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对决!1-7月燃油车销量榜,轩逸丢冠,途观L跌至前10,思域第74名

7月单月,轩逸以26,337辆登顶,朗逸以23,081辆紧随其后。 看似风光,实则是“以价换量”的惨胜:轩逸终端价下探至6万区间,朗逸部分版本甚至跌破7万元。

冰与火对决!1-7月燃油车销量榜,轩逸丢冠,途观L跌至前10,思域第74名-有驾

日系阵营中,凯美瑞以17,719辆守住高端阵地,雅阁因混动车型导入迟缓,销量跌至9,641辆,排名滑落至第29名。

德系速腾(17,524辆)和迈腾(17,066辆)靠“降价+智驾”组合拳突围,迈腾终端让利5万元,速腾Pro版搭载大疆智驾系统,成为合资燃油车智能化标杆。

星越L的冠军含金量

1-7月累计销量榜上,星越L以超16万辆的成绩碾压合资对手。 它的杀手锏不仅是价格(13.77万起),在于“油电同智”的配置:12.3英寸双联屏、NOA高阶智驾等功能,直接叫板新势力。

博越L和长安CS75 PLUS分别以21,046辆、14,114辆占据榜单第3和第13名。 三款车的共性在于:用L2级智驾、骁龙8155芯片等科技配置,重构10万级燃油车的价值标准。

冰与火对决!1-7月燃油车销量榜,轩逸丢冠,途观L跌至前10,思域第74名-有驾

途观L的绝地反击

途观L以16,537辆冲进SUV销量前十,秘诀是“降价+增配”:终端优惠4万元,全系标配IQ.Pilot智驾系统,自动泊车成功率提升至95%。

本田CR-V(9,873辆)险些被皓影反超,RAV4荣放与威兰达合计份额跌至14%。 美系阵营中,只有昂科威(10,040辆)苦守第23名,探险者销量同比腰斩。

燃油最后的堡垒

豪华品牌成为燃油车“保值率高地”:宝马3系(11,199辆)、奥迪A6L(10,778辆)7月销量逆势增长12%。

奥迪Q5L以8,436辆成为豪华SUV独苗,其秘密在于“油电兼容”策略,SSP平台同时支持燃油和纯电版本,降低用户转型焦虑。

冰与火对决!1-7月燃油车销量榜,轩逸丢冠,途观L跌至前10,思域第74名-有驾

哈弗H6与思域的教训

哈弗H6月销仅4,182辆,排名第62位。 核心败因在于技术迭代滞后:博越L用上CMA架构、瑞虎8搭载1.6T+7DCT动力时,H6仍沿用老款1.5T发动机。

1-7月累计销量仅3万余辆,月均4,000台。 过度依赖运动标签,却未补齐智能化短板(车机卡顿、智驾缺失),最终被混动车型围剿。

三四线成燃油车“护城河”

轩逸、朗逸等10万级家轿在三四线城市份额占比达65%,瑞虎8、博越L等国产SUV凭借渠道下沉(县级4S店覆盖率超80%)抢占市场。

北京燃油车指标中签率跌至0.3%,上海外牌限行范围扩大,直接导致燃油车销量占比跌破40%。

冰与火对决!1-7月燃油车销量榜,轩逸丢冠,途观L跌至前10,思域第74名-有驾

奇瑞们的“第二春”

国内市场内卷时,海外成为燃油车泄压阀:奇瑞1-7月出口114.4万辆,其中80%为燃油车,瑞虎8在俄罗斯售价甚至高于国内30%。

坦克300在澳大利亚加价1.5万澳元仍一车难求,硬派越野设计+非承载式车身,让中国燃油车找到差异化出口。

谁在流血,谁在收割?

头部车企的降价本质是“技术碾压”:星越L单车利润仍保持在8%,帝豪下探至4万级实为清库存。

反观尾部品牌,奔腾T77月销仅7辆,风光S560不足10辆。 这些车型陷入“卖车即亏损”的死循环,产能利用率不足30%,却要承担国七排放改造的巨额成本。

冰与火对决!1-7月燃油车销量榜,轩逸丢冠,途观L跌至前10,思域第74名-有驾

燃油车的“自救密码”

帕萨特Pro搭载百度文心大模型,语音交互响应速度提升300%;奥迪A6L数字座舱渗透率达38%,用户愿为科技包多付2万元。

将经销商考核中“服务质量”权重提至50%,4S店转型“全能源服务站”,兼容燃油车保养与电车快充。

被忽略的赢家

在纯电与燃油的夹缝中,混动车型悄然崛起:星瑞L智擎油耗低至4.22L/100km,7月销量破万;凯美瑞混动版本占比升至35%。

纯电车因保险费用高(比油车贵28%)、保值率低(3年残值仅38%)遭诟病时,混动成为务实之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