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小米SU7送去贴膜,半夜出现在对手工厂!还有王法吗?
汽车博主“电车室长”这几天估计是气得睡不着觉。
新提的小米YU7,当个宝一样送去贴膜。
结果一查定位,车子竟然出现在深圳另一家车企的厂区里。
这叫什么事?妥妥的“碟中谍”现实版。
“电车室长”赶紧打开远程监控。
好家伙,画面里赫然是一个类似车间的场景。
更让人火大的是,他发现行车记录仪被清空了。
这操作,简直是把“做贼心虚”四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整件事就是,车主花钱请人服务,服务商却转手把车主的财产租出去给别人搞“秘密研究”。
信任,在这一刻碎了一地。
这事在网上传开,评论区也炸了锅。
有人说,贴膜店太黑了,为了点租金,连客户的信任都敢卖。
这不光是违约,简直是监守自盗。
也有人把矛头对准了那家“神秘”的深圳车企。
作为一家大公司,搞竞品测试可以理解,但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是不是太掉价了?
自己没渠道去买一辆吗?非要搞这种“偷”来的车?
还有人扒出了行业旧闻。
就今年2月,一台迈巴赫S680也是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拉去和尊界S800做极限对比测试,车都给整坏了。
当时江汽集团回应说是“正规租赁渠道”,但处理方式欠妥。
你看,这似乎成了圈子里的一种“常规操作”。
在我看来,这件事里,没有一方是无辜的。
贴膜店是直接的背叛者,为了蝇头小利,砸了自己的招牌和良心。
而那家偷偷测试的车企,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别拿“行业惯例”当挡箭牌,来源不明不白的车也敢用,要么是内部审核形同虚设,要么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默许了这种肮脏的交易链。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车主的合法权益,更是对商业道德的公然践踏。
你给的信任,成了别人牟利的工具。
我们生活中,总有很多时刻需要把自己的“所有物”交到别人手上。
送去干洗的昂贵大衣,寄存在朋友家的宠物,交给装修师傅的房子钥匙。
每一次交付,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你相信对方会像你一样爱惜你的物品,会遵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但“电车室长”的遭遇给所有人提了个醒。
你以为的专业服务,可能只是一个幌子。
你付出的信任,在别人眼里,不过是可以随时变现的商品。
当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都变得如此廉价和脆弱,那每个人都会活得小心翼翼,充满防备。
这才是最可悲的。
没有底线的竞争,最后吞噬的是整个行业。
车企之间相互研究、对标,这很正常。
良性竞争,能促进技术进步,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但竞争,必须有底线,有规则。
像这样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车辆进行“秘密测试”,甚至可能进行破坏性试验,已经完全越界了。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偷窃”。
今天你能“偷”别人的车来测试,明天别人就能“偷”你的核心技术。
当所有玩家都开始不择手段,最后的结果就是市场环境乌烟瘴气,消费者对所有品牌都失去信心。
一个不尊重规则的玩家,最终会发现,自己也被困在了这个没有规则的泥潭里。
短期的“优势”,换来的是整个行业的信任崩塌,得不偿失。
说到底,这件事触碰了两条红线:个人财产权和商业竞争的底线。
归根结底,有两点需要明确:
第一,任何时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无论你是谁,出于什么目的。
第二,商业竞争不能沦为没有底线的黑暗森林,规则和道德是维系一切的基石。
你的东西,就是你的,谁都无权染指。
全部评论 (0)