕小、没仪表盘)、后排空间局促(地台高、座椅短)、智能座舱拉胯(语音助手反应慢、车机功能少)。而小米呢?SU7已经证明了它的"堆料能力"——49英寸巨幕、800V超充、高阶智驾,价格还比Model 3便宜3万。YU7作为SUV,大概率会继承这些优点:空间更大(毕竟小米CEO雷军说过"要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车",空间肯定不会小气)、智能座舱更能打(手机和车机无缝联动,年轻人就吃这套)、价格可能比Model Y便宜5万以上(Model Y起售价26.39万,YU7要是22万起,你选谁?)。
三、特斯拉的"三板斧",现在全失灵了
以前特斯拉在中国横着走,靠的是"三板斧":品牌光环("硅谷科技车"的滤镜)、技术优势(续航和加速)、超充网络(全国2000多个超充站)。但现在,这三板斧被小米们砍得差不多了。
先说品牌光环。2018年Model 3刚进中国时,开特斯拉是"成功人士"的象征,现在呢?满大街都是Model 3/Y,加上特斯拉时不时"降价割韭菜"(2022年Model Y从31万降到26万,老车主维权),"高端感"早就没了。反倒是小米,靠着手机、智能家居积累的"性价比+科技感"口碑,年轻人买账——你想想,用小米手机的人,看到小米汽车能和手机无缝联动(比如手机当车钥匙、车机显示手机导航),是不是觉得"这才是给我设计的车"?
再看技术优势。特斯拉的续航和加速确实强,但现在国产新能源谁还没点看家本领?比亚迪有刀片电池,小鹏有XNGP智驾,华为问界有ADS 3.0,小米SU7直接上了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跑400公里)。更重要的是,用户要的不只是"开得快、跑得远",还要"用得爽"——Model Y的车机系统,连个网易云音乐都没有(只能用QQ音乐),语音助手喊三遍才答应,对比小米SU7的"小爱同学"(随叫随到、能控制家里的空调灯),简直像老年机对智能手机。
最后是超充网络。这确实是特斯拉的护城河,但小米也在补——雷军说过要"3年建1000座超充站",虽然现在刚起步,但架不住小米车主基数大啊(24万锁单,未来一年至少10万台交付),充电桩运营商肯定愿意优先给小米建站。而且现在国家在推"充电桩互联互通",以后你开小米车,也能去特斯拉超充站充电(特斯拉已经开放部分超充站给其他品牌),这条护城河,早晚得变成"大家共用的河"。
四、小米不是在造车,是在"降维打击"
很多人说小米造车是"互联网思维",我觉得不对,这分明是"降维打击"——用做手机、家电的"性价比逻辑",来打汽车这种"高溢价行业"。
手机行业有个规律:当一个品牌能把供应链成本压到极致,再用"别人卖5000我卖3000"的价格,就能迅速占领市场。小米做手机是这样(把骁龙旗舰机拉到2000元价位),做空调是这样(格力卖5000,小米卖2000),现在造车还是这样。
特斯拉的成本控制已经很牛了,但小米更狠。小米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供应链(手机、电视、智能家居的供应商,很多能直接用到汽车上),比如车机屏幕,小米可以找给自家电视供货的厂商做,成本直接降20%;座椅、方向盘,找给小米扫地机器人做塑料件的厂商做,又能省一笔。再加上小米不搞"经销商模式",全靠线上直营,省去中间商赚差价,同样配置的车,小米就能比特斯拉便宜5-8万。
更绝的是小米的"生态联动"。你买了小米汽车,手机、手表、手环、家里的空调、冰箱、扫地机器人都能和车连起来:上车前用手机APP远程开空调,开车时用手表接电话,回家后汽车自动把行车记录仪视频传到家里的NAS(网络存储),甚至扫地机器人能根据汽车定位,提前把车库打扫干净。这种"全家桶"体验,特斯拉拿头比?年轻人买车现在不只是买个交通工具,是买个"移动的智能终端",小米这套生态,正好戳中了他们的痛点。
五、特斯拉要是再不变,可能真要"站不稳"了
现在的特斯拉,有点像2015年的诺基亚——还在靠老款机型(Model 3/Y已经6年没大改款了)和品牌老本吃饭,面对小米这种"价格屠夫+生态玩家",反应慢半拍。
诺基亚当年是怎么凉的?不是技术不行,是傲慢——觉得"Symbian系统天下第一",看不起安卓的"开源+免费"。现在特斯拉也有点这意思:FSD(完全自动驾驶)在美国吹得天花乱坠,在中国落地不了(法规不允许),却不愿意针对中国用户做本土化优化;内饰被吐槽"毛坯房",却坚持"极简设计",不愿意加个仪表盘、换个软质材料;用户想要更多车机功能,却只给升级个"座椅加热",连个KTV都没有(比亚迪、小鹏的车机都能唱K了)。
反观小米,SU7上市后三个月就更新了10次系统(新增露营模式、优化语音助手),雷军亲自在微博收集用户反馈,这种"快速迭代"的互联网玩法,特斯拉学都学不会——特斯拉的系统更新是"全球统一推送",中国用户想要个"微信车载版"?等美国总部审批半年吧。
现在YU7的24万锁单,就是给特斯拉敲响了警钟:你要是再抱着"硅谷精英"的傲慢不放,不愿意为中国用户低头,别说Model Y,连Model 3的市场份额都保不住。上半年SU7已经超了Model 3,下半年YU7交付后,Model Y大概率也要被超,到时候小米"双杀特斯拉",就不是"时间问题",是"板上钉钉"。
结语:这场仗,赢的是消费者
其实特斯拉和小米打得越凶,咱们普通消费者越受益。以前新能源汽车价格虚高,特斯拉Model Y卖30多万,比亚迪唐也卖20多万,现在小米杀进来,20万出头就能买到800V超充、高阶智驾、大空间SUV,其他品牌肯定得跟着降价——就像当年小米手机拉低了智能手机价格,现在小米汽车也要拉低新能源汽车的"智商税"。
特斯拉慌不慌?从它连夜甩出"五年零息+双8000"就能看出来,慌得一批。但慌没用,得改。要么赶紧给Model 3/Y大改款(把内饰换成"精装修"),要么针对中国用户搞本土化功能(比如接入微信、抖音),要么学小米降价——但以特斯拉的成本结构,降价空间可能真没小米大。
最后说句大实话:小米YU7一天锁单24万,不是因为大家"崇洋媚外"变"爱国"了,是因为小米给的实在太多了。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大的空间、更智能的车机、更爽的生态体验,换你你不选?特斯拉要是还搞不懂这个道理,下次可能就不是"撒钱促销",是"清库存甩卖"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