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汽车圈可真热闹,尤其是电动车这块,感觉每天都有新消息。
就在8月12号那天,很多人一大早起来刷手机,发现特斯拉干了件大事。
它没开什么隆重的发布会,也没请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就是特别低调地在自家官网上,悄悄上架了一款新车——全新的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
这车一出来,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块大石头,立刻就在车友圈里炸开了锅。
这车标价26万9千5,这个数字本身就很有说道。
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价格是最关心的。
这个价位,正好卡在了一个非常敏感的区间。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把它跟现在风头正劲的小米SU7做比较。
小米SU7的后驱长续航Pro版,续航能力和它差不多,价格是24万5千9。
这么一算,特斯拉这款新车明面上要贵出两万多块钱。
这两万多的差价,一下子就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到底值不值得多花这两万多去买一个特斯拉的标,还是说小米的性价比更高?
这个问题,估计够很多准备买车的家庭好好琢磨一阵子了。
更有意思的是,有人去查了这款车在美国的价格,发现要卖到4万多美金,折合成人民币都超过30万了。
这么一看,特斯拉给中国市场的这个定价,显得特别有“诚意”,也从侧面说明了咱们中国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逼得这样的国际大厂也得拿出点实在的东西来。
当然,光看价格还不够,咱们得看看这车到底新在哪儿,这830公里的续航是怎么来的。
从外观上看,这台新车和我们熟悉的Model 3差别不大,还是那个简洁、科技感十足的样子。
唯一能让你认出它身份的地方,是在车屁股后面,多了一个小小的“Model 3+”的标志。
这个“+”号,就像是一个低调的宣言,告诉你这台车可不是普通版本,它的内涵升级了,代表着更强的电池和更远的续航。
说到电池,这次特斯拉给它装上了一块78.4度的LG三元锂电池,这是它能跑这么远的核心保障。
不过,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个细节是,这车的续航里程居然还跟轮毂有关系。
根据官方的说法,如果你选的是18英寸的光子轮毂,那在咱们国家的CLTC工况标准下,最长能跑830公里。
可如果你觉得19英寸的新星轮毂看起来更酷、更运动,那么续航里程就会减少到800公里。
这30公里的差距,生动地给咱们上了一课:汽车的设计真是个精细活儿,轮毂大一点,风阻就可能大一些,滚动阻力也可能增加,这些都会实实在在地影响电耗。
这就好比我们自己跑步,穿一双轻便的专业跑鞋,肯定比穿一双又大又重的靴子跑得更远、更省劲儿。
特斯拉把这个选择题直接抛给了消费者,是要更长的续航,还是要更帅气的外观,你自己来决定。
除了续航,这车的动力也变强了。
它的电机换了新型号,最大功率从原来的194千瓦提升到了225千瓦,反映在驾驶感受上,就是车子更有劲儿了,从静止加速到时速一百公里只需要5.2秒。
对于一台主打家用的轿车来说,这个成绩相当不错了,意味着它不光能跑得远,还能让你偶尔体验一下推背感的乐趣。
那么话说回来,特斯拉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推出这么一款“王炸”级别的产品呢?
答案其实就写在每个月的汽车销量榜单上。
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咱们国产的小米SU7,一个月卖出了24410台,这个成绩可以说是相当惊人了。
而同一时期,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是9851台。
这个数据对比非常直观,曾经在这个价位上几乎没有对手的Model 3,现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已经不是一两家车企在挑战它了,而是以小米、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形成了一个“围剿”之势。
这些国产车,在设计、智能化、舒适性配置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且价格往往还更有优势。
面对这样的市场局面,特斯拉如果再不拿出点真本事,光靠品牌光环和以前的口碑,是很难守住阵地的。
所以,这款830公里续航的Model 3,就是特斯拉打出的一张反击牌。
它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在续航这个最核心的指标上,重新树立一个标杆,告诉所有人:“我依然是这个领域的强者”,以此来稳住销量,夺回市场的主动权。
最后,我们还得聊聊特斯拉这次玩得非常高明的一个“套路”,那就是它在价格上的优惠策略。
你以为26万9千5就是最终价格了吗?
其实不然。
特斯拉同步推出了一个限时优惠活动,说是在8月31号之前下单,就能享受好几项福利,包括5年免息贷款、8000块钱的保险补贴,还有8000块钱的车漆费减免。
咱们来简单算一笔账,5年免息贷款,对于一笔二十多万的购车款来说,能省下的利息就不是个小数目了。
再加上保险和车漆这两个实实在在的现金补贴,总共加起来,相当于车价又便宜了一万六千块。
这么一折算,它和小米SU7之间的价格差距,一下子就变得非常小了。
这就是特斯拉聪明的地方,它没有直接宣布降价,因为那样可能会影响品牌形象,也容易让刚买车的老车主心里不舒服。
它通过这种送福利、给补贴的方式,进行了一场非常隐蔽的“价格战”。
面子上,价格没动,保持了品牌的格调;里子上,实惠给到了消费者,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特斯拉不仅在产品力上扔出了重磅炸弹,在营销策略上也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无疑给所有竞争对手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当续航的门槛被拉高到830公里,价格战又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打响,整个25万到30万级别的电动车市场,一场更加激烈的竞争,已然拉开了序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