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哥们儿,你瞅瞅这十月份的销量榜单,简直是场面一度失控。
我跟你说,搞我们这行干久的,就爱看这种“大戏”。
现在这市场,跟早年那会儿可真不一样了。
对了,我跟你说个事儿,前两年我刚入行那会儿,有一次报道一个手机发布会,我寻思着,这不就是一堆参数罗列嘛,写起来肯定没啥难度。
结果呢?
我写得那叫一个“四平八稳”,数据摆得整整齐齐,结果发出去,读者反响平平,评论区里全是“AI写的吧?”
。
那感觉,就跟吃了没放盐的白水煮面条,没劲儿。
后来我琢磨明白了,科技这东西,不是看参数有多高,得看它怎么“扎”进人骨子里。
就像那零跑,七万多台,你敢信?
我记得零跑刚起步那会儿,我跟一哥们儿去试车,那车嘛,说实话,也就那么回事儿。
可现在呢?
人家直接把八百伏的平台塞到十二万的车里头了。
这招,太狠了。
这事儿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我爸单位分房,那会儿条件不好,人人眼巴巴盼着一个大点的户型。
后来忽然搞了个“超前点播”式的分房政策,谁家能拿出点“高压技术”——当时就是谁家有台进口电视机,立马给你加分。
零跑现在干的,就是这个。
把以前高不可攀的“高压技术”,直接平民化了。
再说比亚迪,老贾们都稳着呢。
四十四万多,创年内新高。
国内市场同比看着有点虚,可人家海外出口,八万多台,暴涨一百五十五点五!
这跟早年咱们做外贸,得搭着“顺风船”才能出去不一样,比亚迪是自己造船,而且船还特别能装货。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团队去比亚迪的工厂探访,那刀片电池堆得跟积木似的,工人师傅特淡定。
我问他,这压力大不大?
他撇了撇嘴,说:“这有啥,就是个技术活儿,跟下饺子差不多。”
你看,人家这心态,就是笃定。
小鹏呢,这是个“偏科生”的典范。
四万多台,同比增长百分之七十六。
他们就是死磕一个点——智驾。
我上次开他们那个XNGP,在市区里转悠,我手都快闲出毛病来了,车自己在那导航,自己找路。
我当时就想,这要是搁十年前,我不得以为自己遇到鬼了?
现在这技术,就是把“方向盘交出去”的梦给实现了。
这感觉,就像是看武侠片,以前主角得靠内力硬扛,现在人家直接学会“乾坤大挪移”,四两拨千斤。
小鹏就是那个学会了高级心法的“偏科生”。
蔚来,他们玩的是“多品牌战略”,乐道卖得比主品牌还多。
这说明啥?
说明市场细分做得精细。
他们就像是开了一家大饭店,主打高端菜,但为了拉拢人气,又搞了个平价小吃部,人人都能进来吃口热乎的。
至于小米,新晋的,上来就四万多,这能量不小。
但理想那边,订单火爆,i6都七万多了,可车呢?
车还没那么快造出来。
这就有意思了。
订单多是好事,但等车等久了,那股新鲜劲儿一过,用户的耐心就像沙子一样,哗啦啦就漏光了。
我之前有个朋友,等个新手机等了三个月,最后直接退了,说他那股“非它不可”的劲儿早就没了。
你看这个十月,每个人都在跑,但跑的路径不一样。
有靠技术硬扛的,有靠性价比突围的,有靠“芯”技术领先的。
这场面,比《三国演义》里的官渡之战还热闹。
现在大家都在盯着广州车展,看谁家能再亮出个新活儿。
年底这冲刺,才是真见真章的时候。
你说,明年这价格战会不会打得更惨?
谁能在这场混战里,杀出一条血路?
我跟你说,这事儿,真不好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