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卷成绞肉机,国外逼疯老师傅:中国汽车出海的血腥真相

朋友圈里刷到在国外的朋友,开始吐槽路上跑的国产车越来越多了,有点恍惚,感觉跟在国内没啥区别,就是车牌换了层皮。

大部分人看到这个,第一反应是牛X,第二反应是然后呢?就没了。

但你要是把这事儿和另一个看起来不相关的数字连起来看,味道就不一样了。

上海南港码头,一个听起来离我们生活十万八千里的地方,今年前九个月,吞吐的外贸汽车已经干翻了去年全年。

47.86万辆。

这堆钢铁疙瘩排起队来,能从上海一路堵到合肥。

枯燥的数据背后,是真金白银,是无数人饭碗的转移,是一个时代的交接棒正在被人硬抢。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灵车,正在缓缓开过新时代的收费站,而且司机还想把收费站给一起盘下来。

我们总说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其实这词儿特别有误导性。

弯道超车,给人的感觉是投机取巧,是对手打了个瞌睡,你一把方向盘甩过去偷了鸡。

但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直道上大家早就怼上了,咱们不仅没偷鸡,反倒是把对手直接挤出了赛道,现在是在别人的主场赛道上,用别人的规则,跑给别人看。

这事的第一个核心,你得明白,为啥我们的车企跟疯了一样往外跑?

答案很简单,也很残酷。

卷不动了。

真的卷不动了。

在国内,汽车市场已经不是红海了,是血海,是绞肉机。

今天你发布个新车,带冰箱彩电大沙发,明天他就敢直接给你配个移动火葬场,突出一个“从生到死,一步到位”的终极关怀。价格战更是打得亲妈都不认识,十万块的车恨不得给你塞进去二十万的配置,利润比刀片还薄,老板们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对手又降了多少,然后默默打开计算器,盘算着自己还能亏多久。

创业不是进风口,是进火山口,跳进去大概率不是起飞,是变成一个熟人。

国内市场这个火山口,已经熟了太多人了。

所以,出海,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这不是为了“锦上添花”,这是为了“活下去”。

不出去,就得在国内这个修罗场里被同行卷死。

与其在这里为了几百块的优惠券打得头破血流,不如出去给蓝眼睛高鼻梁的朋友们一点小小的中国震撼。

这叫什么?

这叫战略性转移,说人话就是,打不过就换个场子继续打,顺便看看能不能把新场子变成自己的主场。

这就是商业的第一性原理:它不这么做,真的会死。

这事的第二个核心,是这场游戏里的玩家们,都在想什么,得到了什么。

这套【半佛财经分析框架】里的利益相关方博弈法,特别好用。

首先是【公司】,也就是车企。他们得到了新的增长曲线,一片能稍微喘口气的“蓝海”。把在国内被验证过的【快种快收】模式搬到国外,用强大的供应链和快速迭代能力,去打那些还在用PPT造车的传统巨头。就像一个打惯了地狱模式的玩家,突然被扔进了新手村,虽然语言不通,但操作是刻在DNA里的。

国内卷成绞肉机,国外逼疯老师傅:中国汽车出海的血腥真相-有驾

然后是【用户】,也就是海外消费者。他们得到了“真香”套餐。过去几十年,传统车企巨头们躺在功劳簿上,挤牙膏式的创新,高高在上的价格,把用户当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现在好了,一群“鲶鱼”冲了进来,不仅价格更实在,配置更是直接拉满。这就像你吃惯了五星级酒店十块钱一根的白水煮萝卜,突然有人给你端上来一盘九块九还包邮的满汉全席。你怎么选?用脚投票呗。

接着是【平台】,也就是码头、船运公司这些基础设施。他们是这场狂欢里,闷声发大财的典型。车企在前面打生打死,他们在后面数钱数到手抽筋。上海南港码头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船来船往,吊机起起落落,每一辆开上滚装船的汽车,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们就像拳击比赛里卖水和毛巾的,不管台上谁输谁赢,他们的生意永远火爆。所以你看,新闻里提到南港二期码头马上也要开外贸业务了,这就是逻辑的必然,生意来了,锅不够用了,赶紧再起一口锅。

最后是【监管】,也就是新闻里提到的边检。他们的角色很有意思,是“催化剂”和“服务员”。你看原文里说的,“一次性办结出境手续”、“一船一策”、“提升通关效率”。这些词翻译过来就是,国家在给这波出海大潮开绿灯,踩油门。以前是“管理”,现在是“服务”,恨不得把饭【喂到嘴里】,让这些车企心无旁骛地出去抢地盘。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已经不是几家公司的商业行为了,这关系到整个国家产业链的升级和国际地位的重塑。

国内卷成绞肉机,国外逼疯老师傅:中国汽车出海的血腥真相-有驾

想明白这四方的利益得失,你再看“南港码头吞吐量创新高”这条新闻,它就不再是一条孤立的信息,而是一场宏大史诗的一个章节标题。

这场商战,本质上就是一场拳击比赛。

比的不是谁的拳头更硬,而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过去几十年,欧美日韩的传统车企就是那个重量级拳王,靠着发动机和变速箱两招鲜,吃遍天。他们轻敌了,觉得电动车是小孩子的玩具,觉得中国造车是“瞎积薄发”,没什么技术含量。

结果呢?

当他们还在研究怎么给油箱盖设计一个更优雅的弧度时,我们的选手已经把“智能座舱+三电系统”这套组合拳练得炉火纯青。等他们反应过来想转身,发现我们已经不是在打同一个量级了,我们直接掀了桌子,说以后比赛规则我来定,不比肌肉,比谁的脑子和电池更好使。

看财报就像看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死是藏不住的。传统车企的财报现在就是这样,营收看着还行,但新能源业务的“阴影”越来越大,转型成本高得吓人,尾大不掉。

所以,上海南港码头越来越繁忙的景象,其实就是这场全球汽车产业“抢班夺权”大戏的前线战报。每一艘离港的滚装船,都像是射向旧秩序的一发炮弹。

这事儿离我们普通人远吗?

一点都不远。

它意味着我们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在变,我们能赚到更多高附加值的钱了。这些钱,最终会通过税收、就业、产业升级,一点点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也许你暂时感觉不到,但下一次你换工作时,可能会多出几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高薪选择;你的孩子在学校里,课本上讲到中国制造时,不再是廉价的衣服鞋子,而是满世界跑的智能汽车。

世界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一个地方有人吃饱了,就意味着另一个地方有人正在饿肚子。

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此消彼长。

码头上那些等待装船的汽车,安安静静,像一排排沉默的士兵。

但你凑近了听,能听到旧时代齿轮崩碎的声音。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